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问题浅析
作者:侯保军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10期
摘 要:教会学生做人,首先要教会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我做起,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哪些因素制约呢?
关键词:习惯;培养策略;评价;教育优势;社区环境
教会学生做人,首先要教会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我做起,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哪些因素制约呢?如何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文化程度高、亲情气氛浓的家庭,孩子都有着较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学历层次与学生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学历和家长自身素养直接关系到对孩子的良好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因此才会有上面的差异。家庭和睦成为影响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行为习惯一般都很不好。
(二)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敬业精神、自身的学识修养、行为习惯等等都是影响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一个知识较全面的班主任,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师德学习,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大胆的放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意识,在各种活动中注重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敬业精神强且具有亲和力,必然有利于所所任班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实际上,除了校风、班风、家庭环境、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之外,另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社会环境。如家庭周围人、社区居民的道德水平、人文素养、行为规范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而社会影响错综复杂,网吧、游戏厅等违规经营,都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的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学生上网成瘾,以至于半夜三更翻窗跳墙出去通宵达旦上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校门内会自觉地将垃圾丢到垃圾箱里,可是一出校门就不管了,随地吐痰、随手抛赃物等等很自然。为什么呢?一则街道上本来就脏兮兮,二则也没人管,随你怎么丢。可见社会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四)引发的思考。教育讲求“言传身教”的功能,学校老师、班主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施教者角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引导性、示范性的作用,但是,这种教育和影响的力量有时候还是很苍白的,加之整个社会风气的实际上不尊师重教,老师社会地位的实际上极其低下,没有尊严,学校教育面临着许多无奈和尴尬。 二、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班主任要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班主任的世界观、人生观、日常行为表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只有具备优良的素质,率先垂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一)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各种活动及时针对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做出一定的评价,及时强化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尤其是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做出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的认知行动化,恰当处理学生认识水平与能力行为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管理、自我强化功能,坚持良好的行为,改变不良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另外,要加大班干部、共青团员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促使班干部、团员学生起到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载体,让学生明确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注重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佩戴校牌,做好一日三扫、保持清洁卫生、不乱丢垃圾、自觉连垃圾,整理寝室内务、物品摆成一条线……做好小事情,做好身边事,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三)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班主任必须积极地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建立家长电话网络,随时和家长联系沟通,互通学生在校、回家相关信息,特别是周末,避免管理空当;再如定期召开家长会,也允许学生参加,会上由学生代表向家长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倾吐心中的愿望。
(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家长应该做到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其次家长应注意孩子接触的社会环境,了解孩子接触人群的道德行为素养,并教育孩子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远离行为习惯差的人群,洁身自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是孩子人生第一所学校,社会是大熔炉。学校通过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反向影响,否则学校德育工作便很难落到实处,更取得成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艰苦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用不懈的毅力去坚持。事实证明,人的道德行为将与人的终身教育联系在一起,有一旦养成终身受益的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