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如图,有一个水池,其底面是边长为16尺的正方形,一根芦苇AB生长在它的正,高出水面部分BC的长为2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则这根芦苇AB的长是( )
A.15尺 B.16尺 C.17尺 D.18尺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高为h,则下列各式总能成立的是( ) A.ab=h2
B.a2+b2=2h2
C.
111 abhD.
111 a2b2h23.某体育用品商店一天中卖出某种品牌的运动鞋15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 鞋的尺码/cm 23 销售量/双 1 23.5 3 24 3 24.5 6 25 2 则这15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24.5,24.5
B.24.5,24
C.24,24
D.23.5,24
4.一次函数y1k1xb1的图象l1如图所示,将直线l1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l2,
l2的函数表达式为y2k2xb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k1k2 B.b1b2 C.b1b2 D.当x5时,
y1y2
5.若代数式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x1B.x≥﹣1
C.x≠1
D.x≥﹣1且x≠1
A.x>﹣1且x≠1
6.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
( )
A.60 B.75 C.90 D.95
7.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A.9 B.6 C.4 D.3
8.计算12(75+3A.6
1﹣48)的结果是( ) 3C.23+6
D.12
B.43 9.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一人参加诗词大会比赛,经过三轮初赛,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86.5分,方差分别是S甲2=1.5,S乙2=2.6,S丙2=3.5,S丁2=3.68,你认为派谁去参赛更合适(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CD,∠ADC=90°,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按A→B→C→D的顺序在边上匀速运动,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PAD的面积为S,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P运动到BC中点时,△APD的面积为( )
A.4 B.5 C.6 D.7
11.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CD,∠B=90°,AC=AD.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A→D→C方向以1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与运动时
间t(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D等于( )
A.10
B. C.8
D.41 yaxb12.如图,函数y=ax+b和y=kx的图像交于点P,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是
kxy0( )
A.x2
y3B.x3
y2C.x3
y2D.x3
y2二、填空题
13.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DF∥AB,交BC于点F,当△ABC满足_________条件 时,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14.如图,过矩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K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与PQ,那么图中矩形AMKP的面积S1与矩形QCNK的面积S2的大小关系是S1_____S2;(填“>”或“<”或“=”)
15.若x=2-1, 则x2+2x+1=__________.
16.已知A1,3、B2,1,点P在y轴上,则当y轴平分APB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
17.观察下列各式:
1+1+1+111, +=1+221212111, +=1+222323111, +=1+324234……
请利用你所发现的规律, 计算1+11111111+++…+,其结果为_______. +1++1++1++2222222212233491018.如果一组数据1,3,5,a,8的方差是0.7,则另一组数据11,13,15,a10,18的方差是________.
19.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60°,AC=10,则AB= . 20.如图,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至少需______米.
三、解答题
21.计算:218(2020)()0122(21)2.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过点A(6,m)且与y轴交于点B,把点
A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过点C且与y3x平行的直线交y轴于点D.
(1)求直线CD的解析式;
(2)直线AB与CD交于点E,将直线CD沿EB方向平移,平移到经过点B的位置结束,求直线CD在平移过程中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3.在一条东西走向河的一侧有一村庄C,河边原有两个取水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由C到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某村为方便村民取水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取水点H(A、H、B在一条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测得CB=3千米,CH=2.4千米,HB=1.8千米.
(1)问CH是否为从村庄C到河边的最近路?(即问:CH与AB是否垂直?)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2)求原来的路线AC的长.
24.某公司开发出一款新的节能产品,该产品的成本价为6元件,该产品在正式投放市场前通过代销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30天)的试营销,售价为9元/件,工作人员对销售情况进行了跟踪记录,并将记录情况绘成图象,图中的折线ODE表示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知线段DE表示的函数关系中,时间每增加1天,日销售量减少4件,
(1)请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日销售利润不低于960元的天数共有多少天?试销售期间,日销售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3)工作人员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有连续两天的销售利润之和为1980元,请你算出是哪两天.
25.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几何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EB'的长为16尺,则B'C=8尺,设出AB=AB'=x尺,表示出水深AC,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的方程的解即可得到芦苇的长. 【详解】
解:依题意画出图形,
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2)尺, 因为B'E=16尺,所以B'C=8尺 在Rt△AB'C中,82+(x-2)2=x2, 解之得:x=17, 即芦苇长17尺.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是解题关键.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导出:斜边c=再结合勾股定理:a2+b2=c2.
ab. ha2b2进行等量代换,得a+b=2,
h2
2
两边同除以a2b2, 得故选D.
111. a2b2h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
【详解】这组数据中,24.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4.5,
这组数据一共有15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第8个数是24.5,所以中位数为24.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熟练掌握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两函数图象平行k相同,以及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即可判断 【详解】
∵将直线l1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l2, ∴直线l1∥直线l2, ∴k1k2,
∵直线l1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l2, ∴b1b2,
∴当x5时,y1y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关键是要搞清楚平移前后的解析式有什么关系.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此题需要注意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详解】 依题意,得 x+1≥0且x-1≠0, 解得 x≥-1且x≠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利用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形成的图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利用平角定义,再通过等量代换可以求出CBD. ABC+ABC+EBD+EBD=180°
【详解】
解:∵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 ∴ABCABC,EBDEBD
∵ABC+ABC+EBD+EBD=180°(平角定义) ∴ABC+ABC+EBD+EBD=180°(等量代换)
ABC+EBD=90°即CBD=90°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应结合题意,最好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易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
Q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12184 214ab(ab)225
2(ab)225169
ab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稍有难度;利用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直角三角形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2(753故选:D.
148)23(53343)232312. 3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的概念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由题意可知甲的方差最小,则应该选择甲.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定义进行解题.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和三角形面积得出AB+BC=6,CD=4,AD=4,AB=1,当P运动到BC中点时,梯形ABCD的中位线也是△APD的高,求出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再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四边形ABCD是梯形,AB+BC=6,CD=10-6=4, ∵
1AD×CD=8, 2∴AD=4,
1AD×AB=2, 2∴AB=1,
又∵
当P运动到BC中点时,梯形ABCD的中位线也是△APD的高, ∵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
51(AB+CD)=, 22∴△PAD的面积故选B. 【点睛】
15 45;22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看懂函数图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当t=5时,点P到达A处,根据图象可知AB=5;当s=40时,点P到达点D处,根据三角形BCD的面积可求出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解:当t=5时,点P到达A处,根据图象可知AB=5, 过点A作AE⊥CD交CD于点E,则四边形ABCE为矩形,
∵AC=AD, ∴DE=CE=
1CD, 2当s=40时,点P到达点D处, 则S=
11CD•BC=(2AB)•BC=5×BC=40, 22∴BC=8, ∴AD=AC=故选B. 【点睛】
本题以动态的形式考查了函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准确分析图象,并结合三角形的面积求出B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AB2BC25282.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两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
【详解】
由图可知,交点坐标为(﹣3,﹣2),
x3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y2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满足解析式的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在函数的图象上的点,就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
二、填空题
13.∠ABC=90°【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证明一组邻边相等可知四边形DEBF是菱形进而得出∠ABC=90°时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详解:当△ABC满足条件∠ABC=90°
解析:∠ABC=9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证明一组邻边相等,可知四边形DEBF是菱形, 进而得出∠ABC=90°时,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四边形DEBF是正方形. 详解: 当△ABC满足条件∠ABC=90°理由:∵DE∥BC,DF∥AB, ∴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BD是∠ABC的平分线, ∴∠EBD=∠FBD, 又∵DE∥BC,
∴∠FBD=∠EDB,则∠EBD=∠EDB, ∴BE=DE.
故平行四边形DEBF是菱形,
当∠ABC=90°时,菱形DEBF是正方形. . 故答案为:∠ABC=9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正确掌握菱形以及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14.=【解析】【分析】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ABD的面积=△CDB的面积△MBK的面积=△QKB的面积△PKD的面积=△NDK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MBQK是矩形四边形
解析:= 【解析】 【分析】
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ABD的面积=△CDB的面积,△MBK的面积=△QKB的面积,△PKD的面积=△NDK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MBQK是矩形,四边形PKND是矩形, ∴△ABD的面积=△CDB的面积,△MBK的面积=△QKB的面积,△PKD的面积=△NDK的面积,
∴△ABD的面积﹣△MBK的面积﹣△PKD的面积=△CDB的面积﹣△QKB的面积=△NDK的面积, ∴S1=S2.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
15.2【解析】【分析】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所求式子进行变形然后代入x的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x=-1∴x2+2x+1=(x+1)2=(-1+1)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涉及了因式
解析:2 【解析】 【分析】
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所求式子进行变形,然后代入x的值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x=2-1,
∴x2+2x+1=(x+1)2=(2-1+1)2=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涉及了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解析】【分析】作点A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求出点的坐标再求出直线的解析式将代入直线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详解】如图作点A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点A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点和点 解析:0,5
【解析】 【分析】
作点A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A,求出点A的坐标,再求出直线BA的解析式,将x0代入直线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 【详解】
如图,作点A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A ∵A1,3,点A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A ∴A1,3
设直线BA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A1,3和点B2,1代入直线解析式中
3kb 12kb解得k2,b5
∴直线BA的解析式为y2x5 将x0代入y2x5中 解得y5 ∴P0,5 故答案为:0,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点的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已知数据变化规律进而将原式变形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1++1++…+1+=9+(1﹣+﹣+﹣+…+﹣)=9+=9故答案为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正确
9 10【解析】
解析:9分析:直接根据已知数据变化规律进而将原式变形求出答案. 详解:由题意可得:
1+=1+11111111+++…+ +1++1++1++222222221223349101111+1++1++…+1+ 1223349101111111=9+(1﹣+﹣+﹣+…+﹣)
22334910=9+
9 10=9
9. 109. 10故答案为9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
18.7【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方差的定义可以求得所求数据的方差【详解】设一组数据135a8的平均数是另一组数据111315+1018的平均数是+10∵=07∴==07故答案为07【点睛】本题考
解析:7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方差的定义,可以求得所求数据的方差. 【详解】
设一组数据1,3,5,a,8的平均数是x,另一组数据11,13,15,x+10,18的平均数是x+10,
(1x)2(3x)2(5x)2(ax)2(8x)2=0.7, ∵
5(11x10)2(13x10)2(18x10)2 ∴
5(1x)2(3x)2(5x)2(ax)2(8x)2=
5=0.7,
故答案为0.7.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方差的知识解答.
19.5【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B又
∵∠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OA=12AC=5故答案是:5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
解析:5。 【解析】
试题分析: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B 又∵∠AOB=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AB=OA=AC=5, 故答案是:5.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
20.2+2【解析】【分析】地毯的竖直的线段加起来等于BC水平的线段相加正好等于AC即地毯的总长度至少为(AC+BC)【详解】在Rt△ABC中∠A=30°BC=2m∠C=90°∴AB=2BC=4m∴AC=
解析:2+23 【解析】 【分析】
地毯的竖直的线段加起来等于BC,水平的线段相加正好等于AC,即地毯的总长度至少为(AC+BC). 【详解】
在Rt△ABC中,∠A=30°,BC=2m,∠C=90°, ∴AB=2BC=4m, ∴AC=AB2BC223m,
∴AC+BC=2+23(m). 故答案为:2+2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中地毯的长度为水平与竖直的线段的和.
三、解答题
21.72﹣4. 【解析】 【分析】
利用负指数幂的性质、零指数幂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再解答即可. 【详解】
32+1﹣4+2﹣1 解:原式=2×=62+1﹣4+2﹣1 =72﹣4.
【点睛】
本题考查了负指数幂的性质、零指数幂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各类代数式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022.(1)y=3x-10;(2)x
33【解析】 【分析】
(1)先把A(6,m)代入y=-x+4得A(6,-2),再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得到C(4,2),接着利用两直线平移的问题设CD的解析式为y=3x+b,然后把C点坐标代入求出b即可得到直线CD的解析式;
(2)先确定B(0,4),再求出直线CD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10,0);易得CD平移3到经过点B时的直线解析式为y=3x+4,然后求出直线y=3x+4与x轴的交点坐标,从而可得到直线CD在平移过程中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1)把A(6,m)代入y=-x+4得m=-6+4=-2,则A(6,-2), ∵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 ∴C(4,2),
∵过点C且与y=3x平行的直线交y轴于点D, ∴CD的解析式可设为y=3x+b,
把C(4,2)代入得12+b=2,解得b=-10, ∴直线CD的解析式为y=3x-10; (2)当x=0时,y=4,则B(0,4), 当y=0时,3x-10=0,解得x=
1010,则直线CD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 3344,则直线y=3x+4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 33易得CD平移到经过点B时的直线解析式为y=3x+4, 当y=0时,3x+4=0,解得x=410∴直线CD在平移过程中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x.
33【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的值不变,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23.(1)CH是从村庄C到河边的最近路,理由见解析;(2)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2.5千米. 【解析】 【分析】
(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 (2)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
(1)是,
理由是:在△CHB中,
∵CH2+BH2=(2.4)2+(1.8)2=9 BC2=9 ∴CH2+BH2=BC2 ∴CH⊥AB,
所以CH是从村庄C到河边的最近路 (2)设AC=x
在Rt△ACH中,由已知得AC=x,AH=x﹣1.8,CH=2.4 由勾股定理得:AC2=AH2+CH2 ∴x2=(x﹣1.8)2+(2.4)2 解这个方程,得x=2.5,
答: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2.5千米.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4.(1)y(0x18)20x ;(2)试销售期间,日销售最大利润是1080
4x432(18<x30)元;(3)连续两天的销售利润之和为1980元的是第16,17两天和第25,26两天. 【解析】 【分析】
(1)根据点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线段OD的函数关系式,根据第23天销售了340件,结合时间每增加1天日销售量减少4件,即可求出线段DE的函数关系式,联立两函数关系式求出交点D的坐标,此题得解;
(2)分0≤x≤18和18<x≤30,找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有起始和结束时间即可求出日销售利润不低于960元的天数,再根据点D的坐标结合日销售利润=单件利润×日销售数,即可求出日销售最大利润;
(3) 设第x天和第(x+1)天的销售利润之和为1980元,据此列出方程,根据取值范围解答即可. 【详解】
(0x18),20x (1)y4x432(18<x30).(2)当0≤x≤18时,根据题意得,(9﹣6)×20x≥960,解得:x≥16; 当18<x≤30时,根据题意得,(9﹣6)×(-4x+432)≥960,解得:x≤28. ∴16≤x≤28. 28-16+1=13(天), ∴日销售利润不低于960元的天数共有13天. 由20x=-4x+432解得,x=18,
当x=18时,y=20x=360,∴点D的坐标为(18,360), ∴日最大销售量为360件, 360×(9-6)=1080(元),
∴试销售期间,日销售最大利润是1080元.
(3)设第x天和第(x+1)天的销售利润之和为1980元. 2, ∵1980÷(9﹣6)=660<340×∴x<17,或x+1>23,
当x<17时,根据题意可得20x+20(x+1)=660,解得x=16,符合, 当x+1>23时,-4x+432-4(x+1)+432=660,解得x=25,符合, ∴连续两天的销售利润之和为1980元的是第16,17两天和第25,26两天.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OD的函数关系式以及依照数量关系找出DE的函数关系式. 25.3cm. 【解析】 【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B=CD=8,BC=AD=10,∠B=∠C=9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10,DE=EF,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6,则CF=BC﹣BF=4,设CE=x,则DE=EF=8﹣x,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42+x2=(8﹣x)2,然后解方程即可. 【详解】
. 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8,BC=AD=10,∠B=∠C=90°∵长方形纸片ABCD折纸,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 ∴AF=AD=10,DE=EF,
在Rt△ABF中,AB=8,AF=10,∴BF=∴CF=BC﹣BF=4.
设CE=x,则DE=EF=8﹣x, 在Rt△CEF中,∵CF2+CE2=EF2, ∴42+x2=(8﹣x)2,解得x=3 ∴EC的长为3cm. 【点睛】
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方程思想的应用.
AF2AB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