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轻化工程 (成教本科) 学时:50—6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轻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及性能;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维纶及其它新型合成纤维的生产、结构和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生产、结构和性能,掌握各类纤维一般的测试鉴定方。使学生获得纤维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今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高分子化学基础
高聚物基本概念,分子量及其测定,基本合成反应及方法。 第二章 高分物理基础
高聚物层次结构,聚集态结构,力学性能,高分子溶液特性。 第三章 纺织纤维的基本理化性能
纺织纤维的物理结构、纺织纤维的吸湿性、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 第四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棉、麻的分子结构,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主要物理一机械性能,主要化学性质,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及性能。
第五章 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蛋白质的基础知识,蚕丝和羊毛的形态结构、组成、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主要机械性能、主要化学性质。其它动物纤维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第六章 合成纤维 (一)合成纤维基础知识
(二)聚酯纤维(绦纶)的结构和性能
合成纤维概述,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和生产,涤纶的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涤纶的性能。
(三)聚酰胺纤维(锦纶)结构和性能
锦纶的基本组成物质和生产,腈纶的形态结构和超级结构,锦纶的性能。 (四)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结构和性能
腈纶的基本组成物质和生产,腈纶的形态结构和超级结构,腈纶的性能。 (五)丙纶和维纶的性能
丙纶和维纶的生产、结构、性能。 (六)新型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部分新型纤维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各类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的分子结构、形态结构、超分子结构以及它们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质,重点掌握各类纤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机械性能特征,掌握各类纤维的鉴别方法,了解部分新型纤维的特征及发展状况。
2、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60学时 面授学时:24学时 实验:6课时 学时分配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授 课 内 容 高分子化学基础 高分子物理基础 纺织纤维基理化性能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合成纤维 涤纶的结构和性能 绵纶的结构和性能 腈纶的结构和性能 丙纶和维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简介部分新型纤维的特征(补充) 实验 合计 总学时 6 6 4 6 6 4 5 4 4 4 5 6 60 面授 3 3 2 3 3 2 3 2 2 1 2 4 30 3、教学及考核方式
自学、面授、实验,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四、课程设置说明
1、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纤维化学与物理》 中国纺织出版社
参考教材:《纺织材料学》 姚穆等编 纺织工业出版社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