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就业导航・
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0551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武昌工学院 沈 鹏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新形势下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如今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153
引言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相关书籍统计表明,我国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749万人,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工作中去发挥作用。
一、强化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随着人才激烈竞争的加剧,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非常重视。尽管一直以来,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都是高校对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前缺乏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了解,在真正入学后对专业缺乏兴趣,甚至有部分大学生是调剂到该专业。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对学科专业认识较为偏激,存在困惑甚至有厌学等不良情绪,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差。此外,自从高校扩招以来,生源数量急剧增长,但是学生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然而,专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资本,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反馈发现,尽管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但是并不能证明这个大学生就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才,因为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还看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大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培养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促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早日成才。同时,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他们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相反,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很难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岗位上也将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这样一来,即使拥有很好的专业知识也不能造福社会。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大学生应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锻炼积极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来满足市场需要。个人的道德素养是工作的基础,有时甚至比精通业务还重要,高校都开设了职业道德修养课,大学生可以以课程为基础,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进行职业素养的初步自我完善。同时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自己的理想事业结合起来,在大学四年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待人接物的礼仪、遵纪守法、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的品格,充分提高自身就业的软实力。
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还是相当广阔的,只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与过去相比,今天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已经逐渐集中在大学毕业生
自身综合能力上。如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全面。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五大方面,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然而,纵观大部分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还相当缺乏综合能力。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信心不足,敬业精神不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因此,当今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既要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即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四、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
学校与社会这两者的运行规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往往使习惯于象牙塔中生活的大学生较难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基于思维定式,常常美化社会,简单化社会,理想化社会,到了工作岗位之后适应慢,角色转换慢,导致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缺乏。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往往优先考虑实践能力强有社会经验又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的毕业生。这种竞争环境要求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早了解当今社会的用人需求及自己将来就业时行业和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增加相关知识储备,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
近几年以来,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已经推出了多种优惠,地方和高校也都推出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创业园区等。尽管国家++学校方面都提供了各种的支持和扶持,但目前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旁观者居多,参与者少,热情不高。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还是热衷于考公务员,选择居于大城市、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的单位。这导致很多毕业生一直不能顺利就业。因此,大学毕业生只能转变以往的旧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思路,主动适应社会,找准市场定位,以便顺利就业。大学毕业生如果能够转变观念,多渠道就业,不一味追求高目标,调整心态,找准自己的正确位置,就业并不难。
参考文献:
[1]张玉萍.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探析[J].科技资讯,2015[2]杨 静.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和突破之我见[J].品牌,2014[3]王 立.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4 [4]王晶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