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及对繁研究 郭峰 杜晓力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100045) 摘要:20l0年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快速大幅、全面、反季节上涨的异常波动。导致农产品价 格上涨的因素包括供给偏紧、需求增长、成本推动、国际传导、流通不畅等长期性、一般性因素,以 及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流动性充裕等短期性、特殊性因素,后者是造成201O年价格 异常波功的主要诱因。预计20l1年年初农产品价格将逐渐趋稳或出现回调,调整幅度要看农产品的实 际供求状况、国内外流动性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宏观的力度和效果。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4—1618/F(2011)01—0008—05 去年以柬,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 {现快速大幅 卜 日的120 ̄_渐下行,至4月11日达到110的最低点,之 涨,成为推动CPI上行的重要因素。研究农产品的价 后震荡上行,11月21口达 ̄lj141,较最低点上涨28%。 格走势,对于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 三是棉花、食糖价格前涨后落。据中国棉花价格328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指数,棉花价格F ̄2010年1月4日14879元/吨一路攀升 一.2010年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及特点 11 ]11口的31302元/吨,涨幅达110.4%,之后回落 (一)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动趋势。…是主要粮食 至11月26日的26681元/吨,回落14.7‰据CSI国内糖 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据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数据,小麦 现货价格指数,食糖价格[ ̄2010年1月4日的5271.40元 价格震荡上行,由2()1 O年1)q3 H的1936元/吨升至1 1 /吨缓慢上行,进入1()月份后突然发力,由10月11日的 月21口2082元/吨的历史最高点,上涨7.6%。玉米价 61 17.8元/吨陡升至1 1月10日的7518元/吨,3()天涨幅 格呈现“升一降一升”的走势,F}12010年1月3口的1746 达 ̄I]22.9%,累计上涨42.6%,之后回落至11月26日的 兀/吨,上涨至8月29阳1976元/吨后缓慢回落,1 1月 7000元/吨,回落6.9%。 份重拾升势,至11月21日创…19847 ̄/1吨的历史最高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特点。201O年农产品价 点,累计上涨13.6%。晚籼稻价格稳步上行,南2010 格上涨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 年1月3曰的1918元/吨上涨罕11月21日2253元/吨的历 一是快速大幅上涨。从2010年初至1 1月中旬,玉米、 史最高点,上涨17.5%。二是大豆、食用油价格先抑 稻谷、大豆、食用油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食糖价 后扬。大豆价格 ̄2010年1月3臼的3760元/吨震荡下 格涨幅在40%K上,棉花价格翻了一番。二是全面上 行,至1O月10日创出l2个月来3500元/吨的新低,之 涨。过去农产品涨价往往局限于个别品种,而2010年 后迅速上扬,至11月14日上涨至3945元/吨,30余天 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在上涨,而且轮番涨价,此伏彼 涨幅达到12.7%。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扣2()1()年1月3 起,出现了类似股市的板块轮动效应。三是反季节上 为农村金融, 亨 介 郭 , 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农业经济理论与。 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安全、生态经济;杜晓力,博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方向 8 呻畅 f 栝201 1年第1期 涨。农产品价格一般到收获季节会由于供给增加呈下 用粮食提炼生物乙醇作为替代能源,引发了玉米等农 行趋势,到后期仓储剩余不多时涨价,而2010年则是 产品价格上升。 在收获季节就开始涨价。先是夏粮收获季节小麦开秤 高开高走,到了秋季农产品收获季节,玉米、稻谷、 3.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一是农业生产资料 价格稳步上升。受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 棉花、大豆、糖、苹果等价格几乎无一例外上涨,出 上涨影响,化肥、农药、种子、农用机械等农资价格 现了收购主体竞相抢购、价格快速上扬的异常波动。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分析 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为便于深入细 致分析,我们尝试将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划分为两类。 (一)长期性、一般性因素 1.农产品供给呈偏紧趋势。尽管科技进步、现代 管理方式带动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农产品单产和 总产逐年增加,但主要农产品供给偏紧的趋势始终未 变。一是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耕地面积在逐年 减少。尽管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减 少过快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耕地减少的总体趋 势没有改变。二是农民及时根据比较收益调整生产结 构,不再把种植常规农作物作为必然选择,而往往选 择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生产选择的多样性、多变性 导致农产品产量波动明显。三是近年来粮价波动较为 频繁,选择好销售时机会大大增加种植收益,捂粮待 涨、看价销售成为农民的普遍做法。尤其2010年涨价 预期增强,一些减产地区的农民惜售心理更为强烈。 四是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有利于提高专业化、集约化 和规模化水平,但也带来一定的供需平衡压力。如东 北地区往往由于运力不足粮价偏低,而南方地区则供 给不足、粮价偏高。棉花产量约占全国的40%, 云南、广西糖产量约占全国的90%,这些地区一旦因 灾减产或流通出现问题,会给相应农产品供给带来风 险和压力。 2.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一是人口数量逐年 增加导致农产品需求总量相应增加。二是农产品的需 求结构向高级化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产 品消费由重数量、温饱型向重质量、健康型转变,肉 蛋奶鱼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需求增加,生产这些农产品 需要消耗大量粮食,此外,以“有机”、“绿色”、 “无公害”为主的优质高价食品消费比重越来越高。 三是工业生产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 也呈上涨趋势。二是农村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农业 生产风险大、比较收益低,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远高 于务农收入,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劳 动力成本随之上升。三是土地租金逐年提高。在工业 化、城镇化过程中,随着非农用地租金逐渐攀升,对 农业用地租金产生了拉动作用。此外,随着土地流转 市场日臻完善,发展集约、高效农业也为土地租金提 供了上升空间。 4.农产品价格有恢复性上涨需要。一是我国长期 实行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工农业产品价格 一直存在“剪刀差”,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本身具 有恢复性上涨的需要。二是国家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 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国家 多次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使粮食价格有了更高的底 价支撑。三是在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下,人民 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逐步提高,也会导致农产品 价格相应上涨。 5.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日益加深。一是国际粮商 加紧在国内布局,不断渗透和抢占我国粮食市场。如国  ̄ABCD四大粮商、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等通过收购或 参股,全面参与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粮油产业,在一 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给国内农 产品市场增加了难度。二是部分农产品价格与国 际市场接轨。如我国大豆、食用油、棉花对外依存度分 别高达75%、65%、40%以上,这些农产品国内价格与国 际价格保持了高度一致。三是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对 国内农产品价格具有一定影响和导向作用。 6.国内流通体系不完善推升价格。一是流通环节 多、流通成本高导致价格上升,也给中间商提供了投机 炒作空间。农产品从农民到消费终端,过多的流通环节 增加了运输过程损耗和流通成本,再加上中间商层层 倒手加价,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农产品价格基本由收 购主体控制,农民只是价格接受者,很容易陷入压 2o11年第1期辛怕 f 耗 9 表1 2010/2011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分析表 小麦 玉米 稻谷 歹 旦 单位:干吨 一步增强。 豆油 菜籽油 花生油 2,248 2 208 40 3.流动性过于充裕,过剩资 本投机炒作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 的幕后推手。尽管国际国内发生 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并导致粮食减 年度供给量 116 099 169,600 196,900 66,800 11,890 5,453 国内生产量 115.1O0 169,000 196,400 14,800 9,890 进口量 1,000 600 500 52,000 2,000 4,853 600 年度需求量 108,500 167.150 189,690 64,590 10,960 4,505 国内消费量 108,490 167,000 188.690 64,190 10,880 4,500 出口量 10 150 1,00() 400 80 5 2,160 2,150 10 产,但减产程度并不像想象中那 么严重。我国夏粮仅减产0.3%, 秋粮再获丰收,2010年全年粮 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 o8oo{g斤以 年度节余量 7,599 2,450 7,209 2,210 930 948 88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整理。 上,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联合 国粮农组织预计,2010/201 1年 低农产品价格就损害农民利益,放任价格上涨就损害 度全球谷物产量仅比去年减少1%,仍是历史第三高收 消费者利益的“两难选择”。二是随粮食流通改革 成,足以满足2010/201 1年的预测需求量。从历史上 由“统购统销”向“购销市场化”迈进,粮食收购主体 看,在以往年份,世界各国也有过自然灾害和粮食减 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多的市场主体争相收购产 产情况,但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去年的异常 量基本稳定的农产品,很容易导致价格上涨。 波动,特男0是在收获季节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显然在 因为这些因素长期存在并作用于农产品价格,我 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资金投机炒作的结果。一是国内 们将其归纳为一般性、长期性因素,它们可以解释农产 流动性充裕,民间资本参与炒作。长期以来,我国货 品价格长远来讲将处于上升通道,但不足以解释2010 币增长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 年快速大幅、全面、反季节上涨的反常现象。 (二)短期性、特殊性因素 宽松的货币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加上国家对煤 炭、房地产等行业,投资渠道不畅、生产环节与 】周内自然灾害频发诱发了农产品减产和价格上涨 流通环节利润的巨大反差,导致多余的流动性进入农 预期,成为此轮价格上涨的导火索。2010年,我国相继 产品流通领域投机。据浙江商会估算,近期至少 发生北方地区持续低温、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南方地 有lOO ̄L浙江民资撤离山西煤矿和国内房地产转战新 区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局部地区、部分品种的农 疆棉花市场。二是国际流动性充裕,国际热钱进入国 产品减产。云南、广西等地遭遇特大干旱,耕地受旱面 内投机。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 积达1.1 1亿亩;南方强降雨和洪灾造成安徽、江西等九 货币,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农产品也日益成为 省1.4亿卣农作物受灾。这种局部地区、部分品种的农 流动性资金投机对象。最近欧美等国继续唱高人民 产品减产信号,经过投机炒作,被放大为全国性、全面 币,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不排除热钱通过各种渠道 性减产的猜测和判断,进而诱发了价格上涨预期。 内市场,进一步增强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 涌入国内推高农产品价格。有数据显示,2010年8、9 2.国际农产品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信号传递到国 月热钱呈流入趋势,1o月上旬热钱流入呈加速态势。 因为以上因素是去年所特有的,不会长期作用于 2010年以来,许多粮食主产国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 农产品价格,我们将其归纳为特殊性、短期性因素,正 害,导致粮食不同程度减产。俄罗斯、乌克兰由于受 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2010年价 灾减产对粮食出口采取措施,美国下调了本国大 格上涨的传导机制可以描述为: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国内 豆、 米等农作物产量预估及结转库存预估水平。 局部地区、部分品种的农产品减产,在市场主体投机炒 2010年上半年,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57%,大米上 作下,这种局部减产和供求偏紧被放大为全国性、全面 涨45%,糖上涨55%,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进 性减产和供应紧张的预期信号,一些粮食主产国因灾 10辛畅 l 栝201 1年第1期 减产和贸易加剧了这种预期,进而引发供给 趋紧,参与投机炒作农产品的流动性将有所减少。从 方、需求方作出未来农产品供应紧张、价格全面上涨 国外流动性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再次推行量化宽 的预期判断,在流动性资金借机炒作、农民普遍惜售、 松加剧了市场对流动性泛滥的预期,国际农产品 收购主体竟相提价收购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农产品价 期货价格继续走高,国内农产品特别是对外依存度高 格出现了快速大幅、全面、反季节上涨的异常波动。 三、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 商品价格主要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当前农产品 价格走势显然已背离了供求关系,缺乏市场供求层面 的实际支撑,当价格炒到高位获利后,投机资金就会 抽逃撤离,农产品价格最终会出现回落。研判今后农 产品价格的具体走势,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国内农产品产量和市场供求平衡情况。表 1显示,去年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量能够满足自 身需求,而且略有节余,再加上三种粮食价格受国际 市场影响不大,预计随着我国农产品价格措施的 逐步实施,三种粮食价格会出现回调。大豆、食用油 主要依靠进口,尤其大豆进口量约占需求量的80%, 对外依存度非常高,鉴于去年11月中旬以来大豆、食 用油国际期货价格出现一定回调,预计今年年初国内 价格将有所回落;因国外量化宽松货币可能会加 重流动性过剩状况,今年大豆、食用油价格可能会出 现反复,但由于世界大豆、食用油产量略有增长, 不存在供求紧张局面,预计价格上行的空间有限。 棉花、食糖由于国内供需缺口较大,去年分别达到 348.36万吨、280万吨,国际市场也存在一定供需缺 口,在市场实际供需层面的支撑下,加上国内外投机 资金炒作,预计棉花、食糖价格还存在上行空间,但 由于前期上涨过快,预计今年初价格将出现震荡调 整,价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二)国内外流动性变化情况。由于此轮价格上 涨与流动.陛过剩有很大关系,在关注国内外供需形势 的同时,还需密切关注流动性变化趋势。从国内流动 性来看,我国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2010年1O月CPI 同比增长4.4%。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10月20日央 行三年来首次宣布加息,11月10目、19日先后两次宣 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表明了从紧收缩流 动性的意向,如果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不排除继续 采取措施收缩流动性的可能。预计国内流动性将逐渐 的农产品价格仍将受到国际市场的压力。国际流动性 充裕、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可能造成国际热钱加速流 入国内市场,给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压力。 (三)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力度和效 果。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基本由国家主 导,措施对稳定农产品价格发挥了关键作 用。1994—1996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快速全面上 涨,由于国家采取了收紧流动性、米袋子负责 制、部分市场主体收购粮食等措施,农产品价格 很快回落。2007—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疯狂上涨,由 于国家采取贸易干预措施,我国农产品价格在远低于 国际市场价格的水平上平稳运行。去年1 1月份,国家 等部门连续发文要求稳定市场价格,价格 监管的频度力度明显加大。因此,今后一段时期的农 产品价格走势,关键还要看国家实施的力度 和效果。一方面要看对国内流动性和国际热钱的 效果,能否有效遏制过剩流动眭的投机炒作行为;另 一方面要看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监管,能否有效 控制多元化收购主体入市抢购、囤积炒作行为,能否 建立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四)今年的气候条件和农产品生产预期。农业 生产属于自然生产过程,农产品供给在很大程度取决 于气候条件。有研究预计,未来全球将进入极端天气 和自然灾害频发重发期。前一段时间,加拿大部分地 区遭遇严重霜冻,巴西遭受旱灾困扰,肯尼亚、乌干 达、尼曰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也预计今年 将出现极端天气和粮食短缺现象。在气候条件恶化的 大背景下,世界银行预计肉、糖、大米、小麦等主要 食品价格波动将持续5年。国内农产品价格也要看我 国今年的气候和产量情况,如果今年极端气候和自然 灾害继续频繁重发,会加剧农产品供应的紧缺程度和 预期,国内农产品价格还可能会出现反复。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今年初农产品价格涨势会逐 步趋缓或回调,但调整幅度要看各种农产品的实际供 2011年第1期辛铴铽 l错 11 求状况、国内外流动性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宏观 性收储任务的国有企业要把握好秋粮入市收购时机和 的力度和效果。随着人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 收购价格,加强多元化托市收购主体间的合作,合理 水平提高,以及受供给偏紧、需求增长、成本推动等 把握储备粮棉油糖等农产品的投放时机和力度。 因素综合影响,农产品价格总体会呈上行趋势。在极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 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 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重 化、金融市场更加开放等因素作用下,原有的农产品 点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种培育、技术推广等薄 价格波动周期可能会被打破,价格波动将更加频繁, 价格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四.建议 (一)加强流动性。适时调整货币,将 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稳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统 筹抓好秋冬种生产,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分 配种植面积,维持产需基本平衡。 (六)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减 市场流动性控制在适度合理的区间;加强对民间资本 灾应急体系和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提高对干旱、洪 的监管,加大对国际热钱的控制和打击力度。 涝等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借助信息化手 (二)加强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监管。支持建 段加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影响的预测 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绿色通道等高效物流 分析,形成正确的引导,为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 体系;继续实施“农对超”工程,鼓励农业合作组织、 生产基地直接向超市、菜市场等销售终端提供农产 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参考文献t 【1】程国强,胡冰川,徐雪高.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J1 管理世界,2008,(1). [2]谭建新,杨晋丽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对策思考[J]北京邮电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薛淑珍,王保忠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对策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8). 【4]黄季煜 杨军,仇焕广,徐志辩I本轮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 原因及未来走势[J1管理世界,2009,(1) [5]卢锋,谢亚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1980—2OO7)——粮价 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J]管理世界,2008,(3). 品,减少流通环节和中间商加价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切断游资炒作农产品的渠道和链条;整顿和规范市场 秩序,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投机行为。 (三)加大对外商投资农产品领域的监管力度, 尤其在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和进出口领域,严格控 制国际粮商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价收购和囤积行为, 切实维护国内农业安全。 (四)采取有效措施平抑农产品价格。执行 (上接第15页) 次广东省物价局抓住机遇,创建了广东价格指数平台, 格话语权已显端倪的同时,仍需清醒地看到,这仅是开 开始打造广东价格话语权,不仅以“有为”得到了广东 端,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需付出更多的辛劳。 、省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而且还创新工作方 今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思想,勇于创新,继续学 式方法,对全围价格工作作出了贡献。 创建广东价格指数平台,打造广东价格话语权,必 须立足广东,具有广东特色,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基础; 一习外省打造交易市场价格指数的经验,求真务实,一步 个脚印地将这项工作推向前进,使广东价格指数平 我们深信在广东、省的领导下,在广东 持下创建广东价格指数平台,打造广东价格话语权,一 台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广东价格话语权过硬。 同时又必须放到全国的大局来认清其影响和意义,才 广东价格话语权的含金量。 能增强做好该项_丁作的责任感,提高广东价格指数和 各级价格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 在庆贺广东价格指数平台Jl ̄i]运行,打造广东价 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12辛场 lI括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