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题 目 学 校 设计来源 教 材 分 析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星火一中 总课时 学 科 1 教 者 自我设计 年 级 教学时间 八 美术 2012年9月4日 敦煌石窟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将这一内容作为本册的开篇,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并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艺术成就,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既要为拥有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而骄傲和自豪,更要在“共享人类社会文化资源”的同时,去了解和学习艺术经典,“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为今后“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欣赏敦煌的彩塑、绘画,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石窟艺术特有的造型方法、表现特点,学情还可以了解敦煌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开始,就成为东西方的交通枢纽,是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分析 和我国中原文化的回合地,所以敦煌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从而认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教 学 目 标 1、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又相互补充。 2、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 学 流 程 分环 节 课与时间 时 导入 “石窟艺术的构成”知识点解疑 △设计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欣赏动画片段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九色鹿》是一个家喻户晓 的传说故事,用它1、请说说石窟建筑的特点。 作为本课的开端(1)请学生发表意见。 并同时播放动画片段,使同学在情(2)师生共同探讨:依山而建、挖窟为 感上感受到一种房、木构窟檐…… 亲和力 莫高窟的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 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 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 协调。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 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 1.禅窟(即僧房)。2.塔庙窟(即中心窟)。 3.殿堂窟。4.佛坛窟。5.大佛窟(即涅磐 窟)。 2、不同朝代,彩塑艺术特点有否区别? 试举例说一说你的理由。 △锻炼学生(1)不同时期的塑像各有特点。 的自主学习意识(2)北魏到北周是彩塑艺术发展的第一 和归纳、总结能力 个时期,佛像的形象受南朝人物形象的影 响,塑像显得骨骼洁秀。例:259窟禅定 佛北魏 根据讲解,带着问 (3)隋窟的雕塑、壁画都带有明显的由题,试着谈谈自己 六朝向唐朝过渡的特征。雕像一般是头大的想法 身短,动态比较平板。例:427窟佛·菩萨 隋 (4)隋唐时期:隋唐是莫高窟彩塑艺术 发展的高峰时期。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 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神性的削 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 感。 3、你知道敦煌莫高窟壁画主要表现什么△知识扩展,题材吗? 了解更多的相关主要有故事画,如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知识 画、因缘故事画等,以及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等。 播放《九色鹿》动画片片段引入本课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 学 流 程 分环 节 课与时间 时 活动 第一课时 讨论 △设计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活动:我来当导游 (一)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 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 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 1、重点分析:《尸毗(pí)王本生》(第254窟北魏)(图略) 欣赏分析 单幅组合图,构图完整,全部情节组合在 一图中,以尸毗王割肉为中心,恶鹰追鸽, 王妃阻拦,群臣哀怨,尸毗王自持无畏, 全部用人物表情显示故事情节,是莫高窟 早期壁画中艺术性很高的一幅。 这幅画的构图表现出高超的结构才 能,把不同时空范围内发生的故事情节有 机地结合到一个画面上,使画面中心突出,容量增大,有条不紊。 2、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 3、第428窟北周《萨埵(sà duǒ)太子 舍身饲虎》 (二)故事接龙 《鹿王本生》(莫高窟第 257窟北魏)(局部) 课件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片段,请学生接下文,说故事结局。 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敦煌文物失窃的情况。 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小组讨论 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你有何看法? △选择造型生动,故事性、想去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易与比较 △认识敦煌作为艺术宝库的价值,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