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编制单位:************有限公司项 目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行次1234567102010-11-31金额 -补充资料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行次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213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14 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5 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1617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18 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9 现金流出小计2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1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22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23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24 现金流入小计25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6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27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28 现金流出小计29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31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2333435363738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3940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41 财务费用42 投资损失(减:收益)43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44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45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46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47 其他4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 - - -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债务转为资本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495051 - -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现金的期末余额 减:现金的期初余额 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253545556 - - -自动核算差额 -自动核算差额0.00
部分公式部分明细账里查明细账里查公式项目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52行次= 货币资金期初数53行次= 货币资金期末数54行次= 一般企业无数据55行次= 一般企业无数据56行次= 公式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1行次=(短期投资期初数-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期末数)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17行次核算12行次=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
13行次=“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期初数)14行次=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15行次= 公式
16行次=(在建工程期末数-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期初数)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13行次核算
17行次=(短期投资期末数-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1118行次=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的罚款19行次= 公式20行次= 公式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1行次=(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期初数)22行次=(短期借款期末数-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期初数)23行次=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24行次= 公式
25行次=(短期借款期初数-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期末数)(剔除利息)
26行次=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27行次=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构建的固定资产,28行次= 公式29行次= 公式30行次=
31行次= 公式
四、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32行次= 利润表净利润
33行次= 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34行次= 累计折旧期末数-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35行次=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 =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36行次=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 =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7行次= 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38行次= 预提费用期末数-期初数
39行次= 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40行次= 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41行次=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42行次=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43行次=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44行次= 库存商品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45行次= 46行次=
47行次= 一般无数据48行次= 公式49行次= 50行次= 51行次=
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此部分公式不完善1行次= 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数2行次=(应收补贴期初数-期末数)+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行次= 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均是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此数最好留在最后倒挤出来4行次= 公式
5行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数-期初数)〕*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数-期末数)+(应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6行次= 应付工资本期借方发生累计数+应付福利费本期借方发生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劳动保护费”7行次=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8行次=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在损失)+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成本制造费用+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数+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数+银行手续费(费用中要剔除工资福利费、各9行次= 公式10行次= 公式
次核算
期初数,则在11行次核算
建的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期末数
数-期初数)劳动保护费”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行税
工资福利费、各种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各项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