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报道论文新闻价值论文:论批评报道的新闻价值 摘要:批评性报道是监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影响力的报道,也是最吸引读者、观众眼球的报道,但由于批评性报道涉及被批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它也是引发新闻侵犯名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日益健全、完善的今天,新闻批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出于民生的需求和新闻媒体监督职责的需要,批评性报道的新闻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批评报道;新闻价值;重要性
批评性报道,就是以评判的报道态度对社会上的一些假、恶、丑现象诉诸笔端的记叙议论,并使之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去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采写批评性报道要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 ,必须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报道的内容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同时,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注重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 ,防患于未然。
一、批评报道的客观公正性、客观生活的规定性和大众传媒的本质与功能,决定了批评报道的广义真实性
所谓广义真实性,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微观层次上的真实性,而是相对意义上的、宏观层次上的真实性。就是说,无批评的媒体则无所谓客观公正性。反言之,强调批评报道的广义真实性,就是传媒要有批评或实事求是地进行批评,
才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传媒的客观公正性。
客观生活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批评报道真实性。无论从哪一方面讲,新闻传播都不可能脱离生活、脱离时代。现代大众传媒实际上只不过是过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只有忠实于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生活,才能和人类实践结合起来,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从来都是一个善与恶的对立统一体。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从来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相统一而发展。这说明新闻媒体绝对不能没有批评报道,纯粹一面倒的无批评的报道模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正因为如此,批评报道才显示出相对意义上的广义真实性。
二、人类心灵的辩证规律决定了批评报道的社会价值 新闻的重要性价值要素,是指新闻事实较大地影响公众并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那种属性。我们强调批评报道的重要性,一方面是从宏观角度把批评报道和其他报道进行比较,不能不承认批评报道的重要社会价值:一方面是充分地考虑到了批评报道的社会价值与新闻价值的源泉,即人类心灵的辩证规律。
1.人类心灵的辩证规律决定了批评报道的普遍重要性 自大众传媒诞生起,人类的个人批判行为越来越多地排除了个性化特点,社会化倾向日益明显。大众传播的公开化特点,使得社会道德理论与价值观念成了新闻批评的标准,
为批评的社会化、道德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避免了纯粹个人批判行为的个性化和偏激性,促进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从新闻批评的社会价值而言,人类须臾不能没有批评。这就是说,批评报道深深契合着人类的天性和人类的需要,从辩证论意义上讲,具有某种普遍重要性。人类心灵的宏观规律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双重特点。人类向往自由,追求正义与光明,不断超越,永不满足,这决定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决定了人类心灵的宏观辩证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社会批判,包括新闻批评的双重功能机制,既有利于惩戒又有利于倡导正义,有助于从更大程度上促进社会认同与社会稳定。因此,从辩证法的意义上讲,批评报道的社会价值丝毫也不亚于表扬性报道。
2.个体心灵辩证规律决定了批评报道的普遍重要性 所谓个体心灵辩证规律,即指对任何人而言,获得与丧失两种不同性质的遭遇,在等量的情况下,却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人们经常处于期待与满足的动态不平衡之中,失望总是表现为人的主导意识,人们总是失意大于满足,正如古语所云:“不如意事十常。”所以,从理论上讲,社会批判大于社会认同。个体心灵辩证规律,既是竞争心理的一种内在机制,也是攀比意识的心理渊源,还是社会不满情绪发生、凝聚和扩大的心理基础,既可演化出公平竞争的精神,
也会歪曲成平均主义意识,还可能析出社会对抗情绪;但是,无论怎么说,它的正反双向功能机制却使得大众传媒的批评报道有某种重要性。
三、批评报道的广泛接近性
接近性是新闻的价值要素之一,指的是“社会类型”相同的人们对同一事实的态度比较接近,包括地域、职业、性别、年龄、种族上的接近。从本质上说,接近性反映了相同“社会类型”的人在共同心理特点上的相近性或一致性。新闻事实同受众距离越大,接近性越小,新闻价值就越小;新闻事实与受众距离越小,接近性就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作为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接近性在新闻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还是新闻价值的生成和扩大方式,因为新闻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受众的新闻消费、自我反馈和社会认同乃至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