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辞的词语有:卑辞厚币,不辞而别,辩口利辞。
诰辞的词语有:不谋同辞,悖言乱辞,万死不辞。2:繁体是、誥辭。3:结构是、诰(左右结构)辞(左右结构)。4:注音是、ㄍㄠˋㄘˊ。5:拼音是、gào cí。
诰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1.即诰词。诰辞[gàocí]⒈即诰词。基础解释:即诰词。
二、引证解释
⒈即诰词。参见“誥词”。引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酒诰》是封康叔时,周公的诰辞,说话对象也不是农民。”
三、网络解释
诰辞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酒诰》是封康叔时,周公的诰辞,说话对象也不是农民。”参见“诰词”。综合释义:即诰词。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酒诰》是封康叔时,周公的诰辞,说话对象也不是农民。”参见“誥词”。汉语大词典:即诰词。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酒诰》是封康叔时,周公的诰辞,说话对象也不是农民。”参见“诰词”。《汉语大词典》:诰词(诰词) 拼音:gàocí君王所颁文告。宋龚鼎臣《东原录》:“嘉祐四年贬吕溱,其诰词刘敞行之,溱当贬而褒;嘉祐五年,刘沆赠仆射侍中,其诰词张瑰行之,沆当褒而贬。”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周将军》:“元刘埙《隐居通议》云:‘庚子五月,因观江涨至五通庙,忽忆儿时见将军诰词一轴,乃宋封周将军为宣□侯者也。’”
关于诰辞的成语
万口一辞 悖言乱辞 辞富居贫 典谟训诰 辩口利辞 不辞而别 浮语虚辞 善为说辞 万死不辞 不谋同辞
关于诰辞的造句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条不紊”、“洞若观火”、“枯木再生”等成语,皆源自盘庚的这篇诰辞,并一直为后世沿用,表现了盘庚语言的长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