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现代中国的一面旗帜。他的一生,他所领导的人民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引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宏富的,它将在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中长期发生作用和影响。在思想的百花园中,创新思想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归纳、整理、分析和研究的创新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 中国党建党之初,便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中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发展规律和道路却没有现成的具体答案。中国的实践表明,任何照搬照抄经典著作,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的失败。作为中国党内最具思考品质的领导人,向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在党内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1938年,论述了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他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述这个问题,是要阐述干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它的含义有三:
1.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倘若固守僵死的教条,就只能给各国带来危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合乎本国实际
的
理
论
创
造
。
3.随着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发展。党人必须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出指导的新理论来。 关于理论创新的论述,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实践精神。他与其他的党人一道,坚持这个原则,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他本人则通过勤奋的读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新的科学论断和理论观点,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二
、
毛
泽
东
创
新
思
想
的
主
要
体
现
创新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突破,结出了丰硕成果,本文仅就几个方面试作概述。 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方面。始终认为,马列主义是规定了世界的基本原则,但中国的具体做法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党的其他领袖一道,以切实的中国国情为依据,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民主总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道路。这些理论,都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它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民主,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成功
范
例
。
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对数十次在大会小会上讲话,发表文章,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并率先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一条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经济的工业化道路。这是实事求是突破前苏联工业化模式束缚的创新产物,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打下了极其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19年,他在一个关于总结经验的指示中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结合中国实际,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创新,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科
技
创
新
的
设
想
。
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从一个师范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在《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主张从战争情况、时间条件、战争性质、地域条件、民族战争的指导规律的不同着眼,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应用,大胆创新。他说:“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他的这一思想,成为他确立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础。创造性地确立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战争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提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
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后来,在战争中,又进一步概括为“十大军事原则”。这些都是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的贡献。 在教育方面。青少年时代身受旧教育制度的侵害,对旧教育制度弊端的认识和体会是极深切的。及至他后来与战友们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主持广州农动讲习所,指导江西和延安根据地的教育实践,他都力主批判旧教育,开展了许多适合斗争需要,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建国后,仍密切关注我国教育,他尤其对束缚人的创造力和各项能力发展的应试教育感到不满意,在这里提出了要以学生是否有创新见解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标准的重要命题。他的这些鼓励创新,有益创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和鼓励群众创新。充分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群众创新,鼓励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行动,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抗日战争、战争、或是社会主义和建设,和全党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去进行。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赞扬湖南农动荡涤污泥浊水的创造精神,颂扬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鸡毛能够上天”的人间奇迹。他还要求全党要鼓励并创造条件释放群众的创造力。他说:“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力,从来就是很丰富的。过去在旧制度下没有出来,现在了,开始爆发了。我们的办法是揭
盖子,破除迷信,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爆发出来。”
三、创新思想的基本特点
创新思想在以上几个部分所展示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通过创新而取得的成果,还有着举不胜举的实例。综观的创新思想,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创新与怀疑批判精神相结合。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期间,在《湘江评论》上大胆直抒对旧世界的怀疑和批判。成为中国主要领导人后,他依然保持着对许多事物大胆怀疑、寻根究底的劲头。他对中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都发端于对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和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怀疑。建国以后的,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着不竭的怀疑习惯和批判精神。大胆的怀疑批判精神使能够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问题,使他能够独辟蹊径,有所创新。 其二,创新与反对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相结合。从前述可见,在每一个领域提出的创新观念,都几乎与批判教条主义相联系。教条主义对中国的危害最大,视之为主要危险。教条主义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其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形成一种束缚,马列的本本没说过,前驱者没做过,就不敢说也不敢做。用教条主义的方法指导中国和建设,势必是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条条,拒绝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顽固保守,不敢也不许创新
和
突
破
。
其三,创新与思考相结合。思考也是创新的极其重要的必备条件,它为创新提供思路、观点、理论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一
个人能够有所创新,他必然是善于思考的人。 其四,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创新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它要求人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规律相契合,不能脱离客观实际。的创新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的立足点是中国和建设的客观实际,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正确与错误的检验标准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实践。也就是说,的创新是与实事求是精神紧密结合的。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做到陈云同志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新的理论来源于客观实际,它正确与否的判定标准也是客观实际。思想是一种正确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因为这种思想指导中国获得了成功,推进了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有益于
中
国
社
会
进
步
的
实
际
效
果
。
如上所述创新思想的四个主要特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的。怀疑引发探索和创新的兴趣,反对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为创新扫清思想障碍,思考为创新提供前提、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实事求是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则是灵魂,它决定所要
达
到
的
目
的
和
发
展
方
向
。
的创新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宣传的创新思想,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我国正在开展的创新活动是有益的。
综合试题(一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作用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_
2. 影响结构抗力的因素有: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几何参数的不定性,计算模式的不定性.. 3.冻土的四种基本成分是_固态的土颗粒,冰,液态水,气体和水汽.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者构件达到_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_的某项规定限
值.
5. 结构的可靠性是_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__的总称.
6.结构极限状态分为_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_.
7. 结构可靠度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除了公众心理外,还有结构重要性,社会经济承受力,结构破坏性质
二.名词解释(10分)
1. 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3分) 2. 地震烈度: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3分)
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这种状
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4分)
三.简答题. (共20分)
1. 结构抗力的不定性的影响有哪些?
答:①结构材料性能的不定性、②结构几何参数的不定性、③结构计算模式的不定性。(每点1分)
2. 基本风压的5个规定.
答:基本风压通常应符合以下五个规定。①标准高度的规定。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以10m高为标准高度。②地貌的规定。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规定,基本风速或基本风压按空旷平坦地貌而定。③公称风速的时距。规定的基本风速的时距为10min。④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我国取1年作为统计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⑤基本风速的重现期。我国规定的基本风速的重现期为30年。(每点1分)(5)
3. 简要回答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差别与联系(6)
答:①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②地震烈度是某一特定地区遭受
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③一次地震发生,震级只有一个,然而在不同地点却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但确定地点上的烈度是一定的,且定性上震级越大,确定地点上的烈度也越大。④震中一般是一次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区,其烈度与震级有关。在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2震级越大,震中烈度越高⑤震中烈度与震级 近似关系:22级的关系:
M13I03ClgM1I0h13;非震中区,烈度与震
。(前2点1分,后2点2分)
4. 简述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区别.(6)
答:①将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得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将作用在结构上的因素称为直接作用,②将不是作用,但同样引起结构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③直接荷载为狭义的荷载,广义的荷载包括直接荷载和间接荷载。(每点2分)
四、计算题(50分)
1. 计算下图中的土层各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10分)
解:
cz11h1172.034.0KPa (2分)
(2分)
(3分)
cz21h12h2172.0193.8106.2KPah3172.0193.818.2104.2140.6KPacz31h12h23h34h4172.0193.818.2104.2cz41h12h2319.6102.0159.8KPa(3分)
2. 设标准地貌为空旷地面,标准高度为10m,条件下测得的风速变化指数
s0.15,梯度风高
HTS365m,基本风压w00.7KN/m2。计算某市中心a0.3,
Ha390m,高度为25m处的风压。(10分)
waz2解: 根据非标准条件下风压的换算公式: woazzs (2分)
已知: z25m,zs10m,0.3,将高度为25m处的风压换算成该地貌标准高度处
的风压
wa25则 :
woa251020.3
(1) (2分)
又根据非标准地貌的风压换算公式:
woaHTswozs2wa251.73woa2sHTsza2a (2分)
365已知:o,s0.15,HTs风压换算成标准地貌的基本风压。 则:
woa3650.7102w0.7KN/m,
a0.30,HTa390,将该地貌处得基本
20.153902520.30 (2分)
(1)
(2)代入(1)得
wa1.730.393woa0.393KN/m (1分)
答:上海市中心某地的标准风压为0.68KN/m2 。
wa0.68KN/m2
3. 设有一单质点体系,质点重为100KN,体系自振周期为1.0秒,位于基本烈度8度区,体系所在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Tg=0.4s,设计反应谱下降段指数为b=0.7,动力系数最大值max2.25,体系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求体系所受小震烈度的水平地震作用。(10分)
解:求地震系数。因小地震烈度比基本地震烈度小1.5度,则计算地震烈度为:
I=8-1.5=6.5 (2分) 地震系数公式 k=0.125×2I-7=0.125×26.5-7=0.088 (2分)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震系数取平均值的85%
k0.850.0880.075 (2分)
计算动力系数。因T>Tg,则
0.4T2.251.00.71.18
(2分)
地震作用为
FGkT1000.0751.188.85KN (2分)
4.已知一各三层剪切型结构,如下图,已知该结构的第一阶周期为T1=0.433s,设计反应谱的有关参数Tg=0.2s、b=0.9、αmax=0.16,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产生的底部最大剪力及结构各层的地震作用。(20分)
解:确定地震影响系数α
TgT0.9max0.20.4330.90.160.0798 (2分) 3n122n167求底部最大剪力
FGE1 ,因质点数n=3,
0.85 (2分)
F0.851.01.52.09.80.07982.991KN (4分)
各质点地震作用:
F1G1H1GiHiFEK25251.591.0131.59251.591.0132.9910.819KN (4分)
2.9911.106KNF2G2H2GiHiFEK (4分)
F3G3H3GiHiFEK1.013251.591.0132.9911.065KN (4分)
综合试题(二卷)
一、填空题(20分)
8. 作用按时间的变异分为: 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9. 土的侧压力分为_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_. 10. 11. 12. 13. 14.
冻土的四种基本成分是__固态的土颗粒,冰,液态水,气体和水汽_. 预应力构件按预应力施加先后分为__先张法,后张法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抗震设计原则是_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结构极限状态分为_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_. 由风力产生的_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__称为结构风效应.
二.名词解释(3+3+4=.10分)
1. 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2. 震级: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国际上常用里氏震级 3. 震中距:地面某处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三.简答题.(5x4=20分) 5. 结构可靠度是怎么定义的? 6. 什么叫基本风压?怎样定义.
7. .写出单质点体系在单向水平地面运动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8. 简述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区别.
四 计算题(50分)
1. 设有一单质点体系,质点重为100KN,体系自振周期为1.0秒,位于基本烈 度8度区,体系所在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Tg=0.4s,设计反应谱下降段指数 为b=0.7,动力系数最大值
max2.25,体系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求体系
所受小震烈度的水平地震作用。(10分)
解:求地震系数。因小地震烈度比基本地震烈度小1.5度,则计算地震烈度为:
I=8-1.5=6.5 1′
地震系数公式 k=0.125×2I-7=0.125×26.5-7=0.088 3′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震系数取平均值的85%
k0.850.0880.075 1′
计算动力系数。因T>Tg,则
0.4T2.251.00.71.18
2′
地震作用为
FGkT1000.0751.188.85KN 3′
2.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多层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建筑高度45m,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迎风
面宽B=20m地面粗糙度指数a0.2,基本风压按地面粗糙度指数的地貌s0.16,离地面
210m高风速确定的基本风压为00.55kN/m,风振系数沿高度不变为z1.0,求建筑物底
部弯矩。(标准地貌的梯度风高为350m;该城市梯度风高为400m,建筑物沿高度划分为三段计算)(20分)
15m 15m 15m
20m
解:
wkgzszzzw0 2′
矩形结构,风载体形系数s1.3; 1′
00.55kN/m 1′
2z1.0 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zHTSZS350102SHTaZ400102azzs2aHTS102SHTa100.42az102a20.1620.2zz1020.2z0.71310 2′
10.83821.10631.301 3′
11.31.00.8280.550.592kpa 2′ 21.31.01.1060.550.79kpa 2′ 31.31.01.3010.550.93kpa 2′
M1H12H23H30.592150.79300.934574.43kNm 4′
3.已知一各三层剪切型结构,如下图,m1=116kg,m2=110kg,m3=59kg,已知该结构的第一阶周期为T1=0.617s,场地土为类,αmax=0.16,场地土特征周期为
Tg=0.41s,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产生的底部最大剪力及结构各层的地 震作用。(20分)
m3
6m m2 6m 6.6m
m1
max
顶层放大系数δn的取值:
Tg ≤0.35 0.35—0.55 >0.55 解:确定地震影响系数α
TgT0.90.9T1>1.4Tg 0.08T1-0.07 0.08T1-0.01 0.08T1-0.02 T1≤1.4Tg 0 max0.410.6170.160.1107 2′
3n122n1670.85求底部最大剪力
FGE1 ,因质点数n=3,
2′ 5′
F0.85(1161109)9.80.11070.263KN 各质点地震作用:
1.4Tg=1.4×0.41=0.574 以下每式3′ F1G1H1GiHiFEK(1n)1166.61166.611012.65918.611012.60.263(10.039)0.059KNF2G2H2GiHiFEK(1n)1166.611012.65918.65918.60.263(10.039)0.107KN 0.263(10.039)0.0855KNF3G3H3GiHiFEK(1n)1166.611012.65918.6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考试试题(2002级)参 一 概念理解题(共计70分): 1在结构荷载计算中,一般主要考虑的有哪些荷载?(5分) 答:一般考虑的荷载为恒载和活载两类,对于偶然荷载(特殊荷载考虑较少)。 2 基于可靠度的结构设计(概率极限状态设计)与传统的安全系数设计有何区别?对于功能函数(以两个变量为例),当变量为正态分布时,可靠度指标有何含义,试作图表示;(10分) 答:可靠度设计是考虑荷载和抗力是一种随机变量,而传统的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则将这些参数看作固定值,前者更为合理。 对于Zg(R,S)RS0,在SOR坐标系,首先将变量进行标准化变换,对基本变量作标准化变换SSS,RRRS,此时将变量转化成了N(0,1)分布,形成新的坐标系SOR,原 R坐标与新坐标的关系为: SSSS,RRRR,得出新坐标系的极限状态方程: 2RR2SRS0,令cosRSRSR,cosS2RS2S,R2RS2S 于是有:RcosScos0,如图所示SOR坐标系, RSROR*SRSS*P* 于是可得:R*OPcosRcosR*,S*OPcosScosS* , *进行变换到原坐标系,于是RRRRcosRRR**,SSSScosSSS***已知坐标系SOR中,极限状态方程:RS**0,显然此时其上一点:RS0,由此可求出 可靠指标,验算点R,S。 3 为何对于不同的荷载在进行荷载效应组合时,取一定的分项系数?(5分) 答:主要是考虑到不同荷载的概率分布形式不一致,而为了计算的简便,将各种荷载的概率分布的不同通过的荷载分项系数以使按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设计的各种结构可靠指标与规定的设计可靠指标0之间在总体上误差最小。 4 计算风荷载时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5分) 答:风荷载的计算主要与三种的因素有关: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房屋体 型系数有关。 5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寿命的概念,两者有何区别;(5分) 答:设计基准期是统计各种荷载(作用)和抗力随机变量的年限,一般取50年,而设计使用寿命则是结构物使用年限,一般为20、50、100年,当超过设计基准期之后,结构物的可靠度会降低。 6 荷载代表值的类型及含义;(10分) 答:荷载代表值包括荷载的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前两者是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使用,而后两种则在主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使用。 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我国一般取0.95分位数。 组合值:以荷载代表值为基础,考虑当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变荷载时,荷载不可能同时以其最大值出现,此时荷载代表值可采用组合值或荷载组合系数出现。荷载频遇值主要是为了对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性能进行校核,一般取系数0.5~0.9(具体参见《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指经常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同样乘以一个系数即可。总的说来,后三者均是对可变荷载来说的。 7 如何确定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5分) 答:确定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是在原有的定值设计基础上,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类比法;校准法,后者是《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所采用的方法,并根据安全等级和结构的破坏类型来确定可靠指标。 8 材料强度的取值是可靠性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可以取其平均值吗?为什么?如何取值?(5分) 答:为结构设计的安全起见,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不取平均值,而是取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即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减去1.5。 f9 作用与荷载的区别与联系,在本书中是如何对其分析的?(5分) 答:荷载是指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力,而作用是泛指在结构上产生效应(应力、变形等)的一切外界因素,通常将两种概念同等对待。 10 试说明梁、柱从属面积的含义。(5分) 答:对于结构计算来说,要分析构件受力情况,要对荷载作用进行分析,求其作用在梁或柱上的荷载,即将作用在楼面上的活荷载以及楼面本身的恒载进行分析。 11 作用在跨河桥梁上的荷载有哪些?(5分) 答:恒载:桥梁自身重力;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流水压力、船只(漂浮物)的撞击力、车辆荷载(汽车制动力、汽车离心力、汽车撞击力、汽车冲击力)。 12 谈谈你对可靠性设计中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的理解。(5分) 答:中心点法没有考虑基本变量的分布形式,其前提是假定基本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概率分析法,当功能函数为非线性时,只能在中心点附近取线性近似,所得的也是近似的,且中心点离真正的极限状态有相当距离;数学形式的变换也会导致的变化。验算点法考虑了基本变量的分布形式,且能够无限接近验算点的位置,从而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二 计算分析(共计30分): 1 某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可简化成单质点体系,如图所示。已知该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7度的III类场地上,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集中质量m8.010Kg,结构阻尼比0.05,自振 4周期为1.s,求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本题6分) 解:根据已知条件,查书中表4-4、4-5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EXmax0.08,特征周 期Tg0.45s,根据结构阻尼比可知:=0.9,1=0.02,2=1.0, T因TgT5Tg,故TEKg2max0.451.0.91.00.080.025 于是水平地震作用FG0.0258.0109.819.6kN 42 某单跨工业厂房排架,有桥式吊车,A柱柱底在几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为:恒载M35KNm;风荷载M10KNm;吊车竖向荷载M5KNm;吊车水平荷载M15KNm;屋面活荷载M3KNm,求A柱柱底弯矩设计值(只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 Gk1k3k4k2k态)。(本题10分) 解:根据题意,这里只考虑标准组合。 1)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根据《规范》规定,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于是有A柱柱底弯矩设计值为 M1.35351.40.7(35)55.09KNm 2)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风荷载为第一可变荷载 M1.2351.4101.40.7(5153)78.54KNm (2)吊车水平荷载为第一可变荷载 M1.2351.4151.40.7(53)1.40.61079.24KNm(2)吊车竖向荷载为第一可变荷载 M1.2351.451.40.7(153)1.40.61075.04KNm可以看出,应采用吊车水平荷载控制的组合作为弯矩设计值。 3 假定钢梁承受确定性的弯矩M140KNm,钢梁截面的塑性抵抗矩W和屈服强度f都是随机变量,已知其分布类型和统计参数: 抵抗矩W:正态分布,850.010m,0.05 63WW屈服强度f:正态分布,f270MPa,f0.10 用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计算钢梁的可靠指标(本题14分) 解:功能函数为:抗力列式ZfWMfW140000,或应力列式Z1)中心点法 (1)取用抗力列式 14000500Nm,ZfWfMWf140000W Z2f22WW2ffW2W2f25658.9Nm 可知可靠指标(2)应力列式 Zf3.48 M105.3MPa3.9 ,ZWM22fWW2M222ffW27.0MPaW2 可知可靠指标可见中心点法采用不同的功能函数形式计算结果不同。 2)验算点法 抗力列式选用:ZfWMfW140000 均为正态分布,不须进行当量转换,fˆffˆWWWf,于是在新坐标系中,极限状态方 W程为:(fˆ)M0fˆ)(WfWW f**2f1f*W*2ff*2(W)(f)W*,2WW*2(W)(f)W, 第一次迭代W,f用平均值代入,于是有: *(fff)(WWW)M0,求出,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Xi*迭代步 1 2 3 Xi f W f W f 0 3.74 3.71 66 i 3.74(舍弃52.2) 3.71(舍弃65.41) 3.71(同上舍弃方法) 2701085010180107791017610 -0.4 -0.447 -0.940 -0.342 -0.944 3.74 -0.03 0.00 6 6679610 W -0.329 由上表可以看出,采用验算点法两步即可达到收敛。 6 (一)填空题 1.作用随时间变化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按空间位置变异分为固定作用、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分类分为静态作用、动态作用。 2.造成屋面积雪与地面积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风的飘积作用 屋面形式 屋面散热 等。 3.在公路桥梁设计中人群荷载一般取值为3KN/m2市郊行人密集区域取值一般为3.5 KN/m2 4.土压力可以分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 5.一般土的侧向压力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或库仑土压力理论。 6.波浪按波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表面波 内波。 7.根据冻土存在的时间可将其分为多年冻土 季节冻土 瞬时冻土。 8.冻土的基本成分有四种:固态土颗粒,冰,液态水 ,气体和水汽。 9. 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天然复合体,结构构造也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 10.土体产生冻胀的三要素是水分 土质 负温度。 11.冻土的冻胀力可分为切向冻胀力 法向冻胀力 水平冻胀力。 12.水平向冻胀力根据它的形成条件和作用特点可以分为对称和非对称 。 13.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常将风区分为 13 等级。 14.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定》规定以 10m 高为标准高度,并定义标准高度处的最大风速为基本风速。 15.基本风压是根据规定的高度,规定的地貌,规定的时距和规定的样本时间确定最大风速的概率分布,按规定的重现期(或年保证率)确定的基本风速,然后根据风速与风压的关系所定义的。 16.由风力产生的结构位移 速度 加速度响应等称为结构风效应。 17. 脉动风 是引起结构振动的主要原因。 18.在地面粗糙度大的上空,平均风速 小 脉动风的幅度 大 且频率 高 。 19.脉动风速的均方差也可根据其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积分求得。 20.横向风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效应,即风振 。 21.横向风振是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特征形成的,它与结构截面形状 及雷诺数 有关。 22.在空气流动中,对流体质点起主要作用的是两种力 惯性力 和 粘性力 。 23.根据气流旋涡脱落的三段现象,工程上将圆桶试结构分三个临界范围,即亚临界范围 超临界范围 跨临界范围。 24.地震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和 构造地震 25. 由于地下空洞突然塌陷而引起的地震叫陷落地震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则称为 构造地震 。 26. 地幔的热对流是引起地震运动的主要原因。 27. 震中 至 震源 的距离为震源深度,地面某处到震中的距离为震中距。 28.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分,可分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29.板块间的结合部类型有:海岭 海沟 转换断层及 缝合线 。 30.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 数量等级 。 31.M小于 2 的地震称为微震M= 2~4 为有感地震M> 5 为破坏性地震。 32.将某一地址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定义为地震烈度 。 33.地震波分为地球内部传播的 体波 和在地面附近传播的 面波 。 34.影响地面运动频谱主要有两个因素: 震中距 和 场地条件 。 35.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的抗震原则。 36.底部剪力法是把地震作用当作等效静力作用在结构上,以次计算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 37.混凝土在长期作用下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 徐变 。 38. 可变荷载有3个代表值 分别是 标准值 和 准永久值 组合值。 39.影响结构构件抗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3种,分别是材料性能的不定性Xm 几何参数的不定性Xa 计算模式的不定性Xp 。 40.结构的极限状态可以分为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和 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 。 (二)名词解释 1. 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2. 地震烈度: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这种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4. 单质点体系:当结构的质量相对集中在某一确定位置,可将结构处理成单质点体系进行地震反映分析。 5. 基本风压:基本风压是根据全国各气象站50年来的最大风速记录,按基本风压的标准 要求,将不同高度的年最大风速统一换算成离地面10m的最大风速按风压公式计算得的风压。 6. 结构可靠度:结构可靠性的概率量度。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7. 荷载代表值 :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 8. 基本雪压: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经统计得到的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 的最大雪压。 9. 路面活荷载:路面活荷载指房屋中生活或工作的人群、家具、用品、设备等产生的重 力荷载。 10. 土的侧压力:土的侧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土压 力。 11. 静水压力:静水压力指静止的液体对其接触面产生的压力。 12. 混凝土徐变:混凝土在长期外力作用下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 13. 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混凝土收缩。 14. 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他代表值可以在标准值的基础上换算来。它是 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是建筑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比较有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 15. 荷载准永久值:结构上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对 结构的影响类似于永久荷载。 16. 结构抗力:结构承受外加作用的能力。 17. 可靠:结构若同时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要求,则称结构可靠。 18. 地震作用: 19. 超越概率:在一定地区和时间范围内,超过某一烈度值的烈度占该时间段内所有烈度 的百分比。 20. 震级: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是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等级,震级的大小 表示地震中释放能量的多少。 21. 雷诺数: 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 22. 脉动风: 周期小于10min的风,它的强度较大,且有随机性,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 较接近,产生动力效应,引起顺风向风振。 23. 平均风: 周期大于10min的风,长周期风,该类风周期相对稳定,周期远离结构的自 振周期,不发生共振,产生静力效应。 24. 结构风效应: 由风力产生的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既风力作用在结构上结构产生 的反应。 25. 风压: 风以一定速度向前运动,遇到建筑物对建筑物产生的压力。 26. 雪压: 单位面积地面上积雪的自重。 27. 结构的自重: 是由地球引起的具有质量的材料重力。 28. 偶然荷载: 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持续时间较短的荷载。 29. 直接荷载: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荷载。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有形荷载。 30. 震级: 一次地震的强烈等级。 (三)简答题 1.简要回答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差别与联系 答:①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②地震烈度是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③一次地震发生,震级只有一个,然而在不同地点却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但确定地点上的烈度是一定的,且定性上震级越大,确定地点上的烈度也越大。④震中一般是一次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区,其烈度与震级有关。在环境条件基本相同2的情况下,震级越大,震中烈度越高⑤震中烈度与震级近似关系:22M1I0ClgM1I0h33烈度与震级的关系: 。 2.叙述结构的功能要求有哪些 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在偶然时间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须的 13;非震中区, 整体稳定性。 3.简要说明结构的荷载与荷载效应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荷载是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效应: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例:应力、应变、位移、速度。 4.说明基本风压应符合的规定 答:基本风压通常应符合以下五个规定。①标准高度的规定。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以10m高为标准高度。②地貌的规定。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规定,基本风速或基本风压按空旷平坦地貌而定。③公称风速的时距。规定的基本风速的时距为10min。④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我国取1年作为统计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⑤基本风速的重现期。我国规定的基本风速的重现期为30年。 5.什么是荷载的代表值,它们是如何确定的 答:荷载代表值是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 ①荷载的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他代表值可以在标准值的基础上换算来。它是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是建筑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比较有可能出现的作大荷载值。永久荷载均用荷载标准值来表示。 ②准永久值:结构上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对结构的影响类似于永久荷载。准永久值是在标准值基础上进行折减。折减系数根据荷载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③荷载组合值:当荷载在结构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变荷载时,荷载的代表值采用组合值。 ④荷载频遇值:可变荷载在结构上较频繁出现较大值,主要用于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中。 6.直接荷载与间接荷载的区别 答:①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得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将作用在结构上的因素称为直接作用; ②不是作用,但同样引起结构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 ③直接荷载为狭义的荷载,广义的荷载包括直接荷载和间接荷载。 7.简述屋面形式对雪压的影响 答: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 ①漂积作用:在下雪过程中,风会把部分将飘落在屋顶上的雪积到附近的地面上或其它较低的物体上。 ②具有高低跨屋面的情况下,高屋面的雪吹落在较低屋面上。在低屋面上形成局部较大的漂积荷载。 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由于风的作用和雪的滑移特征,坡度越大,滑落的雪越多,雪压越小。受日照时间的不同,引进屋面积雪分布系数不同。 8.土压力的影响因素 答:墙体的形式与刚度,墙背竖直、墙背倾斜受压力形式不同。 ①不同刚度的墙体抵抗土压力产生的变形不同; ②墙后土体的性质,墙后土体的重度不同,产生的应力不同; ③填土面的形式,水平和倾斜不同,相当于水平地面上加一附加压力; ④外施荷载的形式,均布荷载,基坑侧向地面上有已建建筑不同; 例如:局部均布荷载,在基坑侧的地面局部布建筑;可变荷载,地面施工机械、车辆荷载;集中荷载,山坡建水塔,雷达站。 9.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形成机理 答:静止土压力:支挡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方向的位移或转动,保持原有位置,墙后土体没有破坏,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时墙背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支挡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向墙内移动或转动,墙后土压力逐渐减小,当达到 某一位置时,墙后土体压力减小,当达到某一位移时,墙后土体开始下滑,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最小,滑动契体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成为主动土压力。 10.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答: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① 对象为弹性半空间土体; ② 地基土具有水平界面,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③ 假定土体为弹性介质,符合广义虎克定律; ④ 不考虑挡土墙及回填土的施工因素,不扰动土体,不改变其自然的应力状态; 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无超载。墙背与土体不产生摩擦力,无剪应力作用,无超载,水平向无剪应力,使土体在竖向和水平向应力的主应力状态。 11.风振形成机理 答:横风向力主要引起风振。对于高层结构风振是由气流本身的动力特性形成的。在结构正面风速受到障碍减小,逐渐降低,风总要绕过建筑物,则沿AB绕行,风速逐渐增大在B点达最大值。绕过结构后,风要恢复自由状态,沿BC流动,受摩擦风速减小,在某处摩擦力耗损使风速降为零,在BC段出现风停滞现象,形成漩涡,引起风振。当漩涡脱落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接近时,结构发生剧烈共振,产生横风向风振。 12.我国烈度的分类 答:根据超越概率将地震烈度分为以下几类: ① 多遇地震烈度:在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2%对应的烈度。 ② 基本烈度:在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每一地区的基本烈度可查《中国地震烈度表》获得。 ③ 罕遇地震烈度:在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 ④设防烈度:是是否进行抗震设计的依据,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13.用公式表示单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的受力情况 答:当结构的质量相对集中在某一确定位置,可将结构处理成单质点体系进行地震反fccx映分析。 惯性力,三力平衡得 gfImxx; 阻尼力,fc。 cx;弹性恢复力, fkkx cxkxmgfIfcfk0;mxx14.底部剪力法的原理及基本假设 答:底部剪力法是振型分解反映谱法的简化方法,首先计算地震产生的底部最大剪力,将剪力分配到结构各质点上。两个假设: ①结构地震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 jicHi②任意质点得振型坐标与该质点离地面得高度成正比。 15.抗浮力的措施 答:抗浮力的措施如下: ①置于透水性饱和地基上的结构物,验算稳定性时应考虑采用设计水位时的浮力;②置 于不透水的地基上,结构物基础地面接触良好,可不考虑浮力; ③当不能确定地基是否透水,应将透水和不透水两种情况与其他荷载组合,取其最不理者; ④对有桩基的结构,桩基承台底部的浮力,按全底面积考虑,当嵌入承台时,不计桩的面积。 16.简述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实现过程 答:①先张法预加力:先张拉钢筋,后浇筑包裹钢筋的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产生粘结力,钢筋的弹性恢复对混凝土产生的压力。 ②后张法预加力:先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中预留放置钢筋的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钢筋,通过锚固使钢筋的弹性变形传给混凝土。 17.荷载组合值的三种形式及其计算式 答:当荷载在结构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变荷载时,荷载的代表值采用组合值。 ①永久荷载为主体: ②可变荷载为主体: ③频遇荷载为主体: SSakciSiknSSakS1ki2cinSikciSSakf1S1ki2Sik 18.简述影响结构抗力的不定性 答:不定性因素包括: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几何参数的不定性、计算模式的不定性。 ①结构材料性能是指制成构件的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性能。受材料本身差异, 制作工艺、环境条件因素影响; ②结构几何参数指结构截面几何特征,高度、宽度、面积、惯性距、抵抗矩等。受制作、安装会使结构尺寸出现偏差的影响。 ③结构构件计算模式的不定性指抗力计算中采用的基本假设不完全符合实际或计算公式的近似引起的变异。受采用理想弹性、理想塑性,均质性、各项同性,采用铰支座,固定支座代替边界条件等因素影响。 19.建筑结构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表现形式 答: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① ② ③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倾覆、折断、断开); 结构构件产生过大变形不适于继续承载; 结构变为机动体系; ④ 结构丧失稳定性(压曲)。 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规定限值。 ① 影响正常使用的外观变形; ② 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局部破坏(裂缝); ③ 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征(墙皮脱落,防水失效)。 20.什么是结构的可靠度,如何理解该概念 答: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量度。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规定时间指结构设计的基准期,50年。规定条件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条件,不考虑人为过失因素。其数学表达式为 21.结构设计的目标要考虑哪些个因素 psPZ0fZdz0 答:结构设计的目标有四个因素需要考虑: -4 ① 公众心理:失效概率为1×10; ② 结构重要性:结构重要性高,可靠度应定得高; ③ 结构破坏性质:脆结构设计的目标可靠度要高于延性破坏的结构; 社会经济承受力:经济越发达,公众对工程可靠度要求越高。 22.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在工程设计时如何确定 答: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是指建筑物中人群、家具、设施等产生的重力作用,这些荷载的量值随时间发生变化,位置也是可以移动的,又称可变荷载。工程设计上一般将楼面活荷载处理为等效均布荷载,均布荷载的取值与房屋的功能有关。《荷载规范》根据楼面上人员活动状态和设施分布情况给出了各类房屋或荷载的取值。当楼面上的活荷载不可能同时满布时,在计算结构或构件到楼面荷载效应时可对楼面均布活荷载予以适当折减。 23.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如何考虑 答: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是指厂房车间在生产使用或安装检修时,工艺设备、加工原料和成品部件等产生的重力作用。由于厂房加工的性质不同,楼面活荷载的取值有较大的差异。在设计多层工业厂房时,活荷载应由工艺提供,或由土建人员根据有关资料自行确定,常见的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按规范取值。 24.工业厂房中吊车荷载如何考虑 答: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应考虑吊车荷载作用,吊车按其工作的繁重程度分为8个等级作为设计依据。吊车的竖向荷载以最大轮压和最小轮压的形式给出;吊车的水平荷载由运行机构启动或制动时产生的水平惯性力引起。当厂房内设有多台吊车时,考虑到各吊车同时聚集在同一柱范围内可能性小且每台吊车影响范围有限,各台吊车同时处于最不利状态的概率更小,需对参与组合的吊车数量加以,考虑多台吊车荷载的折减。 25.形体不均匀高层建筑中地震作用如何考虑 答:地震时地面会发生水平运动和竖向运动,从而引起结构的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当结构体型复杂、质心和刚心不重合时,还会引起结构扭转振动。一般情况下,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可沿结构两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力;对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力引起的扭转影响;高烈度区的高耸及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及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四)计算题 1.某挡土墙高7m,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墙后为粘性土, 18.5kN/m3300C10kpa,求其主动土压力 Ea和被动土压力 Ep。 解题思路: 解: 主动土压力: EaEa1212HKa2CH22Ka2C )218.57tan(453022107tan(45302)21018.571.2kN被动土压力: Ep12 HKp2HCKP18.57tan(4522 302)2EP122107tan(45302)467.3kN 2. 设有一单质点体系,质点重为100KN,体系自振周期为1.0秒,位于基本烈度8度区,体系所在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Tg=0.4s,设计反应谱下降段指数为b=0.7,动力系数最大值 max2.25,体系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求体系所受小震烈度的水平地震作用。 解题思路: 解:求地震系数。因小地震烈度比基本地震烈度小1.5度,则计算地震烈度为: I=8-1.5=6.5 地震系数公式 k=0.125×2I-7=0.125×26.5-7=0.088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震系数取平均值的85% k0.850.0880.075 计算动力系数。因T>Tg,则 0.4T2.251.00.71.18地震作用为 FGkT 1000.0751.188.85KN 3.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多层建筑如图1,位于城市中心,建筑高度27m,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迎风面宽B=40m地面粗糙度指数 a0.2,基本风压按地面粗糙度指数的地貌 s0.16,离地面10m高风速确定的基本风压为 00.55kN/m2,风振系数沿高度不变为 z1.0,求建筑物底部弯矩。(标准地貌的梯度风高为350m;该城市梯度风高为400m,建 筑物沿高度划分为三段计算) 9m 9m 9m 40m 图1 解题思路: 解: wkgzszzzw0 矩形结构,风载体形系数 s1.3; 00.55kN/m 2z1.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HTSZS2SzHTaZ400102azzs2aHTS102SHTa100.42az102az3501020.1620.2z1020.2z0.71310 10.68420.90231.061 11.31.00.6840.550.4kpa 21.31.00.9020.550.5kpa 31.31.01.0610.550.759kpa M1H1A12H2A23H3A30.490.5180.759274091.31410kNm4 4.已知一各三层剪切型结构,如图2,m1=116kg,m2=110kg,m3=59kg,已知该结构的第一阶周期为T1=0.617s,场地土为类,αmax=0.16,场地土特征周期为Tg=0.445s,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产生的底部最大剪力及结构各层的地震作用。 m3 6m m2 6m 6.6m T0.1 max TgT1maxbm1 Tg 图2 顶层放大系数δn的取值: Tg ≤0.35 T1>1.4Tg 0.08T1-0.07 T1≤1.4Tg 0 0.35—0.55 >0.55 解题思路: 解:确定地震影响系数α TgT0.90.08T1-0.01 0.08T1-0.02 max0.4450.6170.90.160.1192 3n122n1求底部最大剪力 FGE1 ,因质点数n=3, 670.85 各质点地震作用: F0.85(11611059)9.80.11920.284KN 1.4Tg=1.4×0.445=0.632>T1=0.617 不考虑其他振型影响。 F1G1H1GiHiFEK1166.61166.611012.65918.611012.60.2840.0659KN F2G2H2GGiHiHiiFEK1166.611012.65918.60.2840.1209KN F3G3H3FEK5918.61166.611012.65918.60.2840.0961KN 5. 某三层框架结构如图3,各质量分别为m1=300t、m2=300t、m3=220t;设防烈度为8度, max0.16Tg0.35g,第一组,Ⅱ类场地, 。阻尼比为0.05。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 框架层间地震力。该结构振型周期如下: X11X12X13 0.324X314.4160.653X220.762X323.2811.0001.00X3X23031.00 0 T10.5333s T20.20 3 s T30.130s 图3 解题思路: 解:第一振型 TgT15Tg Tg0.301maxT10.533b0.90.16=0.110 第二振型 0.1sT2Tg 2max0.16 第二振型 0.1sT3Tg 3max0.16 各振型参与系数 3m1i13i1i21ii3000.3243000.6532201.0003000.3243000.6532201.0002221.352mi13 3000.7293000.762-2201.0003000.7293000.7622201.000222mi2i2i1322ii0.411mi13 3imi3i1323ii3004.416-3003.2812201.0003004.4163003.2812201.0002220.060mi1 根据地震力公式: FjiGijjji 0.13250.324×300×9.8=141.7KN F11=0.110.11×01.352×0.3243009.8=141.7KNF120.110.3520.6533009.8285.5KNF130.110.3521.0002209.8320.6KNF210.160.4110.7293009.8140.9KNF220.160.4110.7623009.8147.3KNF230.160.411(1.000)2209.8141.8KNF310.160.0604.4163009.8124.6KNF320.160.060(3.218)3009.892.6KNF330.160.0601.0002209.820.7KN 各层间剪力: V1V2V32F2F21F222F23 747.8146.452.7606.15.5(719)222276.28KN610.4KN22320.6(1418)20.7351.2KN 6.某钢筋混凝土烟筒,平面为圆形,直径7m,总高度H=100m,地貌变化指数 为0.16,基本风压 0为0.55KN/m,基本风速 v29.67m/s, T11.07s,0.05。确定共振区范 围。 解题思路: 解: 横风向风振的判断 vH10029.67100.16顶部风速 42.m/s 11.07432.59m/s 对应T1临界风速: vcr5Df5D1T57 顶部风速大于临界风速,发生共振。 Re690007v v232取 3H处风速计算雷诺数, 6H6729.67100.1640.22m/s Re19.43103.5106 会出现强共振。 10.16vcrH1HvHH232.5910042.18.02m10.16共振范围: 1.3vcrHv01.332.591029.6792.67m 7. 计算图4中的土层各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 解题思路: 解: cz11h1172.034.0KPa cz21h12h2172.0193.8106.2KPa 图 4 h3172.0193.818.2104.2140.6KPa cz31h12h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