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6(2014)02-0113-05文章编号:2095-DOI:10.3969/j.issn.2095-7386.2014.02.027
智慧旅游核心价值实证研究
陈慧英
(1.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
要:对智慧旅游研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进行实证分析,提炼出智慧旅游科技创
新、产业支撑、经济贡献及社会拉动等四大核心价值,并采用相关分析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六大发展策略,为使智慧旅游成为提升旅游产业科技价值与战略地位的重要抓手。关键词:智慧旅游;核心价值;创新策略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Empiricalresearchonthecorevalueofsmartertourism
CHENHui-ying
(SchoolofArtsandCommunications,WuhanPolytechnicUniversity,Wuhan430023,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firstanalysethecoreideaofsmartertourism,andthenthroughthequestionnaire,usesSPSS17.0forempiricalanalysis,putsoutfourcorevalueofsmartertourism: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val-ue,industrialsupportvalue,economiccontributionvalueandsocialpullvalue.Andbyusingthecorrelationanaly-sistoanalyzethecorrelationofthefourcorevalue,thisarticlethusputsforwardsixinnovativedevelopmentstrate-gy,whichmakessmartertourismbecomethegrippertoascendtourismindustryscienceandtechnologyvalueandtoimprovethestrategicpositionoftourismindustry.
Keywords:smartertourism;corevalue;innovationstrategy
智慧旅游在全国是十分具有领先性的。中国旅游业未来十年有两大成长的支柱,其中一个就是信息化,第二个是标准化。而智慧旅游就是信息化的典型应用领域,它主要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高科技手段。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科技信息业柔性融合的产物,推动着旅游从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化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同时,也彻底改变着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是目前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也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其前景十分的广阔。
1智慧旅游研究述评
国外始于20世纪末,真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
正加以重视并进行大量研究始于21世纪初,但主要是集中在宏观体系构建、微观具体技术应用及实践Owaied等(2011)应用三个方面。在体系构建方面,
提出可能运用iAiD(IntelligentTouristAid,智能旅游者帮手)来充当导游角色,并分析了iAiD在旅游运用中的机遇与挑战
[1]
。可见,Parajuli提出的iAid
已经渗透到智慧旅游体系中的某些层面了。在技术Cheverst等(2000)表示在不远的将来,应用方面,旅
12-17.收稿日期:2013-E-mail:chenhy0921@qq.com作者简介:陈慧英(1987-),女,助教,
114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4年
游者可以通过持蓝牙应用的终端系统下载相关应用软件,就可以获取基于周边环境的信息和相关服务
[2]
知、云平台和应用四个层面构成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构架
[8]
。张凌云,黎巎,刘敏(2011)提出了由智
。同时,Jovanovic和Njegus(2008)也指出,对慧旅游的能力(capabilities)、智慧旅游的属性(at-tributes)以及智慧旅游的应用(applications)三个层面构成的CAA框架体系
[5]
“智慧旅游”于来说电子地图、电子多媒体的应用至关重要,再次强调了将各种新型智能技术整合到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将对传统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
。
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智慧旅游的发展前景巨大,
泛关注,特别是目前国内学者对智慧旅游研究的兴趣高涨,但对于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几乎空白,“智慧旅游”+“价值”以为关键词在知网中进行搜索,只有1篇,刘军林和范云峰(2011)认为智慧旅游有加强景区的监管安保工作、增加景区的互动体验质量、推动景区引领趋势与潮流及改变旅游产业格局四大推广价值
[9]
。可见,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使得各
种应用程序在“智慧旅游”整个过程中得以运用,创新旅游体验。在实践应用方面,国际上很多国家已迈出了步伐,如韩国首尔的“ITourSeoul”智慧旅游网络系统,信息技术前进的每一步都影响到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美国的腕手袋等都大大增加了旅游的科技含量,便捷了人们旅游出行。
国内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热潮始于IBM公司“智慧地球”提出建设的理念之后,中国各大城市掀“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等的建起了
设浪潮。通过文献搜集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解读和体系构建两个方面。在概念解读方面,黄超和李云鹏(2011)认为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发布、及时了解、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
[4]
,该文虽然对智慧旅游的价值
有所研究,但视野比较狭隘,并没有指出智慧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本研究意义重大,是一次实践与创新。
2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
关于智慧核心价值的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的
2012年7月通过电子和现场共发送问卷270形式,
份,剔除部分问题自相矛盾的问卷,最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为88.15%。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版本进行了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来探讨智慧旅游的核心价值以及其相关性。2.1
信度与效度分析
采用SPSS17.0对样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进行因子分之前,需先对样本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对智慧旅游核心价值研究的测指标进行可靠性度量得出的结果(见表1),
由数据分析得出的Cronbach'sα信度值为0.951,这表明调查数据的信度是可靠的。同时,为进一步确定数据是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了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两种最常用的效度检验方法。SPSS分析检验的结果显示(见表2),KMO度量值为0.904,Bartlett球体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268.278,通过了Bartlett's的球形度检验,且p接近于0,小于显著性系数0.05。KMO检验值>0.9说明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合度很好,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统计量概率P等于0,小于显著性的0.05,拒绝了球体检验的零假设,说明相关系数矩阵有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了该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10]
。张凌云,黎巎,刘敏(2011)认
“智慧旅游”为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集成,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为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变革,其本质是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
。在体系构建研究方面,黄超和
[4]
李云鹏(2011)自下而上构建了由技术层、应用层、产业层及关联层的体系构架
。谢坚(2012)将旅
游业和创新的信息技术融合起来,通过建设泛在化的旅游感知体系,构建旅游基础信息库和信息资源共享及交换中心,搭建智慧旅游管理及支撑平台,最终实现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6]
。乔海燕(2012)基于
智慧旅游视角,构建包括旅游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旅游信息指示系统,旅游交通服务系统和旅游咨询服务系统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这四个子系统的构建,可以满足游客对信息的方便查询以及自助游和自驾游游客对旅游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7]
。
全面感朱珠和张欣(2011)自下至上构建了由旅游、。
2期陈慧英:智慧旅游核心价值实证研究
115
表1
Alpha0.950
可靠性统计量
F值11.183
sig0.000
项数24
2.2
Cronbach's基于标准化项的
Cronbach'sAlpha
0.9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采用SPSS17.0对智慧旅游核心价值的测量指
标进行降维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3)。按照Straub的方法,因子载荷的截取点为0.5,对于任何因子上都低于0.5或者多个因子上负载大于0.4的题项进行删除,以此为依据,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并检验样本的KMO值、显著水平值,然后提取公因子方差和探索性因子载荷等。
表2KMO和Bartlett的检验
0.9041268.2781710.000
近似卡方
dfSig.
Meyer-Olkin度量取样足够度的Kaiser-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表3
成份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19
初始特征值
合计9.1522.1821.4260.8860.7370.6300.5590.4780.4490.4050.3240.2970.2850.2760.2600.2160.1660.1480.124
方差的%48.16811.4857.5044.6633.8783.3162.9402.5152.3662.1321.7041.5631.5001.4531.3681.1380.8750.7770.654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旋转平方和载入
累积%48.16859.65367.15771.82075.69979.01581.95484.47086.83588.96790.67192.23493.73495.18796.55597.69398.569.346100.000
合计4.3523.3773.3382.579
方差的%22.90517.77117.56813.576
累积%22.90540.67658.24471.820
分析结果表明:智慧旅游核心价值的测量指标
数据信度很高,同时KMO值达到0.904,说明取样适当,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的球形度检验P值接近于0,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也再次说明样本数据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Kaiser标准化的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所有19个测量指标共汇聚成4个特征根大于1的有效因子,由方差的贡献率来看,前4个成分因子累计解释了71.820%的信息,已经超过60%方差贡献率的最低标准,说明所提取的4个因
子是可以接受的。从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见
在第一个公因子F1解释了22.905%的信息,表4),
说明的是智慧旅游在科技方面的价值,因此可以将“科技创新价值”;第二个公因子F2解释其命名为
了17.771%的信息,可以理解为智慧旅游在产业支
撑方面的价值,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产业支撑价;第三个公因子F3解释了17.568%,值”可以理解经济贡献方面的价值,将其命名为“经注贡献价;同理,值”可以将第四个公因子F4命名为“社会拉
116。动价值”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4年
将四个公因子各个测量指标进行验证性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各个维度数据的Cronbach'sα在0.84—0.0之间,且sig值均小于0.05,这表明本研究数据内部信度较好,一致性较高。
表4
公因子科技创新价值产业支撑价值经济贡献价值社会拉动价值
各公因子验证性分析
Cronbach'sα信度
0.8440.8450.8810.0
F值1.4456.6055.47721.491
sig.030.000.000.000
M1—微观层价值M2—中观层价值M3—宏
观层价值V—核心价值
“3M”图1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示意图
2.3相关性分析
3
各公因子相关性分析
产业支撑价值0.686**
经济贡献价值0.418**
社会拉动价值0.717**
智慧旅游发展的创新对策
为研究智慧旅游四大核心价值之间的相互关
系,运用SPSS17.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科技创新价值
科技创新价值产业支撑价值经济贡献价值社会拉动价值
1
0.686**10.686**0.622**
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柔性融
信息高地的不断更新、新合、智能平台的广泛铺垫、
业态的持续涌现、营销渠道的快速扩张以及专业人才的大力支撑,因此,智慧旅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突破以下六大跨越,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3.1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跨越
从旅游业本身的产业特性看,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智慧旅游正是科技信息与旅游业高度融合的产物,带来了旅游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大大提升了旅游业的科技价值与行业价值。但是智慧旅游未来的发展不能只仅仅局限于科技信息与旅游的集成,而要加宽产业融合直径,在将旅游业与科技信息融合的基础上,加速智慧旅游与第一(主要是农林水牧渔业)、第二(主要是工业)、第三(主要是现代服务业)产业的融合,拓宽智慧旅游的应用空间,提升其应用价值。
3.2旅游智能平台打造的跨越
智慧旅游的三大关键一是数据化,以实现全面感知;二是互联化,主要依靠传输技术;三是智能化,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其中,互联化就需要有先进的智能平台,完成数据库进行编码、认证、签证、计费等工作,即互联网管理中心,充当着沟通服务端的功能,是云计算中心与使用端进行交流的核心环节,如果智能平台这个环节处理不当或是缺失,就会导致整个智慧旅游体系的不畅或是智慧旅游流程的脱节,可见,实现旅游智能平台打造的跨越是助推智慧旅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3.3旅游信息高地构建的跨越
作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成为一种全新体验,智慧旅游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包装与支撑。智慧旅游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专业化阶段,即建海量的数据库,以数据说话;二是信息化阶段,
0.418**0.686**10.594**
0.717**0.622**0.594**1
**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智慧旅游的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水平上,
四大核心价值是显著相关的,且相关系数较大,表明四者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经济贡献价值与社会拉动价值属于宏观层面价值;产业支撑价值属于中观层面价值;科技创新价值属于微观层面价值,这四大价值覆盖了各个层面,构成了智慧旅游完整的价值体系,如图1所示的“3M”价值体系框架,即宏观(Macro)、中观(Mid)、微观(Micro)。
从图1和表5可见,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包涵微观、中观以及宏观三个层面,且这三个层面价值是密不可分的综合体,三者相互促进、相互转换,科技创新、产业支撑、经济贡献以及社会拉动四大价值共同作用构成智慧旅游3M核心价值体系。科技创新价值能够转换为产业内生动力,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贡献价值与社会拉动价值;反之,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也能够催生科技的创新,带动产业的兴旺。
2期陈慧英:智慧旅游核心价值实证研究
117
即实现全面信息覆盖;三是智能化阶段,即智慧旅游的应用,如智慧政务、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酒店等。其实第一与第二阶段都是信息高地构建的过程,收集数据、建数据库,现实全面信息覆盖,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因此,智慧旅游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构建云计算中心这个一个海量移动数据中心外,还应实现更多的旅游信息高地构建的跨越。3.4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跨越
旅游新业态,如旅游装备制造业,它是依托现代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新型原材料等而衍生的旅游新业态,它不仅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而且已成为一个产业形态诞生,被中国旅游研究院石培华院长将其定位为“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之一。新业态与智慧旅游能够大尺度地实现互推作用。创新发展多种旅游新业态,不断地给智慧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不仅有利于智慧旅游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整个旅游产业时刻充满生机与活力。
3.5旅游品牌营销渠道的跨越
旅游品牌营销渠道是智慧旅游能否被感知、接受与响应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实现旅游品牌营销渠道的跨越关系着智慧旅游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发展中,智慧旅游要注重社会化媒体营销,一方面让用户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来。对于产品用户可提供自己的思路,如星巴克的mystarbuckidea平台,用户对星巴克的产品、服务都提出自己的思考:Wikipedia(维基百科),百度贴吧等众多百度百科,平台中,大众协助,共同创造;同时,要和网民对话,拒绝信息的灌输,如老白金式广告推广的轰炸,让企业和用户的交流更加便利,可以找到多个对话层面
micro-blog,bbs,的接触点(touchpoints)如blogger,
SNS、校园网等,用对话方式参与营销,其优点是更加亲民化,情感层面的交流,朋友圈的口碑传播塑造积极、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另外,还要打造开放的商业模型,透明创新的商业模型。比如开源代码一
Linux通过网民的共同协助,样,内容分享,促进了其快速升级。
3.6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跨越
智慧旅游虽然是以高新科技为依托,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跨越仍然是智慧旅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科技信息如何先进,缺少了人才的运作,其无非也是一些数据与芯片等无用之物,智慧旅游的发展,要求科技信息等硬件要硬,掌握这些高新科技信息的旅游人才更要硬。当然,智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针对从业人员,更是从各个层
面提出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面向业界培养智
慧旅游从业人员;同时还要面向社会培养智慧旅游者;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4结束语
智慧旅游是世界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加大对智慧旅游技术、应用和模式的研发,加强智慧旅游相关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在世界旅游产业格局中占据竞争优势,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其发展前景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参考文献:[1]Owaied,Farhan.AModeforIntelligent
TourismGuideSystem[J].JournalofAppliedSciences,2011(2):342-347.[2]KeithCheverst,NigelDavies.Developinga
context-awareelectronictouristguide:Someissuesandexperience[J].ProceedingsofCHI,2000(2):17-24.
[3]JovanoviVerka,NjeguAngelina.TheApplica-tionofGISandItsComponentsinTourism[J].
YugoslavJournalofOperationsResearch,2008,18(2):261-272.
[4]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
C].//2011旅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2011:55-68.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
[5]张凌云.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
[J].旅游学刊.2012.27(5):67-72.[6]谢坚.“智慧旅游”J].信息系统工建设浅析[
2012(6):96-98程,
[7]乔海燕.关于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J].中南林业科思考—
2012,6(2):27-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8]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
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台的构建[
2012,13(6):97-100.[9]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
.重庆社会科学,2011(10):121-展趋势[J]
124.[10]贾艳丽,M].杜强.SPSS统计分析标准教程[
2010:68-169.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