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来源:华拓科技网
每 鼍零 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 和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张琛 刘加宁 李晓雅 杨健全 (1.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摘要1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地提升。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职业 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缺乏系统的职场训练,导致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就业竞争力不强。因 此,强化大学的生职场训练,培育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是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养职场培训 就业竞争力 市场化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职场培训主要是指通过校内外的职场教育、职场训练、项目训练、顶岗 实习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 培养基本的职业习惯、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强化专业技能的“实战感”,增 就业后适应期移至校内),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1.强化高等教育市场化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必须正视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现状,积极探讨更新教育理念与教 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积极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 强其职场适应性和职场竞争力,以更快的适应工作,缩短就业适应期(即将 育手段,努力培养和造就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例如,加强高校与 当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但在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中, 求取向和人才聘用标准,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实习+就业’的合作培养 影响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与就业竞争力的主体主要有四个:其一,是高等学 关系,以此为参照寻找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更新理念为主 校;其二,是学生自身;其三,是用人单位;其四,相关职能部门。 一旨,积极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积极推动学科与 课程设置等诸多层面的改革。 、大学生职场训练与就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化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与尚未建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2.坚持就业市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和制订培养方案 首先,加强通识教育,培养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的 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然而,很多 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科学地制订人才培养计 高校并未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其教育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 划和设置专业,增加部分就业指导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 上,至今其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未与市场需求相接轨。例 培养模式与结构。第三,调查研究人才的需求状况,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 如,尽管大学生就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几乎仍然遵 急需或是具有巨大社会需求潜力的专业,适当增加此类专业的招生数量。 循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和高度集中的管理,对学校的控制 第四,积极强化包括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与培养方式等在内的教学改革。 和仍然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各类 第五。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及时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的 “计划”按部就班,并未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及时的调整。 2.对学生职场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计划和目标,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品性、人文素质 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 般而言,经过职业历练、具备丰富经验的员工比“新人”更能为单位 做出贡献。目前,高校多是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未对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3.营造和模拟一个职场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实战感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围绕就业市场要求,突出核心竞争力培养,营造出有利于培养 心理承受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吃苦奉献精神等职场训练和 高素质人才就业的职场训练环境。当前的高校不仅要重视外语和计算机 职业素质的培养予以充分的重视。以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例, 等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测试的通过率,还要在推 在多数大学里,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教育部规定的政治思想类、语言工 行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更主动地开辟新的渠道,尝试为学生 具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四大类课程。而与学生就业创业息息相关的职 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新 场训练、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则多属选修课的范围,加之师资 模式。 4.重视职业规划,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力量参差不齐,致使教学内容与客观实际出现明显的偏差。甚至一些学校 根本没有设置此类课程。 3.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尚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 和基本保证。高校里的相关部门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同时 与过去相比,大学生群体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类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 也要将就业指导的方针、贯穿至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其次,积 改变。根据社会与市场的具体需求,只有一少部分人可能会继续从事基础 极推广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以此作为有效提升学生职业基本素质与能力 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而大多数人则会投身到一线的生产与建设中去。而大 的一种途径。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他 部分高校仍然会采用一些计划经济下的传统做法,如在教学中,由于 们也可以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如此,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 还可以为别人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当然,作为一种新 学时的与学科的设置,无法将教学的注意力真正转移到学生的专业基 的就业问题,本素质与综合技能的培养上来。此外,由于高校拥有的办学自主权太小, 生事物,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路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这就需要高校就业 指导部门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与引导,同时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扶 从而进一步导致了高校学科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4.大学生自身的定位不准,综合素质不高 大学生自己的特长、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缺乏恰当的估价,定位不准, 综合素质不高,这主要表现在:(1)频繁跳槽,骑驴找马。大学生不安心现 持,为创业者提供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5.依靠持续学习能力,获得动力源泉 当前,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知识经济等等名词充斥着我们的眼帘,也 有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2)缺乏诚信,作茧自缚。(3)缺乏敬业、团队 就是说,仅仅依靠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只能形成一时的竞争力,还不一 定是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确保自己在就业市场的求业竞争力,都应努 精神。 此外,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了解、缺乏市场意识、缺乏择业经验,会导 力学习,并尝试开发一种“比别人更会学习”的核心素质。这是一种方 不是简单地学会一种知识。当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开发核心 致部分人自我感觉良好而躇踌满志,也会导致部分人不知所措而悲观 素质,素质的基础。核心素质是知识、技能的一种提炼、(下转第39页) 失落。 05/2011 15 不应该是相互冲突,而应该是相互补充。赫索格已经不再对两种文化进行 静。重新获得了自我。评判,他试图在两种文化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或两种文化之外找到一个新 的立足点作为自己的身份。 2.新的身份——“第三世界” 从小说的一开始,赫索格反复在问“我是谁?”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 他也花了很长时间找寻答案。在一系列的努力之后,赫索格唤起起了对家 三、家庭责任和关爱的号召 索尔・贝娄认为生命虽然短暂,但生命的本质却是有意义的。赫索格 庭成员的爱,摆脱了束缚自己有形和无形的枷锁,最后回到了宁静的大自 作为贝娄笔下的主人公认为,我们应该“llve in an inspired condition,to know 然中生活。住在他乡村的房子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赫索格已经被赋予 truth,to be lee,tfo love another,to consumnlate existence,to abide with death 了一个新的身份——第三世界。 in clarity of consciousness.”其中彼此相爱,尤其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爱、理解 第三世界是霍米巴巴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对立的两级之间的空间和知 和珍惜是人积极生活的前提。家庭对于赫索格来说尤为重要,他的父母, 识。第三世界是一个新的文学批评的概念,不是对立两级简单的相结合, 那破旧的拿破仑街深深根植于他的记忆中。家庭是流浪的赫索格的终点 而是存在于对立两级之间或之外的模糊不清的空间。第三世界游离于美 站,赫索格所梦想的是丈夫、美丽的精神伴侣、天使般的孩子、还有忠诚的 国生活和犹太民族之外,立足于爱、责任和对信仰的坚持。当赫索格经历 朋友居住在一起。在赫索格经历了空间和精神流浪之后,家庭之爱是他用 历时五天的从路德村到纽约到芝加哥,再回到路德村的流浪后,具备了第 来安抚心灵、治愈伤口、平息灵魂和消除困惑最佳的选择。由于有了这种 三世界新身份特点。在文章最后,赫索格表明坚决要做自己,真正的自己。 爱,当赫索格听说他女儿被格尔贝斯锁在车里后,立刻激起保护女儿的欲 “ 1y must I be such a throb—heated character…But I an1.I am,and you 望;正式有了这种爰,当赫索格看到格尔贝斯给自己的女儿洗澡时,他放下 can’t teach old dogs.Myself is thus and SO,and will continue thus and SO”.赫 了内心积郁的仇恨;正是有了这种爱,赫索格停止了对自己的责备;正式有 索格没有选择做个纯粹的犹太人或美国人,而是一个坚信自己信仰的自由 了这种爱,赫索格能以新的心情对待罗蒙娜。在小说最后,赫索格已经停 人。他把自己归为第三类人,正式由于有了第三世界的身份,赫索格拥有 止了写信,以一种愉悦的心情等待罗蒙娜的到来,期待着新的爱情的到来, 了做一个正常人的根源和力量。第三世界的身份不仅适合于赫索格,也适 期待着新的生活的开始。现在,他对自己和和目前状态非常满意。“I look 合于那些拥有两种文化或三种文化的移民者们,在霍米巴巴的指导下,他 at myself and see chest,thighs,feet—a head.This strange organization,I know 们都能重新获得自己的身份。 主人公赫索格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由于双重身份相互冲突陷入 it will die.And inside--something,something,happiness.”赫索格不再感到 困惑、彷徨、压抑,孤独,而是一种满足、幸福。此时,从空间上来说,赫索格 了困惑中,经过痛苦的流浪和自我拯救终于找回了全新的自我。通过对赫 满足于居住在路德村,从精神上来说,赫索格满足于寄托于充满爱的家庭, 索格身份的分析,也为现代移民知识分子如何在异乡保持自我提供了 赫索格艰辛的流浪近乎于走到了尽头。 四、回返自然 ~些启示:第一,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不可盲目逃避。第二,成为自 参考文献: [1]Zhu Hang.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我,不可随波逐流。第三,充满对家人、对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热爱。 1.达到一种超验 索尔・贝娄认为回归自然也就是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并在回归的过程 中实现生活的真谛。因为自然不仅仅是脱离人客观外在环境,相反,它也 是人主观世界的影射,也就是说我们主观的精神可以通过外在世界,比如 山、水、云、海洋,得已表达。自然可以超越外在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达到两个世界的平衡和融合。赫索格认为“it is the hysterical individual who lalows his life to be polarized by simple extreme antithesis.”我们要返回自然, 要超过人体中或生活中对立的两极,达到一种平衡。那究竟是自然中的哪 些元素能使我们实现对立的两极的平衡昵?自然中所具备的和谐、和平和 宁静实现了这一切。这些元素净化了躁动的心灵,也平息了喧嚣的世界。 [2]Liu Wensong.Saul Bellow’S Fiction:Power Relations and Female Representation.Xianmen University. [3]Atlas,Janms.Bellow:A Biography.Random House,Inc.,2000. [4]Bellow,Sau1.Herzog.Harmondsworth, Middlesex:Penguin Books,1985. [5]秋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6]陈世舟.《赫索格》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当代外国文学, 1998,(2):149—155. [7]李征武.迷惘与探索——浅析《赫索格》.外国文学研究,1998, (1):118—119. 赫索格也在安静的自然中消除了对外在世界的憎恨以及内心的不安与困 惑。小说的最后赫索格“lay down near the locust trees.They bloomed with a light.tiny but delicious nower—he was sorry to have missed that.….How difer— ent he felt!Confident,even happy in his excitement,stable.”在宁静的大自然 [8]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英语 语言文学,2001. 一一 一 一一 一一 ^‘ 一 中,赫索格尽管仍然一人,但他却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感受到了内心的平 一一一一~ 一一 v 一 、 ~ 一、一 ~ ‘… , ’ 一 ~v’ 一、 ’、 一 一一 (上接第15页)升华,是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迅速捕捉新的信息,并综合运用 各种知识,主动进行思索、反省,并敢于抛弃现有的一切,果断采取行动的 种素养。因此,为了比别人更会学习,从而拥有个人的持久竞争优势,至 一[2]王扬铭.创业教育一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职业 教育研究,2006,(10). 少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根据不同的阶段目标有针对性地持续不断地学 习,体现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性。二是学会根据自己的阶段目标, [3]刘加宁等.经管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教育 与教学,2004,(5). [4]张小刚.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 (5). 提炼及利用外在的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发挥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适应力。三 是将已掌握的知识形成严密、深厚的知识体系,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专 长性。 6.端正就业和择业心态.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5]刘健.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2). [6]王玉敏.-5议大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教育 科学,2003,(2). [7]陈澎.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2007. [8]黄邦彦.依托行业,校企互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 国高等教育,2005,(3). 这主要包括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增加诚信意识,奠定就业基 石i珍惜就业机会,切莫频繁跳槽;敬业精神,培养良好习惯;认同企业 文化,实现角色转换;尽快进入岗位角色,积累工作经验等。 参考文献: [1]杨健全.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探析[J].中 国科学教育研究,2006,(3). [9]俞锋.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格[J].现代教育科学, 2003,(7). 05/2O11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