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牧童》教学实录 篇1

《牧童》教学实录 篇1

来源:华拓科技网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2个生字,“牧”和“蓑”。指导正确书写 “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3、边读边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4、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童年生活,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是一幅美丽的画,也是一首美妙的诗。你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他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吗?

  生(异口同声):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代童年的世界吧!

  二、复习《所见》,旧知引新知:

  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古诗,请你听一听:“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吗?

  生:《所见》!

  师:大家记性真好!这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清代诗人袁枚写的《所见》。

  师: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人呢?

  生:牧童。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生1:活泼的。

  生2:自由自在的。

  生3:喜欢吹笛子和捕蝉的。

  师:这是一个快乐的,自由自在的牧童。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成为了古代诗人常描写的对象,那么唐朝的吕岩笔下的牧童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穿越时空隧道要闯三关,那就是把诗歌读准、读懂、读出感受。现在我们来挑战第一关,请你慢慢地,认认真真地把这首诗读三遍。

  (生自由读古诗)

  师: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生1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声音也很响亮!还有谁想挑战自己?

  生2读:

  师:听着你抑扬顿挫的朗读声,老师已经陶醉了。还有谁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

  生3读:

  师:不错,整首诗都比较流利,注意“铺、蓑”的读音。

  同学们真不错!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咱们第一关就顺利通过了!给点掌声自己!

  生欢喜地鼓掌。

  师:古诗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现在我们来挑战第二关吧!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1:我从第一句中明白了这首诗写了很漂亮的草原。

  师:你读书真仔细!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牧童正在吹笛子,还躺在了草地上欣赏月亮。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3:我觉得这个牧童过得生活很自由、很惬意。

  师:你是个很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边读书,边思考。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一)欣赏美丽原野:

  师:现在让我们慢慢体会吧!先看第一句,谁愿意读这句给大家听?

  生1读:

  师:声音真响亮!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草原!

  师:那是怎样的草原?从那里看出来?

  生1:一片宽阔的草原,有六、七里那么长。

  师:你懂得从重点词去体会。“六七里”让我们感到眼前似乎就是宽阔的原野。

  生2:一片绿绿的草原,很宽很宽,躺下去很舒服!

  师:你想象的草原可真美呀!一个“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我们在哪篇课文中看到过草原呢?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第一课《草原》!一碧千里,广阔无垠。

  师小结: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1读:

  师:你的声音真甜美,读出来的草原美丽极了!

  生2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仿佛看到了一片令人陶醉的草原了。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感受一下吧!

  男生读:

  师:男生眼中的草原是多么广阔、豪放呀!

  女生读:

  师:女生把草原的柔和、舒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让老师也忍不住想去好好享受一番了。

  (二)倾听悠扬笛声:

  听了大家的朗读,展现在我面前的就是这一片美丽的草原。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感觉多么舒服呀!如果你也置身于这样美丽的境界中,你想在草原上听到些什么声音呢?

  生1:笛子声,小虫鸣叫声。

  生2:月亮姐姐的唱歌声,风声。

  生3:蟋蟀的弹琴声。

  师: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

  生(齐声回答):想!

  播放录音。

  师:听!多么悠扬的笛子声呀!是谁在吹呢?

  生:牧童!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1:题目写的!

  师:你读书真仔细!请你读第2句,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

  生1读:悠扬的笛子声。

  师:你的朗读真的让人感觉到笛子声多么悠扬呀!

  生2读:清脆的笛子声。

  师:不错!如果能再放开喉咙来读出感觉来就更好了!

  生3读:时断时续的笛子声。

  师惊喜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3:因为有晚风,所以夹着笛子声应该是断断续续的,诗中写了是三、四声。

  生鼓掌。

  师:体会得多好呀!你的抑扬顿挫的朗读,让我着着实实地享受了一番,谢谢你!

  师: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弄。牧童是调皮地摆弄着它的笛子,好玩地吹着。

  师:“弄”是逗弄的意思。俏皮的牧童正在尽情地吹着那个抖动的笛声。

  (三)拓展数字诗歌:

  师: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后半段有什么特点呢?

  生:数字诗!

  师:你还知道哪些数字诗呢?

  生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十枝花。

  生2: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生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4: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师:同学们课外知识还真丰富,背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数字诗。

  (四)体会自由生活:

  师:同学们,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生1:悠闲。

  生2:自由自在。

  生3:无拘无束。

  师:请你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生: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牧童从哪里归来?怎样归来?

  生1:放牛回来了。

  生2:吃饱了饭回来了。

  师:牧童忙碌了一天,到了黄昏,终于可以歇歇了,他吃得饱饱的,挺着个大肚子回来了。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呀!他要做些什么呢?

  生:睡觉。

  师:怎么睡呀!

  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衣服都不脱,就这么一躺,一个字,就是爽!

  生笑。

  师:你羡慕他吗?

  生:羡慕!

  师:让我们也做一回牧童吧!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

  生1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让老师感觉多么舒服呀!

  生2读:你的声音真柔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躺下来美美睡上一觉了!

  师:我们进行小组和男女读比赛吧!

  男生读:

  师:这是一群可爱的、潇洒的男生。

  女生读:

  师:咱们的女同学把柔柔的月光下换叫出来了。

  (五)展开联想翅膀:

  师:生活如此自在的牧童在月光下美美地躺在原野上,他想做些什么呢?

  生1:老黄牛辛勤劳作了一天,它一定很累吧?让我吹吹笛子给它解解闷吧!

  师:多有爱心的小主人呀!我太高兴了!

  生2:天上的月亮姐姐正在微笑地看着我呢!要不,我吹吹笛子给她听听吧!

  师:你真好!我可爱听笛子声了。

  生3:草地真舒服呀!我要美美地睡上一觉!

  师:在宁静的夜晚中,在月夜下睡上一觉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呀!

  (六)想象美丽画卷:

  师:千年的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如此自由,惬意!你想告诉你的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吗?请你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生1描绘:

  师:听了你的介绍,我多么向往牧童的生活呀!

  生2描绘:

  师:

  你的描绘精彩极了!让我仿佛也走进这个美妙的世界了。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同学们,《牧童》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原野生活的乐趣,我们认识了这位天真烂漫的牧童,欣赏了他美妙的曲子。现在,我们就要和牧童道别了,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走进其中的诗情画意吧!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