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近来科研合同处理不当,进展不顺,四处受批,此记。办事之中,各种困难必然伴随,怎么办?~先顶住,不怨不尤,然后多化解,少拒绝,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来处理,积累经验多了,能立能达~
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其庶己呼。
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甚至是被人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曾国藩曾在家书中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郦波老师把曾国藩这个逆来顺受之法总结为六个字“多化解少拒绝”。
关于这个多化解少拒绝主要有三点,特别重要的内涵。首先第一个就是从那个系统的角度来看,简单的拒绝,往往会对一个系统造成破坏。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也太夸大了,曾国藩哪懂什么系统论啊。他那个时候还没有体系论,曾国藩不知道这个概念,但不代表他没有这个意识,曾国藩说,“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绑窒矣。”就是说办事的时候,这里头有许多环节他是一个整体,这里头就是一个矛盾汇集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处不通,一地方解决不好,满盘皆输,这个地方特别讲究做事的智慧方法得讲方法,不可凭意气,不能简单的拒绝了事。
逆来顺受不早屈从,是化解。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大约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争圆融,行得通也。”一个聪明人要有志向,能达就是做事的智慧,圆融,像打太板一样。讲究四两拨千斤,踢皮球不解决问题,但太板却能解决问题。太极划动四两拨千斤,是化劲。这不是避让,退缩,为哭局境界的智慧。
——书法、太极、做事有相同之处,都有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讲究圆润化解,少锋芒。首先要静心,不能急躁,所谓事勿忙忙多错,宽转弯勿触棱。定静生智慧灵光乍现办法来临。如一休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