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窦桂梅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篇10

窦桂梅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篇10

来源:华拓科技网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

  师:长征是永载中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

  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

  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 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请注意加线的字的读音,谁来试试.(生读诗歌,评价)

  师: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评评.(师范读)

  小结:谢谢同学们的夸奖.其实这首诗并不难.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4,6,8行一般押韵,大家看看这首诗,哪些字是韵脚 听一听范读,自己再读一读.(课件放录音)

  全班齐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读)

  (二)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师: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边读边思考.质疑.

  师:同学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我们既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解疑.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一)出示学习提示:

  (1)悟 看注释,结合资料及预习情况,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理解诗句的意思.

  (2)说 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师提示学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查资料或问别人,自己应该先想一想,一猜,可能是这个意思,可能是那个意思,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问别人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确,这叫--猜读法)

  (3)读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合作交流学习

  1 同桌合作学习

  2 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学懂了一字说一字,学懂了一词说一词,学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已见.

  生:(汇报学习体会)

  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理解.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腾"能否换成"流"呢 "走"能否换成"跋"呢

  指导,练习朗读.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 )

  (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板书:金沙江)

  a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 (生读)

  c,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e,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一弹胜利了(读)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齐读)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 为什么"尽开颜"

  播放红军过雪山的电影资料,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练习朗读.

  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 可以边读边想像,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

  (生自由背诗,指名背,配乐朗读.)

  四,总结

  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现在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进一步体会诗人对长征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播放《长征》歌曲)

  师: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缅怀及敬佩.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