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电视剧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以《徽娘宛心》为例
法国文艺理论家伊波利特·丹纳在其作品《艺术哲学》中提到:“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这句话指出:地域文化发源于一个群体所共同生活的自然环境之中,后经历不断社会实践所产生的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传统和体系。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内在的文化内容必定有着地域文化的烙印。在地域文化的不断催生下,地域流派电视剧以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创作形式相继兴起。
每一个成功的电视剧必定深深地根植于其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的土壤之中。徽派电视剧之所以能在这庞大的电视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便是由于在浓郁的徽派文化的滋养,使得作品充满着鲜明的徽派文化风格,凸显着自己独特徽派特色。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广博深邃的文化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中所蕴含的温文尔雅的儒家文化和严谨朴实的程朱理学影响着生活在这边水土的徽州人,融合到徽州人的性格中去。
一、家族伦理情感的展现
徽派电视剧关注于徽州家族的伦理情感,将拍摄的镜头给予了祠堂、牌坊和马头墙,着重变现一个个名门望族荣辱沉浮,注重发掘传统秩序和生命欲望的无休止的牵扯,保守顽固和锐意革新之间的力量交锋。中国的家庭往往有着双重的内涵,一个是群体意义上的血缘关系的聚集,一个是社会意义上的宗教和伦理的承袭。家庭的延续不会因为个人的消失和消失,家便演变了族的概念。徽派电视剧更多的反映的便是这种严格的徽州宗族制,《徽娘宛心》中吴家便是这种徽州宗族制的家族,在吴家中长幼有序,伦理有别,主仆有分,不可僭越。剧中吴老太爷便是这个家族的权威者,在这个家族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吴老太太的地位仅次于他,在吴老太爷外出时,便是家族中另一个权威。接着是身为少爷的慧祥,慧明和慧俊,及其三个少爷的夫人和恋人。丫鬟和仆人则是围绕着主人们,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吴家只是宗族的一小部分,此外还有吴氏宗祠,这是宗族
制度下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一个严密的家族体系便这样建立起来。
二、徽商家族的荣辱兴衰
徽商形象的塑造和徽商精神的宣扬是徽派电视剧的另一主题,剧中普遍存在的徽商同清以及各方面势力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表现徽商事业兴衰的重要原因。徽派电视剧中所描绘的徽商通常以创业和行商为切入口,从这个切入点出发去表现当时整个社会的兴衰变革,重现出一个徽商大家的从发家到兴盛再到衰落的过程。电视剧《徽娘宛心》便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国漆老字号“宝源漆号”年的盛衰史为背景,叙述年轻女性宛心婚嫁、创业、事业兴盛、衰败直至“国漆”再度辉煌的历史演变的故事。剧中变幻不定的家族商业起伏与时代风云,塑造出了宛心这一勤勤恳恳的幕后英雄的徽商妇形象,同时也将“生财大道,以义为利”的徽商精神表现到极致,这部剧对徽派文化的生动体现,使得《徽娘宛心》在2006年播出时在全国35家电视台成为收视冠军,后成功进军国外市场。
三、浓厚的悲剧色彩
徽派电视剧一贯有着浓郁的悲剧意蕴,更多的表现在徽派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身上。徽派电视剧中的女性的悲剧更多是时代的悲剧。《徽娘宛心》的主题曲中的歌词:“碧池徽墨染,徽娘夜苍茫,一腔殷殷血,染红嫁衣裳路尽头,孤身只影伴残阳,幽幽黛瓦,高高粉墙,门前池塘春波才暖,秋水更凉,柔韧丝千缕,却是无情网头顶石牌坊,脚下青石板,这日子,总是石头那么凉”,歌词中变现出封建传统伦理道德是造成徽派女人悲剧的根本原因。女性的悲剧直接诱导了爱情悲剧,使得徽派电视剧中的悲剧意味更加的浓重。
徽派电视剧中所蕴含的家族伦理的情感的展现、徽商家族的荣辱兴衰和自身的悲剧色彩三大特点形成的原因,都是由于徽派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点。
其一,严宗祠,崇礼仪。这是徽派文化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在儒家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徽派特色的宗族文化。
其二,尚气好义,勤劳俭朴。这是徽商传承至今的优秀精神,是徽派文化的精华。“无徽不成镇”,这种重义轻利的徽商精神,造就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
其三,程朱理学。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派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其中一些负面的思想,是造成某些时代悲剧的主要原因。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这也是徽派文化给予徽派电视剧创作最大的文化财富。希望徽派电视剧的创作者在日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能够不断地与时俱进,深层次的挖掘徽派文化中的地域文化特点,结合时代的新特点,创作出更生动活泼、贴近本土,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