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

来源:华拓科技网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的原则、适用形式、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企业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企文委”),开展企业幸福指数评估,其他组织和机构开展企业幸福指数评估时也应参照本标准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作环境(Working Environment)

指员工通过工作本身及工作环境体验到的幸福感受程度。具体包括对工作场所及环境的安全健康感受,工作设施、条件支持满足程度,工作角色任务安排及工作成就的感受程度等。 3.2

成长环境(Growing Environment)

指员工对工作中成长路径、系统培养及成长机制的体验感受程度。具体包括对成长路径、能力与绩效评价的感受程度,学习机会与能力分享展示的满意程度,系统培养机制的感受程度等。 3.3

人际环境(Personal Relationship)

指员工对工作活动中体验到的人际关系感受满意程度。具体包括工作中与同事的相互尊重、接纳、信任、及促进程度,跨部门协同合作和谐程度等。 3.4

领导方式(Leadership)

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管理者的管理方式、风格的体验感受程度。具体包括对管理定义中明确的管理者在计划、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感受程度,以及所涉及的对下属员工在信任激发、释放潜能、促进成长等

1

方面的感受程度。 3.5

组织环境(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指员工对所在组织企业文化环境的体验感受程度。具体包括对组织的顶层设计如组织愿景、品牌影响、价值激励、企业文化等的感受程度,以及组织内部运行涉及到的流程、制度、信息透明程度等的感受。 3.6

生活愉悦(Life Pleasure)

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自身生活平衡、保障的幸福体验程度。具体包括薪酬对生活的保障程度,工作生活平衡的感受程度,组织对员工的福利关爱、家庭关爱和身心关爱的感受程度等。 3.7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

指员工在工作中面对压力困难等不确定因素下,自身身心调节、环境适应、问题解决及追求发展的心理能力。 3.8

幸福企业建设(Happy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企业组织除了具有物质系统、技术系统的特征外,还具有社会心理系统的特征,不仅仅是经济契约的集合,更是心理契约的集合,越来越具有人格化的特征。所以,幸福企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根本前提是企业幸福,幸福企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管理路径是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方式,幸福企业建设的基础是员工的幸福能力,即员工心理资本。 3.9

企业幸福指数(Enterprise Happiness Index)

企业幸福指数以社会学中的扎根理论为基础,结合AHP建模方式,直接从调查资料中通过经验概括,从界定幸福企业的内涵开始,逐步构建出衡量企业幸福的指数模型。其体现企业在员工工作、生活保障与关爱,能力成长与职业发展、人际支持与协作、领导与管理行为以及组织整体发展等方面对员工幸福感受的影响程度。企业从单纯的关注业绩向兼顾员工身心和谐发展转变;从心理的角度而不仅仅从物质和技术的角度研究效率问题;从员工心理感知的角度,考虑组织、流程、制度的优化以及领导与管理能力的提高;强调柔性管理,关心心理感受,强调双向管理,幸福组织建设。企业从管理的角度为幸福企业建设提供了标准和路径。 3.10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th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Happiness Index)

为企业提供企业幸福指数评价,包括幸福企业指数测评、中高层领导和员工访谈、现场考察、专业解读以及企业幸福指数评价相关荣誉认定等。 3.11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Enterprise Happiness Index)

2

基于企业幸福指数的模型,参照中国幸福企业发展数据,拟定的幸福企业评价标准。标准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在组织活力,管理质量,员工状态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企业针对性的改善和提升。

4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原则

实施企业幸福指数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坚持数据测评与实地访谈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提高企业员工幸福的实际

需要出发,用事实、数据说话,最大限度地揭示企业幸福的真实状态。

——阶段性原则:每年定期参与幸福指数测评,真实反映企业在该阶段的企业幸福的真实状态,通过

同比和环比看不同阶段的特征,纵向历史对标,体现阶段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坚持过程和效果的统一,在幸福企业评价过程中,尽量覆盖企业各群体,提高评测

参与率,以信度和效度作为判断准则,严格操作过程,正确判断企业幸福指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指标、指数说明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指标由工作环境、成长环境、人际环境、领导方式、组织环境、生活愉悦、心理资本7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组成。二级指标均为主观指标,《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指标、指数说明见表1。

表 1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指标、指数说明

维度 二级指标 指标定义 评价标准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安全健康 工作对员工人身安全,健康的影响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环境舒适 工作环境 本部分占总权重13.34% 条件支持 对工作所需工具设施等条件的支持感 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的舒适程度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角色清晰 对岗位角色职责界定的清晰程度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3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任务安排 工作安排与员工特征的匹配程度,以及任务安排是否存在冲突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工作成就 员工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成就感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成长路径 对员工成长路径定义是否明确,对员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成长环境 本部分占总权重13.34% 系统培养 员工有获得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有分享和展示能力的机会,系统化得提升员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成长机制 对管理者培养下属有明确机制,员工的职位晋升有明确的定义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共同担当 人际环境 本部分占总权重13.33% 跨界协作 团队横向能主动响应,能具备考虑双方需求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 团队成员能共同面对问题和挑战,共同行动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工的能力和绩效评价是否有明确定义 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表 1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指标、指数说明(续)

维度 二级指标 指标定义 评价标准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开放包容 人际吸引 同事间能彼此欣赏,相互信任 同事之间能相互接纳,包容不同观点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4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相互促进 同事之间能相互学习,分享经验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能带领团队能共同参与目标设置,通目标引领 过对目标意义的引领不断追求高绩效的目标的实现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系统把握 能够把握关键问题,并将精力集中到关键问题上 能明确对团队成员工作的要求,聆听激发信任 领导方式 本部分占总权重13.33% 读懂他人 员工心声。主动分享经验和信息,同时主动关心团队成员的困难并帮助和支持 能关注和把握团队成员的需求和特征并以此做好工作的安排和沟通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释放潜能 主动接纳员工意见,让员工成为主角,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员工的表现能够得到及时肯定和鼓励 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促进成长 能关注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并能定期给团队成员反馈和建设性辅导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愿景激发 组织环境 本部分占总权重13.33% 组织配置 从客户需求、市场需求和效能角度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激发员工对单位发展前景的信心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5

表 1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指标、指数说明(续)

维度 二级指标 指标定义 评价标准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流程高效 根据内外客户需求对业务环节进行增值优化,简化流程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授权赋能 具备激发员工自主参与的机制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纵向支持 上下级之间能进行快速的响应,反馈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信息透明 价值激励 对激励和惩罚的导向和底线有明确的依据能力,绩效来定义员工薪酬 推动跨界信息的共享,实现更多管理信息的共享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鼓励创新 搭建创新的机制和平台,鼓励和肯定员工的创新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文化优秀 公司的价值导向获得员工认同,员工的获得感和公司的发展匹配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品牌影响 赢得行业和客户积极的评价和认可,获得优秀人才的关注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生活愉悦 本部分占总权重13.33% 薪酬保障 工作获得的薪酬收入给生活的保障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6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生活平衡 工作占据的时间和精力对员工生活平衡的影响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福利关爱 公司的福利和员工需求的针对性,匹配度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表 1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指标、指数说明(续)

维度 二级指标 指标定义 评价标准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家庭关爱 身心关爱 公司对员工对健康,压力,心理方面的关爱程度 员工对家庭关爱做法的满意程度 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此指标进行1~5分的程度评价,1代表个体对此指标的体验感受差,5代表个体的体验感受好,最终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原始分*20。 对反映此指标的具体情境进行最可能/最不可能做法的选择,以此判断个体的能力个体面对困难、挑战和压力时,在乐解决问题 观积极、自信坚韧、合理归因、情绪调节方面的能力 表现。题目总分0-4分,其中0分代表个体在此标准上的能力表现弱,而4分则表现个体在此标准上的能力表现强。最终将此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得分*25。 对反映此指标的具体情境进行最可能/最不可能做法的选择,以此判断个体的能力心理资本 本部分占总权重 20% 追求发展 个体面对自我的探索和发展时,在自主定向、意义寻求、专注投入、自我拓展方面的能力 表现。题目总分0-4分,其中0分代表个体在此标准上的能力表现弱,而4分则表现个体在此标准上的能力表现强。最终将此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得分*25。 对反映此指标的具体情境进行最可能/最不可能做法的选择,以此判断个体的能力个体与他人及事物互动过程时,在灵适应环境 活变通、包容差异、亲和利他、自我悦纳方面的能力 表现。题目总分0-4分,其中0分代表个体在此标准上的能力表现弱,而4分则表现个体在此标准上的能力表现强。最终将此得分折算成百分制。转换公式:指标得分=评价得分*25。 7

注:问卷调研的评价问题见附录表A.1。

6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方法 6.1 评价形式

对企业开展幸福指数评价,可采用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形式,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评价形式。 一一综合评价:即企业根据本标准对企业幸福指数全部要素进行综合测评的形式;

一一单项评价:即企业根据需求在其所属单个部门或团队对幸福指数一个或几个维度进行专题测评的

形式。

6.2 分数统计与计算公式

6.2.1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一级指标指数计算模型:各项一级指标由二级指标构成,企业幸福指数一级指标指数由对应的二级指标评价得分使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得到,计算方法见式(1)。

………………………………………(1)

式中:

Si一一第i个一级指标指数;

Pij一一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评价得分; Wij一一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6.2.2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加分项:当企业存在以下情形(见表 2)并能提供相关依据证明时,予以一定的加分,可计入《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总得分中作为最终结果,并参与排名;没有相关加分情形的也不作扣分处理,记为零分。

表 2

序号 1 加分项 进入世界级最佳雇主500强、中国最佳雇主百强 企业在企业文化工作方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先进荣誉称号 作为幸福企业建设示范基地、作为幸加分标准 世界级排名加3分,全国性排名加2分,分数不累计。 获得国家级称号加 3分,省部级称号加 2分,地市级称号加 1示范基地3分,获得幸福企业最佳实践评选奖项2分,起草单位1分,分数不累计。 加分值(M) 加分值最高为5分,原始加分项得分需经转换公式换算成5分以内的分数值。 转换公式: M = 加分项累计得分*5/9 2 分,按最高计算,分数不累计。 3 福企业最佳实践评选获奖单位、作为本标准起草单位

6.2.3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总得分计算模型:《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指数由七个一级指标指

8

数使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并加上加分项分值得到,计算方法见式(2)。

………………………………………(2)

式中:

S一一《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总得分; Si一一第i个一级指标指数; Wi一一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重; M一一加分项分值。

7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过程 7.1 申报 7.1.1 申报条件

a)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织

b) 明确提出幸福企业理念或相关企业文化或注重激活组织及员工体验管理

c) 明确实施幸福企业建设或相关企业文化、组织活力建设或员工体验管理时间达1年以上 d) 企业发展健康且品牌声誉积极 7.1.2 申报要求

a) 填表:企业自愿申请开展《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评价。企业填写“《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申报表”(见附录表B.1),明确通用形式或简化形式,并提交给中企文委企业幸福指数评价委员会,或按规定邮箱网址进行网上申报。

b) 测评:企业愿意组织参与企业幸福指数试点测评,测评员工人数建议在企业人数的10%左右。 c) 调研:企业愿意接受实地或电话访谈和调研考察。

7.1.3 企业在提交申报表的时候,还可同时提交以下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资料:企业规划(含幸福企业建设规划、企业文化或品牌文化规划)、企业年度工作总(含

幸福企业建设年度工作总结)、近两年来企业主要领导讲话、企业“”(扩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以及各大媒体宣传报道等有关资料电子文档。

——实物资料:报送企业手册、近两年来的企业内部刊物、主要荣誉证书复印件或奖章奖牌照片等实

物资料。

——音像资料:报送企业宣传片、企业专题片、企业活动纪实片及企业微电影等音像资料。 7.2 受理

7.2.1 受理及初审:中企文委企业幸福指数评价委员会,依据企业申报资料开会研讨形成初审意见,填写“《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受理审批表”(见附录表 C.1),报中企文委审批。 7.2.2 中企文委审定:中企文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审定,形成审定意见。

9

7.2.3 受理通知:中企文委企业幸福指数评价委员会根据中企文委审定意见,向申报企业发出受理意见通知函。 7.3 开展评价

7.3.1 成立《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专家组。中企文委企业幸福指数评价委员会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安排三名或九名专家组成“《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专家组”(简称“评价专家组”)。

7.3.2 召开交底会。按照受理意见通知函约定,评价专家组与企业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举行交底会,共同商定填写“《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实施计划”(见附录表 D.1)。

7.3.3 开展评价活动。根据双方共同商定的“《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实施计划”,评价专家组与企业有关人员对接并开展相应工作,具体可以有以下活动:

a) 查阅资料:主要审阅测评申报材料、企业主要领导有关讲话材料、近两年来企业制度文件、年报及半年报、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年度工作总结、业务工作会议材料与报告、企业内刊等档案文字资料;企业获得的主要荣誉、第三方评价资料等实物资料及企业宣传片,以及与幸福企业和企业文化相关的专题片等有关影像资料。

b) 高层领导访谈:与企业主要领导、幸福企业建设主管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评价专家组需提前设计访谈话题)访谈,主要了解企业领导对幸福企业和企业文化相关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工作定位及未来构想等决策层面的有关情况。

c) 中层管理人员访谈或座谈: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适当的人数比例,采取个别访谈或集中座谈等形式,主要了解中层管理人员对幸福企业和企业文化相关的学习宣传、认知认同和贯彻落实等执行层面的有关情况。

d) 基层员工代表访谈或座谈:有针对性地确定话题,选择个别访谈或在适当范围和规模举行由机关工作人员、基层员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主要了解广大员工对幸福企业和企业文化相关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等有关情况。

e) 企业幸福指数测评:申报公司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参与幸福指数测评,参与数据测评,了解企业幸福指数现状。

f) 现场考察:评价专家组根据数据测评结果,对幸福企业有关情况做实地调研考察。

g) 专业解读: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评价专家组可安排有关专家对企业相关人员提供幸福企业指数报告的解读,是否进行解读由企业自主决定。

7.3.4 形成“《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评价报告”。评价专家组在对企业报送的材料查阅和调研评价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标准提出综合认定意见,形成“《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评价报告”。 7.4 反馈

7.4.1 中企文委企业幸福指数评价委员会以“《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评价报告”的形式反馈给申报企业,作为企业幸福程度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

7.4.2中企文委根据企业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数值,向受评企业授予相应证书和牌匾,证书和牌匾有效期为三年。 7.5 内审备案及复审

7.5.1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采取年度内部审核备案及三年到期复审制。

7.5.2 参评企业在取得相应企业幸福指数证书和牌匾后,需要每年度根据本标准对企业幸福指数的评价

1 0

测评要求进行内部审核,形成“《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实施(内审)报告”(见附录表 E .1)到中企文委备案。

7.5.3 参评企业在取得相应企业幸福指数证书和牌匾三年到期前3个月向中企文委提交复审申请,具体程序同初次申请程序。

8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计分与排名结果 8.1 企业幸福指数

8.1.1 评价得到企业幸福指数使用百分制展现(另5分附加分),按分数高低进行横向排名,排名在前的企业幸福指数分数大于排名在后的企业,当分值相同时,采取按企业名称首字拼音排名的处理方法。 8.1.2 中企文委根据当年实际报名情况按年度分综合、单项、行业、区域等类型发布企业幸福指数报告或排名,供会员企业进行对标以及管理提升。 8.2 《企业幸福指数评价标准》排名

根据企业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数,确定的企业幸福指数排名如下:

a) 参照《中国幸福企业建设》,高于平均值,企业幸福指数前十强,评定为全国企业幸福指数建设先进单位并可成为幸福企业建设示范基地;

b) 参照《中国幸福企业建设》,高于平均值,企业幸福指数前五十强,并评定为全国企业幸福指数建设先进单位。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