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研究

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社会 IL,理科学第21卷总第85期2006年第3期总第293页 ・应用研究・ 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研究 程萍 摘要: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 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本文通过论述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的 特点以及影响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的因素,探索了如何教育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有 效途径。对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儿童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的基本国策,我国 社交中羞怯退缩固执且优柔寡断,一遇挫折,就心 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再加上物质生活的 烦意乱,把自己想得很差劲或一钱不值。遇到压力 丰裕,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极度宠爱。父母对孩子 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他们疑心重而不知足,而 爱猜忌,脾气暴躁,动辄与人争吵、斗殴。 几乎是有求必应,无论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看的, 且好妒嫉,孩子只要一嚷嚷,父母则“奉命”立即设法满足。天 10多年过去了,他们仍像小时候一样,经不起诱 长日久在孩子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定势” 惑,不愿推迟眼前的满足。这充分说明延迟满足能 的要求:我的欲求很容易就可获得即时的满足。这 力对于儿童一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个实验对于家 样在孩子的头脑中,往往缺乏努力奋斗的意识,对 长如何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 什么东西都想马上获得而不愿花费半点气力或等 指导作用,说明在幼儿期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 待一段时间。 自我控制能力,使幼儿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延迟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迟延满足”经典的 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长大以后更好 实验。实验者发给作为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 地适应社会和应付各种困难。 糖,同时告诉孩子,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 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 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通过克制自己 的欲望、迟延满足而获得了更丰厚的回报。实验者 1.1研究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意义 延迟满足是一种 tL,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 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在大约12至l4 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 年后,当这些孩子进人青春期,他们的能力差异显 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 露了出来,特别在情感和社交方面差别明显。那些 满足是自我系统的成分之一,是个体在缺乏外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性,较高 部强加刺激的情况下指导自己行为的必要成分。延 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较强的自信心能较好地应付生 迟满足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 活中的挫折。在压力之下,他们不轻易崩溃。面对困 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而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长远目 难,他们勇敢迎接挑战。10年后,在追求其目标时, 标的能力。 仍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在那些经不住诱惑 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 的孩子中,有1/3左右的人缺乏上述品质,而且出 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 现心理问题的人相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在 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第21卷总第85期2006年第3期总第294页 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影响 因素,是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为放任型、民主型 重要标志。迟延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更能够在没有和型三种: 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 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保证目标的实现。而不能做到延迟满足的儿童往往可能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具有较高的容忍 性;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成就期望不高,规定少,为孩 子设置的行为标准低,这种教养方式几乎不对孩 子做出要求,几乎不控制孩子的任何行为。这种教 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养方式下的儿童显得不成熟、退缩和不开心,他们 遇事任性急躁等。研究表明,幼儿期的自我延迟满的自尊低,在三种方式中性及自我控制水平 足可以预测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各种认知和社会适应功能,并且这种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也可以迁移 最低。 民主型是一种灵活的教养方式,成人给予孩 到成年早期,减轻成年期人际交往中由于被拒绝而产生的高焦虑和消极反应。因此,研究幼儿自我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子自主,主要依靠说明、示范和其他的说理方式来 指导儿童的举止行为,引导儿童预测其所可能有 能够保证孩子听从他们的教导。这种教养方式下 的儿童能将自己看成是有能力的,对别人的情感 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对于研究个体的社会适应问题 的行为结果,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并且 2.影nl ̄JL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获得的因素 2.1儿童自身内在因素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 敏感、合作、愉快、能抵御诱惑且富于社会责任;他 们较之另外两类儿童,更富于自我信赖和自我控 制,具有内在的行为自律准则。 型是一种性的教养方式,的父 的影响 母对孩子的行为有高的期望,对孩子能否达到行 年幼儿童之所以难以延迟满足,一个可能的为标准异常关注。这类父母会为孩子设定许多规 原因就是他们意识不到将来的自我。事实上现在则,要求儿童在各类问题上无条件服从,通过权力 自我与过去自我间的联系依赖于感觉和记忆问的 而不是道理迫使孩子顺从。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儿 因果关系,与此不同,我们的将来自我感仅仅只能童往往退缩、不友善、猜疑、易怨恨;他们回避同伴 依靠想象,因为我们不可能从我们的将来到现在的自我感进行反向追溯,在我们做自发的选择和反映将来的兴趣或愿望的范围,只能通过想象产 生期望,对成人而言这可能不太难,但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就大不相同。 能,内疚感是儿童自我延迟能力获得的基础。当儿始体验到内疚感,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与外在标准的不一致。H。ffm 认为,只有在儿童能够区分自己与别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和新的环境,常常在适应新的社会情境时出现困 难。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期延迟满足能力形 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延迟满足 能力与照顾者积极鼓励其性呈正相关。那些 和养育态度与放任的教养方式相一致,而那些能延 态度与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一致。父母的以上 三种教养方式中,一般推崇的是民主型的家教方 式,因为它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情感因素对儿童的行为起着“行或止”的功 不能延迟满足的儿童,其照顾者表现出的教育行为 童抵制不住诱惑或违反了所知的规则时,他们开 迟满足的儿童,其照顾者表现出的教育行为和养育 能导致他人的苦恼时,才出现真正的内疚感。当儿诸如开朗的性格、自主的能力等。型教育方式 童开始因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意愿而内疚时,自 下成长的孩子大多懦弱、无主见、畏缩,虽然 我调节的内在延迟满足则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 型教育方式下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强,但可能与其 受压抑受控制形成的性格有关,未必就能预测到他 们El后的发展状况。 2.2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 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社会心理科学第2l卷总第85期2006年第3期总第295页 ・应用研究・ 2.3互动经验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 儿童延迟满足教育应注意培养儿童情绪、情感的 Bandura认为,儿童从成人的直接指导、强化 调节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提高 和惩罚以及自己对周围人的观察与模仿中习得社 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个体差异指导儿 会准则,儿童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内在 童认识新情景,引导儿童总结经验,对受失控困扰 行为准则的。因此,互动经验对儿童自我延迟能力 的儿童则应给予控制干预方法的指导。 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选择行为必然受到所 3.3要重视儿童所处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同伴 家长既为孩子提供行为指导,也是孩子的模 在群体的影响,群体的压力会影,I ̄NJL童的行为 互动情境 抉择,易受暗示、自信心差的儿童这种影响可能更 大一些。如果身边的小朋友都能够做到延迟满足, 仿对象。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应基于儿童认知、 那么在这种压力下,儿童会坚信自己也能够做到。 行为发展水平,使儿童理解并知道如何达到要求。 另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儿童身边树立“延迟满 奖惩的使用应着眼于提高儿童发展内在动力性。 足”的榜样,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是一种 同伴关系则给予儿童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直接经 有效的方法。 验;JL童对同伴交往成败的体验影响NJL童社会性 互动经验影响儿童行为的另一个途径是成人 发展的各方面。和与成人的交往相比,同伴交往更 对儿童强化合乎需要的行为,制止或惩罚他们认 具有平行性质,两种互动经验的结合共同促进儿 为是不可接受的行为。成人使用不同的强化或惩 童的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 罚模式导致儿童相应的反应方式,从而影,I ̄NJL 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个体延迟满 4.结束语 足能力部分是由预期决定的,如果预先承诺的大奖 励不能兑现,儿童的延迟满足行为便会大打折扣。 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会影,I ̄JL童的的终 根据强化理论,奖赏的兑现对儿童的延迟满足选择 身,它能预示个体成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一 是正面强化,可以促使类似选择的再发生,因此应 种人格变量,了解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 重视对儿童积极行为的正面强化。 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的 因素,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促使幼儿 3.教育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途径 3.1促进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健康成长和发展,这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具有重要 意义的。 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表现,有赖于儿童社会 就是这个人能否静下心来,耐住寂寞而踏踏实实 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随着角色采择、社会推理、 地把一件事自始至终地干好,而不在乎能否获得 行为归因等社会认知技能的发展,儿童才有可能 那种即时的、外在的、物质上的奖励或满足。现代 对所遇到的社会情境作出正确的评价,形成恰当 人最爱犯的毛病之一就是浮躁病,干什么都急功 的行为调节策略并采取相应的行为。儿童延迟满 近利,必须要获得即时的满足,于是东做一件事看 足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意识地创 看,西做一件事瞧瞧,结果哪件事也没做完,哪件 设活动情境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技能。 事也没做好。人没有耐性不仅事业上难以成功,就 是平时处理日常生活也会出现许多问题。 3.2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情绪调节 培养人的耐性,必须从儿时抓起,让孩子从小 技能 就习惯于“延迟满足”。让儿童对某个事物不做出 情绪体验在行为控制中起着“行或止”的作 任何反应,比让他们做出反应要困难得多。自我延 用,因调节失败所导致的不良情绪体验,可能使儿 迟满足能力与自我控制、自我韧力、注意力集中等 童陷入“失控感”。长期处于失控状态的儿童还可 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会直接 I ̄JL童的个性发展,也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生 能体验到绝望感,从而放弃一切改变困境的努力。 影,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第21卷总第85期2006年第3期总第296页 活。在教育中,对于那些缺乏自控力的儿童,要有意 识地进行引导、培养,促进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发 earch of abiliy develtopment to meet child 展,让他们学会“迟延满足”。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 The res长恰恰忽视了幼儿延迟满足需要能力的培养,对幼 儿是宠爱有加,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有什么 要求,就千方百计予以满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家 长一定要纠正过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经常有意识 不是基本的要求,家长都应设法让孩子通过自身的 努力而获得满足。. elsf--delayed Cheng Ping 地延迟满足幼儿的需要。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倘若 (School of Automation,WrUT,Wuhan 430070, Hubei,China) Abstract:The delays in meeting is one kind of psy- chological mature performance,refers to one kind of more willing to give up valuable time to meet the 参考文献: 的研究计划Ⅱ].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 long—term results orientation choice,as well as self- bility which demonstrated in the waiting [1]黄蕴智,延迟满足——一个值得在我国开展 control atime.Through expositing characteristic of ability to  child self—-delayed and factors affected ability [2]于松梅,金红,两种延迟满足实验研究范式 meetopment to meet self-delayed,explored the ef- 的分歧与整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社会 devel版),2003,(4). fective way of educating child S ability to meet self— delayed,given certain instruction function to the ba—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 版社,2002. by health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4]刘岩,张明,徐国庆,学习困难与优秀学生延 Keywords:child,delays in meeting,self-control a— 迟满足能力的跨情境实验研究Ⅱ].心理发展与教 bility 育,2002,(3).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 心理理论的关系【『】.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生工作办公室 湖北4300701 版),2005,(6). [5]郑红兰,李红,简述延迟满足与执行功能、 【作者简介:程萍(上接第22页)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Jung and Rogers Theory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therapy sciousness,self and Jung's individuation and Rogers potentiality of self actualization,their goal of therapy, attitude and methods,SO as to have some findings in heir common and different charactertistics of the the—. ories. Wang Liping,Liu Dawen,Zhang Jieting Key Words: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self,indi— viduation,unconditioned positive concern CoHege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Yantai 【作者简介:王丽萍张洁婷山东滨州医学院 Abstract:This paper make a shallow comparason of 医学人文系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助教 刘大文烟台师范学院心理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 the backgraound and resources of Jung and Rogers theory,as well as the the consciousness,unc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