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四字短语;

  2.朗读品味,感受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

  3.学习借景抒情手法,理解作者主张的“三境美”写法。

  教学重点:朗读品味,理解“三境美”写法。

  教学难点:“三境美”写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要求:

  预习课文,理解内容,积累典雅的四字短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壶口瀑布简介》视频导入

  2.看了这段视频,对于壶口瀑布,你心动了吗的确,正如这个视频里介绍的一样,季节不同,壶口瀑布的景致也不同,自然观感也有区别。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先生就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紧随梁衡先生的步伐一起来再神游壶口瀑布吧。

  二、检查预习

  各组同学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四字短语。

  三、概说课文

  1.三言两语概说课文,用“这是一篇

  的文章”说话。提示: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写法等等角度。

  2.学生活动

  3.总结展示:

  这是一篇写景型游记;

  这是一篇描述“我”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游记;这是一篇生动描绘壶口瀑布既有磅礴气势,又有柔和优美特点的文章;

  这是一篇借描壶口瀑布之景抒发对历尽艰辛、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的文章;

  这是一篇结构精巧的文章;

  这是一篇既有“形境”,又有“情境”,更有“理境”这三境美的文章……

  梁衡先生在写作上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文章,尤其是散文写作,其美就要具有三个境界美:“形境”美、“情境”美、“理境”美。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理解这三境美!

  四、选点精读

  1.趣味练习:为图配“诗”。

  从课文中第3、4段中提取描写壶口瀑布的文字为投影的五张图片配一段诗意的文字。

  ①学生自由活动;

  ②师展示预设的文字分角色朗读

  A(男)河水排排涌来,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碎成堆堆白雪。

  (女)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B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C(男)这边洪流沿着龙槽边沿轰然而下,看,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扎,那样凝重,那样猛烈。

  (女)那边黄浪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小结:同学们,刚刚咱们所读文字,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壶口瀑布的景象,这就是文章的“形境美”。

  2.美点品析

  精读第3、4段,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写景角度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美点品析。①学生活动

  小结:这两段美点多多:用词准确之美、句式运用之美、修辞手法之美、色彩搭配之美、以静衬动之美、移步换景之美、穿插用典之美、映衬手法之美、情感抒发之美。

  透过语言的品析,我们既读到了壶口瀑布在枯水季节的特点,又读到了作者的情感,这情融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就是“情境美”。那体现“理境美”的在哪里呢读背最后一段。

  五、背诵积累

  1.师生合作共读最后一段。

  2.理,就是哲理或者道理。在这段中你读到了什么“理”明确:作者由壶口瀑布刚柔相济的特点中,感悟到黄河精神,再由物及人,升华至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样一深化,“理境”就水到渠成了。

  3.展示变形的文字,让学生背诵。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这就是黄河精神!

  这就是中华民族之精魂!

  六、总结

  罗丹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我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读到这样境界高远的文章。

  七、板书

  壶口瀑布、形境、情境、理境

  八、课后作业

  尝试着运用“三境美”的写作理念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不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