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案例--苗班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案例--苗班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来源:华拓科技网
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镜头一:苗苗园教室

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饭、青椒炒肉丝和西红柿鸡蛋汤。孩子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很满意。这时,我发现源源在饭刚分好时吃了一口米饭、一口肉丝,刚吃了几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还把自己碗里的菜往旁边小朋友的碗里放。发现老师在注意他,就赶快低下头吃了一口米饭,坐着那儿慢吞吞地嚼着,约两分钟后,还含着那口饭,而菜几乎没动。后来我看他几乎都没吃下去就去喂他,可当我把青椒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后来急忙让他就着汤自己慢慢吃。这顿饭他足足吃了半个多小时才把米饭吃完,菜全剩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青椒\"。

镜头二:苗苗园教室

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饭、红烧排骨、青菜蛋汤,孩子们依然是吃得津津有味,才一会儿,就听到源源喊:\"老师,我吃完了,还要一碗。\"我再给他盛了一碗。不久,源源就把饭菜都吃完了,他是今天全班吃的第五快的小朋友。

镜头三:苗苗园教室门口。

苗苗园教室门口,涵涵妈妈对我说:\"唉,这孩子怎么办,吃饭太成问题了。昨天晚饭涵涵又把蔬菜拨到一边'数米粒',我跟她许诺说只要吃完饭,就奖励她和晨晨玩,还给他们买巧克力……吃了半个多小时了,饭菜早凉了。看到她磨蹭的样子,他爸终于压不住火,一把抓过碗勺给她喂饭。刚喂了两口,涵涵把吃进的饭菜全部吐了出来……我都急死了,对他一点辙也没有。\"旁边源源妈妈听了忙说:\"嗨,我们家源源也是,就吃荤菜,不要吃蔬菜。

大便要二、三天一次。每次大便,脸涨得通红,很费力,还叫屁屁痛,真拿他没办法。\"

1、幼儿的一般情况:

源源和涵涵都是苗班的孩子,今年三岁。两位孩子都有比较严重的挑食、偏食的习惯。他们喜欢吃零食,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涵涵从婴儿时期就胃口不大好,个子偏小,做事情动作偏慢。性格孤僻,交际水平差,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而源源是个个子矮但比较胖,脸色偏黄的乖孩子。在\"跑\"、\"跳\"、\"抛\"运动或动手水平方面较差。

2、问题行为的原因:

涵涵和源源生活的家庭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两个家庭都是核心家庭,父母都是公务员,工作 比较忙,晚上较迟睡。致使幼儿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三餐不定时,刚吃完早饭就让孩子吃午饭了。再加上家长们对孩子挑食的坏习惯有些理解,但对于纠正这些坏习惯的决心还不够坚定。遇上孩子耍脾气或自己比较忙时,就顾不上对孩子的正面教育,甚至因为溺爱会纵容孩子养成一些饮食的坏习惯。

【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优越化,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可往往事与愿违,有些孩子越\"吃\"越消瘦、越\"吃\"体质越差。幼儿的偏食现象已经非常的普遍。他们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毫无节制,而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一概拒绝,偏食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儿童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肥胖很大水准上都是因为孩子

不良的饮食习惯而造成。

本案例中的源源和涵涵是典型的挑食、偏食幼儿实例。研究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即时分析原因,制定出相对应的教养策略,并通过家园合作,纠正家长教养观点,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措施】

(一)真实情境教育,激发幼儿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3-4岁幼儿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不稳定,并伴随情感实行,只有当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看电视是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我们将不良饮食行为和良好饮食行为拍摄下来,放给幼儿观察、比较,通过讨论形成自我教育,使幼儿知道什么是良好饮食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从而克服自己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二)良好饮食习惯与课程的整合渗透

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形成,要靠反复训练和巩固,具有时间长并且常反复的特点,将健康知识、生活经验、良好饮食习惯、文明礼仪与课程及日常生活加以整合与渗透。

1、将健康知识、饮食行为习惯表现制作成多媒体动画,对幼儿实行教育。

2、与音乐整合渗透,如:《洗手》、《脸儿红红真健康》等歌曲。

3、与故事儿歌的整合渗透,通过《进餐》《长成一个棒娃娃》《理解粮食》等儿歌,教

给幼儿准确吃饭方法。让幼儿了解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进餐气氛

幼儿是否喜欢吃各类食物不但与其饮食的习惯相关,与食物的色、香、味、形相关,与进食的环境相关,与成人的暗示相关,同时良好的餐前情绪,对增加幼儿食欲尤为重要。所以,每天进餐时,我们用神秘的表情,生动的语言介绍菜谱,使孩子在老师的感染下,有强烈的用餐欲望,从而促动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播放奥尔夫音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餐,对提升幼儿的进餐欲望有很大的协助。

(四)游戏刺激,寓教寓乐

\"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以此特征,教师组织孩子实行一系列简单有趣的游戏,如:《给小动物送粮食》《踩影子》《找蚂蚁》《走彩虹桥》《滚小猪》《放小船》等,来刺激幼儿改正自己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五)循序渐进法。

有些孩子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所以要他立刻改过来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将绿色蔬菜,开始时少盛点,孩子吃完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地逐渐适合,不感到很痛苦。

(六)家园联手,共同教育

要引导幼儿科学合理的饮食并保持良好的饮食行为,与家长的配合是十分关键的。首先必须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膳食观,让家长深刻了解挑食、偏食的危害性,提升家长的主

动性。通过宝宝在线的\"温馨提示\"栏目,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干预活动,反馈干预效果,取得家园联手,共同教育的目的。再制定一套幼儿食谱搭配的方案给家长参考,希望家长配合苗苗园统一要求孩子,同时我们强调在家进餐要定时,饮食品种要多样化。即使是孩子不敢吃、不愿意吃的东西,哪怕一小口,也要让他试着尝试食物的味道。定下用餐的时间,时间一到立刻收起来,让孩子体会因偏食不吃而有肚子饿的感受。并且控制孩子的零食,尤其不要在饭前半小时给孩子零食吃。

【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源源和涵涵有了很大的进步。吃饭的时候偏食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而且吃饭速度也提升了很多。每次吃完还会很自豪地大声告诉老师:\"我今天都吃完了\"。

【反思】

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从正面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单一地批评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效果则相反,因为有挑食习惯的幼儿吃饭时特别紧张,尤其是碰到自己不爱吃的食物时,常常边吃边想办法\"消灭\"它们---或扔掉或藏起来。如果成人强迫孩子吃下去,会导致孩子哭闹或呕吐。孩子紧张,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肠胃蠕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产生饱胀感觉。所以,幼儿进餐时,要给他们创设宽松、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自已成功的喜悦中来把不足和毛病改掉,让他们自觉的进餐,这样的方法则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和他们的发展需要。

偏食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交际能力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偏食只是幼儿众多行为习惯中的一种。通过这次的案例研究,可以看出养

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是家庭、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它对于幼儿各种性格特征的协调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