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四)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见阅读卷第6页),完成28—32题。(16分)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沿溯阻绝( ) (2)猛浪若奔( ) (3)故渔者歌曰( ) (4)经纶世务者( )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2分)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部分。(2分) (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2)急湍甚( )箭
32.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4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28.(1)逆流而上 (2)飞奔的马 (3)所以 (4)筹划(4分,各1分) 29.(1)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2分)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分) 30.(1)“阙”通“缺”,中断 (2)“反”通“返”,归,回去。(另有:“转”通“啭”等,只要找到两个即可。)(2分,每小题1分) 31.(1)负势竞上,(山峦)互相轩邈 (2)急湍胜(于)箭(2分,各1分) 32.疾或快 急或猛 山之高 树之密(4分,各1分)
一、(2006百色课改)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21—25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答案 :
21.B 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二、(2006潍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
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三、2007广州市
花都区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百许里 B百千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与理解。(6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明月别枝惊鹊: ②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 参 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 (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11、(7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分,每句1分);
(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1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1分;叙述有条理1分) 四、(09浙江台州) (二)(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 : (二)(11分) 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 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五、(2009河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4.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答: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 1(1)却(可是,但是)(2)通 (同)“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 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 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4、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5、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 六、(2009福建泉州)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5—8题。(15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自 自富阳至桐庐 B.从 从流飘荡
自非亭午夜分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 猿则百叫无绝 D.日 有时见日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日光下澈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4分)
①天山共色( ) ②一百许里( ) ③互相轩邈( ) ④窥谷忘反( ) 7.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8.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对)(3分)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答案 :5.(2分)C
6.(4分)①同样 ②左右、多 ③往高处伸展(只写“高”扣0.5分)④同“返”返回 7.(6分,每题3分)示例:(1)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2)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
8.(3分。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 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 七、(2009柳州)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答案: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十七.(08福州市)(9分)
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山
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4分)
十八.(08年泰安市)(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
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猛浪若奔 奔: ②负势竟上 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 绝: ④沉鳞竞跃鳞: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 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4分)
十九.(09浙江台州)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
是: 。(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十.(09福建龙岩)(15分)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自 自富阳至桐庐 B.从 从流飘荡 自非亭午夜分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 猿则百叫无绝 D.日 有时见日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日光下澈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4分)
①天山共色( ) ②一百许里( ) ③互相轩邈( ) ④窥谷忘反( )
3.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答:
(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答:
4.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答)(3分)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二十一.(09年泉港区)
1.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文中“ ”一句写水流势湍急,
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
⑴一百许里 许: ⑵猿则百叫无绝 绝: 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杂然相许 许: 天下独绝 绝: 3.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文:____
10.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
样的志趣和情怀。(2分)
答: 二十二.(09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略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
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参】
一.(11分)1.2分,B 2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 3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
分 4.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2.A(2分)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分)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
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5分)
三.1.消散干净 争着,竞争 伸向更远的地方看,看到 2.C 3.清澈 湍急 4.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寒 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 6.D
四.1.D(2分) 2.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2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 5.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
安宁、闲适(1分)
五.1.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3.(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5.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
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六.1.C 2.①顺着;顺;随 ②独一无二;独特 ③(马一般)飞奔;奔马;飞奔的马 ④通“返”;回来;返回36.①(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或: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②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或: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
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听(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6.(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
山峰。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8.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思想境界。
七.1.B 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八.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2.(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
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3.B 4.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
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九.1.D 2.D 3.B
十.1.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C
3.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的人格、
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十一.1.C2.①竞:争②可:大约③若:像④于:在3.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
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4.C
十二.(15分) 1.(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
分) 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十三.1.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2.(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
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十四.1.飞奔的马 通“返”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本题5分。词语解释各0.5分,句子翻译各2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评分标准]本题1分。必须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两句都写不扣分。 3.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
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十五.1.D 2.B 3.D
十六.1.2.略3.B4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
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十七.1.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高险(峻;峭;陡) (每空1分,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
“多”者也可得分) 2.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十八.1.【答案】①(马一样)飞奔 ②向上 ③停止 ④鱼 【评分】4分。每小题1分。2.【答案】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
青葱翠。【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奇异
十九.1.B 评分标准:3分。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4.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
世退隐,鄙弃名利。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二十.(15分)1.(2分)C 2.(4分)①同样 ②左右、多 ③往高处伸展(只写“高”扣0.5分)④同“返”返回 3.(6分,每题3分)示例:(1)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2)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 4.(3分。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
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 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
二十一.1.(3分)每空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6
分)⑴许:上下、左右; 答应; 赞同 ⑵绝:停、断、消失 ;隔绝 ;绝妙
3.(2分) D 4.(4)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1分)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
交相掩映(1分),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语义1分、表达1分)
5.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2分,可以从积
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来谈,但要求观点要鲜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 二十二.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2.A 1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4.(1)湍急、清澈;(2)
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