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鲸》教案 篇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鲸》教案 篇6

来源:华拓科技网


  【教材简析】

  鲸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动物,因为形体像鱼,人们管它叫鲸鱼。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重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列数字”和“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体形大和进化过程的漫长,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鲸

  这是典型的形声字,左边的鱼字旁是形旁,因为鲸体形像鱼,其实鲸并非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右边的京是声旁。这是一篇说明文(板书)。

  2.昨天傍晚布置让大家搜集鲸的有关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不能看资料,就把你脑子中留下来的那部分资料说出来跟大家交流。

  3.课件显示“海中之王”各种不同的姿态,加深对鲸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听着同学们的惊叹声,相信一定对作者的描写很感受兴趣,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p40。(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交流:(1)学习词语(重点生字:肺);(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分别板书:形体? 进化? 种类?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三、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段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文章题目是鲸,为什么一开始提到的却是大象?(作比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读着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觉?这些都是作者用数字告诉你的。(列数字)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还显得很宽敞。

  这是作者用举例子的方法告诉我们的。其实四万公斤的鲸在鲸的家族中只能算是一般大小,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究竟有多大?读句子!

  在举例子的同时,作者也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对鲸形体的大,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4)小结,齐读第一段。

  作者抓住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印象深刻。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鲸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出示课件画面:鲸的祖先。其实早在5000万年前,鲸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也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人类的捕杀,它经常潜入附近的浅海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进化成了现在的鲸。

  ①出示句子,朗读后交流。

  ②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③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2)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进化过程的漫长。

  3.学习第三段

  (1)出示句子,指名读第三段。

  (2)鲸的种类很多,那么是根据什么来分成两大类呢?怎么辨别课文第五自然段讲鲸的呼吸的时候也提到了。板书:须鲸? 齿鲸

  四、课堂小结

  1.看板书小结。提示下堂课的内容是学习鲸的生活习性,了解它的特点以及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2.出示表格,指导自学。(课件)

  五、布置作业

  1.自学4-7自然段,完成表格。

  2.继续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撰写《鲸的自述》。

  【课后反思】

  上完《鲸》一课后,我回想起课堂上同学们那放着光彩的眼神和感觉不可思议的表情,再加上高举的小手和娓娓的朗读。我觉得挺开心的!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其次,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由于我找了大量关于鲸的图片资料,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可专注了!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尽管四年级时有所提及,但还是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直观形象地让学生加深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写的短文《鲸的自述》,前所未有的精彩!他们饶有兴趣地用第一人称介绍了抹香鲸、白鲸、蓝鲸、虎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也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