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个体户被税务局查了要坐牢吗

个体户被税务局查了要坐牢吗

来源:华拓科技网

偷税漏税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济责任主要是追缴偷税款并处罚款,行政责任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刑事责任根据偷税数额的大小,可能处以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偷税是故意行为,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采取欺骗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则是无意造成未缴或少缴税款。偷税构成犯罪,漏税只需补缴税款和滞纳金。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中国都需要缴纳税款。

法律分析

偷税漏税法人判刑

1、经济责任:偷税数额不满1万元或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10%,税务机关追缴偷税款、并处偷税额5倍以下罚款。

2、行政责任: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

3、刑事责任: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偷税与漏税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漏税与偷税的转化。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偷税。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

《税收征管法》第52条第2款也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末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延长到五年。”其中的“失误”包含了无意造成的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种种情况,实质上就是漏税。

不管是偷税还是漏税在中国都是不允许的,大家都知道中国是纳税大国,国家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是税。在中国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缴纳税,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国家对收入低的个人和企业有减免。

结语

严惩偷税漏税,维护税收公平。根据相关法规,对于偷税行为,税务机关将追缴偷税款并处以相应罚款,同时可能吊销营业执照。若偷税数额较大,刑事责任将予以追究,包括有期徒刑和罚金。漏税行为则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缴纳税款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中国高度重视税收,对于违法行为将采取严厉措施,确保税收公平、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一十二条 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至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之罪,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在执行前,应当先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和所骗取的出口退税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 关税 第五十六条 下列进出口货物、进出境物品,减征或者免征关税:

(一)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

(二)外国、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

(三)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坏或者损失的货物;

(四)规定数额以内的物品;

(五)法律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其他货物、物品;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货物、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 关税 第五十九条 暂时进口或者暂时出口的货物,以及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在货物收发货人向海关缴纳相当于税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后,准予暂时免纳关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