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25日,《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印发,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揭开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工程作用: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张建龙指出,三北防护林工程对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改善老百姓生活生产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过去,沙
为应对这些问题,1978年工程启动。建设规划:规划期限为1978 - 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范围涵盖13个省(区、市)的725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45%。适宜树种:有泡桐、杨树、油松、文冠果、樟子松、泓森槐等。实施措施:发展理念上,树立山水林田...
三北工程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和要点:决策与启动:时间:1978年11月25日,批准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背景: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地区深受风沙侵害和水土流失困扰,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目标: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种植草皮,特别是规划营造防护林体系,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规划与布局:...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建...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启动,是我国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开展的一项宏大的生态工程。这一工程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成效显著,被国际社会誉为“绿色万里长城”。至今,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累计造林2200万公顷,其面积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1/7,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缓沙漠化、保护农田等方面发挥...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启动,旨在改善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一历史性的生态工程预计将于2050年完成,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对于三北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工程启动以来,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新篇章的开启,而且对减缓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太行山绿化工程:1986年启动,计划用15年时间对太行山区进行大规模绿化,包括五台山等山脉的110个县。将森林覆盖率由15.3%提高到43.6%,改善太行山区生态环境。平原绿化工程:针对平原地区人口密集、耕地众多的情况,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平原县达到绿化标准。
国家三北工程指的是中国于1978年启动的综合性生态工程,覆盖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旨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也被称为“三北防护林工程”(Three-North Shelterbelt Forest Program)。参与国家三北工程建设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该局是负责推进国家三北工程实施的主要单位,承担着...
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于1981年,旨在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植树造林,将荒漠化土地转变为有林地带,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一工程不仅对于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能缓解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通过多年的努力,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成功地减少了土地沙漠化,还改善了当地的...
1978年启动、规划期长达73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横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13个省区市,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目前这项跨世纪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进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万公顷,使2100万公顷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形成了许多县连片、乃至跨省连片连网的大型农田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工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