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维护规程
入 网 设 备 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六月
- 0 -
接 册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则 ---------------------------------------------------------------------------------- 2 运行维护责任界面 ---------------------------------------------------------------- 2 故障处理及上报 ------------------------------------------------------------------- 5 ADSL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 6 以太网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 7 光纤接入网设备的维护管理 ---------------------------------------------------- 8 接入线路的维护管理 ------------------------------------------------------------ 13 测量台的维护管理 --------------------------------------------------------------- 15 WLAN无线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 16 网络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管理 --------------------------------------------------- 19
附录一:接入网设备系统中断的紧急故障处理流程框图 ---------------------------- 26 附录二:接入网维护原始记录表格 ------------------------------------------------------- 27 附录三:用户线信号技术指标 ------------------------------------------------------------- 32 附录四:缩略语 ------------------------------------------------------------------------------- 33
- 1 -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
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主要完成使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任务,是电信网中连接业务网和用户的重要部分。为有效实施对接入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特制定本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第2条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
联通”,中国联通各级机构分别简称为“集团公司”、“省级分公司”、“地市分公司”)各本地网内组成接入网的各种局(远)端设备、内置传输设备、网络终端设备、网管系统、附属设备、线路测试系统及接入网线路等。接入设备按照业务可分为窄带话音接入设备、宽带接入设备、窄宽带一体化接入设备,按照传送方式分为有线接入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
第3条 1. 2. 3. 4. 5. 第4条
接入网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保证接入网设备的运行正常,设备性能符合维护指标要求; 迅速准确地排除各种故障,减少故障引起的损失; 保证设备完整、清洁,机房环境条件良好; 合理调整设备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维护效率,合理使用维护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各级接入网维护单位和维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并结合本单位的具
体情况编写本规程的实施细则。
第5条
本规程的解释和修改权属集团公司。
第二章 运行维护责任界面
第6条 1.
接入网维护部门与线路维护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
一般来说,以接入网设备的配线架(包括内置和外置)为界,配线架以外,由
线路维护部门负责,配线架以内,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2.
对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光缆线路以光配线架为界,OLT到ONU之间的
光缆线路(包括分光器)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OLT、ONU及ONU以下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3.
对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系统:
2
(1) 光缆线路以光配线架为界,端子及端子以内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端子以外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2) 用户电缆线路以远端机房MDF为界,横列接线排内侧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该横列接线排跳线侧(包括接线排)以外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4.
对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接入系统:连接城域网汇聚层设备到局端
DSLAM的光缆,以及DSLAM到用户MODEM的线路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5.
对以太接入网系统:
(1) 城域网汇聚层至小区/大楼接入层的光缆、小区/大楼内光缆(ZAN到BAN之间的光缆)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2) 小区/大楼接入层设备(含本端光纤收发器)至楼道/楼层内的ODF架外线端子、楼道/楼层交换机(含本端光纤收发器)及楼道/楼层交换机端口到用户的五类线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6.
当接入网远端设备停电时,接入网维护部门需了解和跟踪停电情况,并及时协
调和督促恢复供电,电源动力维护部门负责油机(发电机)临时供电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第7条
接入网维护部门与其他专业(数据/交换/传输)维护部门维护责任划分:
以DSLAM、PON(OLT)等接入网局端设备上行的第一个配线架为界,该配线架以下到网络终端的接入网设备由接入网维护部门维护,配线架以上设备由其他专业维护部门负责。若配线架(ODF/DDF)装在接入网设备机房,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反之由其他专业维护部门负责。
第
维护段落的具体划分以下面三图示意为例:(各地可根据实际的组网方式
来划分维护段落)
1. 2. 3.
维护段1归数据/交换/传输维护部门维护; 维护段2归接入网维护部门维护; 维护段3归线路维护部门维护;
图一(ADSL接入):
3
图二(以太网接入):
图三(EPON接入):
第9条
集团客户接入维护责任划分:以集团客户接入联通网络的局端接入层设备
节点为界,该接入点以下的接入层设备由接入网维护部门维护,接入点以上的局端设备由其他专业(数据/交换/传输)维护部门维护,线路由线路维护部门维护。
4
第三章 故障处理及上报
第10条
故障处理是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处理故障的维护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严重故障、疑难故障应有维护部门技术骨干前往处理;如发生重大故障,维护部门负责人必须到现场指挥抢修。在故障处理的全过程,接入网维护部门与其它维护部门应始终紧密配合,直至故障消除,告警消失。
第11条
接入网维护部门发现故障时应分清故障段落、故障类型并及时通知相关维
护单位进行故障处理,在故障处理的全过程中,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指挥接入网区域维护部门进行排障,必要时协调相关维护部门紧密配合;各维护单位则应在规定时限将故障处理情况通知维护部门,使故障处理形成闭环管理。
第12条
接入网故障及故障等级。运行中的设备或系统失效,导致告警发生;电路
中断或质量降低影响使用,维护指标劣化超过门限值时,称为故障。根据影响通信的范围和时间分为特别重大故障、重大故障、较大故障、一般故障等。
1.特别重大故障:
(1)党政军重要机关、与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直接有关的重要企事业单位及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活动等相关通信阻断。 2.重大故障:
(1)接入用户通信阻断≥2万户*小时
(2)造成某个全国级重要信息系统用户数据通信中断1小时以上; 3.较大故障:
(1)接入用户通信阻断≥0.5万户*小时并<2万户*小时。 (2)造成某省级重要信息系统用户数据通信中断1小时以上; 4.一般故障:除上述三类故障以外的接入网其它故障。
当发生特别重大故障时,应上报集团运维部门;当发生重大故障时,应上报省级运维部门;当发生较大故障时,应上报地市级运维部门;故障上报的相关内容要求请参见《中国联通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公共分册部分。
第13条
为满足故障处理和日常维护需要,接入网维护部门必须按照《中国联通接
入网维护仪器仪表配置建议标准》的要求配备仪表和备品备件。接入网设备应具备可远程监控管理的网管功能并纳入网管管理。
5
第四章 ADSL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一节
第14条
设备的维护
ADSL接入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对ADSL的实时监控,对设备、系统、
电路的周期检测,对ADSL宽带接入机房的巡视和环境维护以及设备、系统电路的故障处理等,是网络监控部门的基本工作。
第15条
DSLAM设备维护测试项目及周期:
表1:DSLAM设备的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
序号 1 2 3 4 5 6 7 作 业 项 目 检查节点告警状况 记录忙时DSLAM上连交换机端口流量 备份系统配置数据 统计DSLAM设备端口占用率 设备表面清洁 机房环境清洁 包机月小结 周期 日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接入模块机房可按“季”清洁 备 注 第二节
第16条 1.
服务质量观察:
质量统计和分析
ADSL服务质量观察的主要功能是观察ADSL的服务质量、收集业务量数据
等,服务质量观察还可帮助维护人员分析、查找故障。
2.
ADSL服务质量观察收集数据见下表(具体机型可具定表格)。
表2:ADSL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方式、项目表
方式 指定的服务质量观察 随机的服务质量观察 PVC DSLAM复用端口 所有ADSL MODEM(即ATU-C) 观察对象不作规定,对ADSL系统的所有连接进行随机的服务观察 所有PVC 表3:ADSL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收集数据
序号 1 2 3 4 5 ADSL MODEM连接建立时间 ADSL MODEM连接请求次数 ADSL MODEM连接成功次数 ADSL MODEM连接失败次数 ADSL MODEM连接持续时间 收集的数据 维护测试项目 ADSL MODEM(即ATU-C) 说明 通过人机命令指定MODEM、PVC、DSLAM复用端口等观察对象 6
6 7 8 ADSL MODEM性能参数(当前连接速率、信噪比容限、功率衰减度、输出功率、最大数据速率,以及FEC、CRC、LOC、LOF、ES、HEC等事件计数器的值) PVC连接的最大速率、最小速率、平均速率 DSLAM复用端口利用率 第17条
维护指标统计管理。维护指标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一些重要指标,包括误码
性能、接通率、中继可用率等。达不到指标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并制定措施。 ADSL的指标:
(1) ADSL端口可用率:指标:≥99.9%。 (2) 中继可用率:指标:≥99.99%。
(3) 误码性能:ADSL连通时的误码率≤1×10-7。 (4) ADSL故障修复及时率≥95%。 第1
业务量统计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ADSL用户使用业务的繁忙
情况及其使用规律,通过调查及综合分析,用于调整ADSL与业务网的中继,达到疏通、平衡业务量的目的。ADSL业务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见下表。
表4:ADSL系统数据流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
序号 1 2 调查项目 忙时上行数据量(Mbit/s) 忙时下行数据量(Mbit/s) 内容 周期 数据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DSLAM复用端口输出数据量 月 DSLAM复用端口输入数据量 月 第五章 以太网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一节
第19条
设备的维护
以太网宽带接入设备主要指城域网楼宇(局域网)路由器、二层以太网交
换机、光电转换器等。
第20条 第21条
以太网宽带接入设备须具备远程监控管理的网管功能。 设备维护项目及要求。
表5:以太网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
序号 1 2 3 4 作 业 项 目 监测节点设备主控板CPU占用率 监测单板运行状态 检查节点是否有告警 统计端口占用率 周期 日 日 日 月 备 注 7
5 6
统计分析中继流量、中继占用率情况(平均和峰值)和并发用户数 检查分析设备系统日志 月 月 第二节
第22条
服务质量
以太接入网系统服务质量观察的主要功能是观察系统的服务质量、收集
业务量数据等,服务质量观察还可帮助维护人员分析、查找故障。
表6:以太接入网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方式、项目表
方式 指定的服务质量观察 维护测试项目 局侧设备接口 用户侧设备接口 主机 局侧设备接口 随机的服务质量观察 用户侧设备接口 主机 说明 通过人机命令指定主机或端口等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不作规定,对以太接入网系统进行随机的服务观察 表7:以太接入网/HPNA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收集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第23条
收集的数据 接口链路层接收的包数(及字节数) 接口链路层接收到但因各种原因丢弃的包数(及字节数) 接口链路层发送的包数(及字节数) 接口链路层发送但因各种原因丢弃的包数(及字节数) 主机接收到的包数(及字节数) 主机发送出的包数(及字节数) 主机发送的广播(多播)包数(及字节数) 以太接入网业务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可参照下表,各地市公司可根据具体
情况制定统计细则。
表8:以太接入网系统数据流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
序号 1 2 调查项目 忙时上行数据量(Mbit/s) 忙时下行数据量(Mbit/s) 内容 ZAN交换机输出数据量 ZAN交换机输入数据量 周期 月 月 数据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第六章 光纤接入网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一节
8
PON综合接入系统
第24条 PON综合接入系统的日常维护包括实时监控,对设备、系统、电路的周期
检测,对设备安装机房的巡视和环境维护以及设备、系统电路的故障处理等。日常维护测试分为实时监测和周期维护检测。以不中断业务的实时维护监测为主要维护手段,并结合进行必要的周期维护检测。
第25条
无源光网络(PON)宽窄带综合接入系统是一种光纤接入网技术。与传统
有源光网络(SDH、PDH)比较,PON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采用无源光分路器/耦合器(Splitter/Coupler)作为光分支部件,这样构成的物理网络是一种不含有源电子器件的点到多点的网络。目前主流PON综合接入系统根据采用的技术分为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表9:EPON/GPON主要技术对比
技术标准 数据封装 使用波长 线路速率 分路比/传输距离 管理维护能力
第26条
PON系统由局端设备OLT(光线路终端)、ODN(无源光分配网络)、用
EPON IEEE802.3 基于以太网帧 上行1260-1360nm 下行1480-1500nm 上行1.25Gbps;下行1.25Gbps 1:32分路比下20KM 1:分路比下10KM SNMP、扩展OAM GPON ITU G.984系列 基于GEM帧 上行1260-1360nm 下行1480-1500nm 上行1.244Gbps;下行2.488Gbps 1:分路比下20KM 1:128分路比下10KM SNMP、OMCI 注:传输距离根据光模块的不同类型和实际线路质量还会有所不同 户端设备ONU/ONT(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组成。OLT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网络的互联接口,并实现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ONU/ONT负责向终端用户提供所需的业务接口。ODN负责连通OLT与所属的ONU/ONT,为OLT与ONU/ONT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
第27条
PON采用WDM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为了分离同一根光纤上多个用户
的来去方向的信号,采用以下两种复用技术:下行数据流采用广播技术,上行采用TDMA技术。这种共享光纤的特点使PON 接入网能大量节省光纤和局端光收发设备。
第2
PON的一点到多点网络中,从中心点(OLT)到任何一个远端用户点(ONU)
的最远距离,不能超过产品的最大逻辑距离指标。这使得PON网络最大传输距离的确定不能象有源光网络那样,只简单地根据光发送功率、接收灵敏度来计算决定,最大逻辑距离主要取决于PON 系统帧结构的设计、光模块类型、最大分支比、最大容量。
9
第29条 PON网络中的任何一条光通道的损耗,不能小于最小容许通道损耗(最大
发送功率和最低接收灵敏度之差),以至于接收光信号大于饱和值(过载点)。若较短的光通道预算出现这种损耗太小的情况,需调整跳纤增加衰耗或外加光衰耗器,但应注意上下行方向过载点可能不同,调整情况也可能不一样。即:
TxmaxRxmaxILPONTxminRxmin
第30条
分光器的级连数量,也应根据EPON 网络的实际情况决定。因为光通路
中串接的无源分光器会带来较大的损耗,因而在一条光通路上分光器级连一般不超过2个。
第31条 影响:
1. 2. 3. 4. 5.
造成激光器发射功率剧烈波动; 对接收机产生干扰;
降低模拟信号的信噪比,在模拟CATV系统中导致视频信号失真; 造成数字系统的误码率升高; 对激光器造成永久损伤。
对于数字传输系统,一般发射功率不高,反射产生的影响较小。但对模拟链路上的光反射主要产生在各个活接头处,光反射过大会对系统产生以下
第32条
的CATV系统,由于发射功率很高,如果反射损耗太小(反射光太强),将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即使暂时没有CATV业务,考虑将来可能的发展,也要尽量使所有光通路的反射损耗符合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要求。
第33条
光通道反射损耗主要在接头处发生,熔接点的反射可以忽略,主要考虑活
接头。一般情况下,活接头尽量使用APC类型。常用的两种活接头的反射损耗如下表:
表10:常用的两种活接头的反射损耗 连接类型 UPC APC 第34条
最小值(dB) 最大值(dB) 50 65 55 70 分路器(光耦合器)具有可逆性,即用作分路器(下行)和合路器(上行)
时,两方向的损耗应几乎相同。为了适应将来可能传输有线电视的发展需求,要求分路器具有对光波长的透明性,即应能支持1310 /1490nm 和1550 nm 波长区内任意波长的信号传输。
第35条
OLT节点应配置双上联链路,OLT上联端口和主控板也应按照热备份配置,
10
实现负载分担和冗余保护功能。
第36条
全省同型号PON设备软硬件版本以及补丁版本应保持一致,对于因版本
缺陷导致的升级需求应向集团运行维护部报备。
第37条
对于安装在楼道和其他非标准通信机房无蓄电池供电条件的ONU设备,
应注意观察和统计断电引起的故障情况,及时协调和督促恢复供电,同时关注网元网管的断电告警能力。
第3
PON综合接入系统维护测试项目及周期参见下表:
表11:PON综合接入系统维护项目及周期
维护作业项目 1.1 监控网元告警 1.2 网元配置数据备份 1、设备远程维护 维护内容要求 周期 重点监控重要以上级别告警,对于发送/接受光功率、误码、光模块温度、供电电压、电流等光链路检测参数,应通过网日 管设置合理的告警门限,在性能劣化造成业务故障之前,通过超门限告警提前发现问题。 备份设备配置和数据库文件,保证网元突发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月 通过网管查询或登录网元查询(也可通过设置门限告警随时提示),主控板CPU占用率取值范围是0%到100%之间,正1.3 检查OLT主常运行期间主控板的CPU占用率应小于70%。 当保存数据控板CPU占用率 或对Flash进行写操作时,CPU的瞬时占用率会升高,但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0s。 1.4 检查OLT上行端口流量 1.5 检查网元系统时间 周 通过网管查询或登录网元查询,当流量过大,及时提示扩容。 周 通过网管查询或登录网元查询,确认网元系统时间和标准时间相差是否超过10分钟,若超过需要同步网元时钟。 CPU占用率检查、磁盘空间整理、病毒查杀. 备份网管数据,保证网管系统突发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季 月 月 2、网管维护
2.1 系统检查 2.2 网管数据备份 11
3.1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3.2 清洁机柜防尘网 3.3 检查风扇运行 3.4 检查ODN光纤连接 3.5 检查线缆标签 3.6 检查电源线缆 3.7 环境检查和清洁 3.8 防雷接地检查 1、设备声光告警正常; 2、空槽位应安装有假面板; 3、单板上未使用的接口应有保护帽(塞); 包括机柜底部和机柜门上的防尘网。 检查设备风扇和网络箱(室外柜)风扇的运行状态 季 季 季 3、设备现场维护 1、分光器安装应牢固; 2、尾纤不应有弯折; 季 3、光接头安插应牢固,未使用的光接口和尾纤接头应使用保护帽保护; 按照台帐核对线缆上的标签是否整齐清晰准确,若标签有异常或脱落,应及时整改。 电源线若出现老化,连接点腐蚀,绝缘层被破坏或导通不良时,需进行更换。 包括环境温湿度检查。PON楼道设备环境恶劣,应特别重视环境、设备机柜表面和配线架清洁,检查墙体是否漏水、通风口是否堵塞、跳纤和设备扩容施工是否符合规范等。 检查交流电的地线连接是否可靠,接地电阻值是否达到要求。 季 季 月 季
第二节
第39条
窄带PON和IDLC系统
窄带语音的PON属于无源光网络(PON),在端局一端所使用的设备称为
光线路终端(OLT),远端的设备称之为光网络单元(ONU),是各种用户光电信息及电光信号转换的设备,只承载窄带业务。IDLC即综合的数字环路载波系统,是第二代数字环路载波系统DLC,属于有源光纤接入网。
第40条 窄带PON及IDLC系统通用维护测试项目及周期参见下表:
表12:窄带PON及IDLC系统维护作业项目和周期
序号 1 2 3 4 5 6 5 维护作业项目 检查节点告警状况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检查V5接口及2M链路状态 检查传输系统状态 网管系统检查 电源及机柜检查 设备表面清洁 维护内容 检查各设备性能数据和网元登录情况 配置数据备份,磁盘整理、查杀病毒 防雷接地检查,风扇检查 接入模块机房可按“季”清洁 周期 日 日 日 日 月 月 月 12
6 机房环境检查和清洁
第41条
月 窄带PON/IDLC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方式、项目及收集数据可参照下表(具
体机型可具体指定表格)。
表13:窄带PON/IDLC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方式、项目表 方式 指定的服务质量观察 维护测试项目 电话用户 V5.2中继线 V5.2接口 所有呼叫 随机的服务质量观察 V5.2接口承载通路分配成功的始发呼叫 V5.2接口承载通路分配成功的终结呼叫 观察对象不作规定,对PON/IDLC系统的呼叫进行随机的服务观察 说明 通过人机命令指定用户、中继线、V5.2接口等观察对象 表14:窄带PON/IDLC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收集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第42条
收集的数据 V5.2接口呼叫连接建立时间 V5.2接口呼叫连接请求次数 V5.2接口呼叫连接成功次数 V5.2接口呼叫连接失败次数及原因 V5.2接口呼叫连接持续时间 V5.2接口呼叫连接占用的中继 窄带PON/IDLC系统话务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可参照下表,各地市公司可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统计细则。
表15:窄带PON/IDLC系统话务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
序号 1 2 3 4
调查项目 平均每户话务量 (ERL) 忙时呼出话务量 (ERL) 忙时呼入话务量 (ERL) CPU占用率 内容 忙时平均每户发话话务量 忙时平均每户受话话务量 V5.2中继线呼出话务量 V5.2中继线呼入话务量 忙时占用率 周期 半年 季 季 周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数据 第七章 接入线路的维护管理
第43条 目和测试周期。
13
接入网用同轴电缆暂定由各地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维护指标、维护项
第44条 接入网用同轴电缆的主要技术要求。接入网用同轴电缆使用温度范围为-
40℃~+60℃,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16:接入网用同轴电缆主要技术要求(20℃)
序号 1 1.1 1.2 2 2.1 2.2 2.3 标准屏蔽电缆的最大 直流环阻(Ω/km) 特性阻抗(Ω) 结构回波损耗(dB) ①项 目 规格代号 标称内导体直径及偏差(mm) 标准屏蔽电缆外径(mm) 要求 59 6 主要结构尺寸 0.810.008 6.100.20 1.020.010 6.900.20 1.290.013 8.100.20 1.630.015 10.1610.25 7 11 主要电气特性 223 152 102 71 5 ~ 200MHz频率范围内,752 5 ~ 1000Mhz频率范围内,≥20 4.00 29.10 2.66 22.97 ≥63 ≥80 直流1500v,1min 5000MΩ·km 主要机械与环境性能 3m长的无外护层电缆试样试验后应无水渗出 3m长的电缆试样试验后应无填充复合物滴出 经专门设计的阻燃电缆应能通过单根电缆和成束电缆燃烧试验 15D 1.87 18.44 1.25 15.31 衰减(dB/100m), 频率5MHz 2.4 频率1000MHz 2.5 2.6 2.7 3 3.1 3.2 3.3 3.4 渗水 电缆滴流 耐燃烧性 最小弯曲半径 第45条
屏蔽衰减(dB), 频率55MHz 频率1000MHz 介电强度 绝缘电阻 ①注①:其它中间频率的衰减和屏蔽衰减及详细要求见YD/T7-1997《接入网用同轴电缆》。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要求包括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对称电缆链路
主要验收要求和综合布线中的系统光缆链路主要验收要求。
表17:对称电缆链路的主要验收要求
序号 1 2 3 项目 频率(MHz) 最小近端串音衰减(dB) 最小衰减/串音1.0 54 4.0 45 4.8 40 10.0 39 7.5 35 16.0 36 9.4 30 要求 20.0 35 10.5 28 31.25 32 13.1 23 62.5 27 18.4 13 100 24 23.2 4 最大衰减(dB) 2.5 - 14
比(dB) 4 5 6 7 最小回波损耗(dB,暂定) 最大环阻(Ω) 特性阻抗(Ω) 传播时延(Ω) 18 18 18 15 15 40 100(或150)±15 1.0 10 10 10 注:表中只列出了5类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要求值,1到4款要求应优于所列数值连成的折线。对称电缆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技术要求见YD/T926. 表18:光缆链路的主要验收要求
序号 项目 1 1.1 1.2 1.3 1.4 2 3 水平布线(100nm) 建筑物主干布线(500nm) 建筑群主干布线(1500nm)① 整个光缆布线系统 回波损耗(dB) ≥26 ≥26 — 模式带宽MHz(km)) — 衰减(dB) ≤2.2 ≤2.7 ≤3.6 单模光缆 1310nm 1550nm ≤2.2 ≤2.7 ≤3.6 850nm ≤2.5 ≤3.9 ≤7.4 ≤11 ≥20 >100 ≥20 >250 要求 多模光缆 1300nm ≤2.2 ≤2.6 ≤3.6 注①:单模光缆建筑群主干布线距离可延长到2500m。光缆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技术要求见YD/T 926 第八章 测量台的维护管理
第46条
测量台既是受理用户申告的窗口,又是组织故障查修的主要生产调度环
节。必须把为用户服务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管理,全面作好各项业务工作。
第47条 第4
各本地统一建立集中测量系统,实行集中受理、测试、派修及管理。 用户机线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的定期测试。根据测试项目、内容、周期和
工作量,制订每个测量员每月、每日的测试计划,每日的测试计划一般均应当日完成,特殊情况当日难以完成的,也必须完成全月测试计划。
表19:测量台日常维护、测试项目和周期
序号 类别 1 项目 119、110中继线拨测(、消防、医疗、交通等紧急特种业务例行拨测、并做测试记录) 周期 日 备注 2 3 4 测试 用户机线设备的测试 专线用户的测试 季度 测试内容为断线、混线、绝缘不良、串电、杂音等 测试内容为断线、混线、绝缘不良、串电、杂音等 半年 日 维护 保证工作室地板、座椅卫生 15
5 6 7 8 9 10 保证微机表面、操作台干净、整洁 对环境及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保证配线架横直列端子清洁、电缆走线整齐、干净 保证配线架无松动配件、直列保安单元告警系统良好 核对专线用户的用户资料及号线资源 核对用户原始资料(用户卡片户名、地址、号码、设备号、配线架等)应与微机资料相同
日 日 月 年 年 半年 第九章 WLAN无线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一节
第49条
设备的维护
为适应电信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WLAN系统应当运用不中断业务的监测方
式,实现全网的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和集中管理,进行必要的周期检测,以实现网络的有效监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改善系统的运行效能。WLAN系统运行维护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使其运行服务质量能够满足用户业务使用时的需求。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及主要工作内容:
1.
保证设备的完好,设备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维护技术指标及各项服务指标符合标准。
2. 3. 4. 5. 第50条
搞好网络优化,保证网络服务区内有良好的通信质量。 迅速准确地排除各种通信故障,保证通信畅通。 搞好全程全网的协作配合,共同保证联网运行质量。 负责新设备、扩容设备的入网质量把关。
WLAN宽带接入设备主要指AP(接入点)、AC(接入控制器),AP分为
瘦AP(集中管理型)和胖AP(控制型)。瘦AP作用是在AC设备的控制下组网并提供WLAN接入服务,AC的作用是管理下挂的瘦AP,各个瘦AP统一通过AC配置管理,并由AC实现以下功能:安全策略、入侵防御、RF管理(动态信道分配、干扰检测和避免、负载均衡、功率控制等)、服务质量(QoS)和移动性。胖AP的作用是完成满足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接入业务所要求的无线接入功能,不需要AC。
第51条
WLAN无线接入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进行对AP 无线接口参数的配置
16
(包括SSID、信道选择、SSID隐藏、安全加密相关参数、发射功率参数、QoS相关参数配置等);对用户接入、最大用户数进行配置;对设备所在机房进行巡视和环境维护以及故障处理等维护操作。
第52条
为保证无线宽带版本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各级维护单位应建立无
线宽带版本管理的资料档案,版本变更后应及时更新记录。在版本适应业务需求的前提下,为保障无线宽带系统运行稳定和维护管理方便,全省同一应用的相同厂商同一系列的设备/系统应使用一致的软件版本。
第53条
无线宽带热点可参照基站分级模式进行分等级维护管理,对在网运行的所
有热点根据接入用户量、业务流量、用户投诉量和热点覆盖区域的重要程度及对网络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类。各本地网维护部门须加强高等级热点区域内AP地监控管理和网络优化,体现高低等级热点间的差异化维护处理。
第54条
各地市分公司须加强AP资源信息管理,信息至少包括AP型号、AP机身
码、版本升级记录、发射功率、上联网络信息、所属工程项目名称、到货日期、开通日期以及实体位置信息等。
第55条
WLAN接入设备的维护检测项目和周期:
表20:WLAN接入设备日常维护、测试项目和周期
项 目 1.1告警检控和性能监控 1、设备远程维护 1.2网元配置数据备份 1.3AC主控板CPU占用率 1.4忙时AC上联链路流量 2、设备现场检查 2.1主设备工作情况检查 描 述 除每日监控外,要求每月一次对AP设备的告警情况进行分析,对重要告警频繁或重启频繁的AP设备进行检查和更换 备份设备配置和数据库文件,保证网元突发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上联流量长期过大时,注意提示扩容 周期 日、月 月 周 周 主设备工作情况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备工作指示灯季 检查;设备工作温度;网络线接触情况检查;电源线接触情况检查;设备集成天线垂直安放是否符合要求。 17
2.2天馈线系统检查 台风地震后应立即检查.天馈线系统检查分两个方面: 1) 通过室内分布覆盖系统进行覆盖的,主要结合PHS网络优化工作中天馈线系统检查进行,日常巡检中,检查接头连接是否良好即可; 2) 通过单纯AP覆盖的,检查天线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如定向天线的主瓣是否不在原有主覆盖区、全向天线是否垂 直安装等。天线、抱柱的稳固程度. 检查是否有阻挡物、新的无线设备等,如果有,需要及时调整设备安装位置。 季 2.3无线信号设计覆盖的自由空间有无遮挡 2.4电源检查 季 台风地震后应立即检查.电源模块的检查工作包含:电源季 工作指示灯;电源工作温度;电源相关连接部分是否牢固;机架电源、蓄电池的工作电压 观察设备接地端是否牢固,确保良好接地。 空调器、照明、灭火器检查和空调过滤器清洁 季 月 2.5接地情况检查 2.6空调器、照明、灭火器检查和空调过滤器清洁 2.7设备和机架表面清洁 3、网管系统
3.1系统检查 3.2网管数据备份 CPU占用率检查、磁盘空间整理、病毒查杀. 备份网管数据,保证网管系统突发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季 月 月 第二节
第56条
服务质量
各地市网络维护责任部门应负责对当地WLAN网络的7*24小时设备监控,
提供网络和服务质量数据,制定并执行无线宽带日常维护和作业计划,负责当地WLAN接入故障处理,对WLAN运行质量进行分析,并进行网络的优化。
第57条 标的定义:
(1)
AP设备月可用率:1-当月所有AP不可用总时长/所有AP月工作总时长 ≥90%,其中AP设备不可用是指:因网络连接中断、停电或AP自身故障等原因导致的用户无法正常通过这些AP接入城域网的状态。 各运行维护责任部门应定期对WLAN系统运行质量指标进行统计。主要指
18
(2) (3) 故障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AP故障修复及时率:≥98%。
AP故障修复时长根据不同地影响程度要求修复时限如下:
故障描述 发生通信异常中断的AP数量 规模达到200台 本地全部AP异常中断通信 单个热点中有10个以上AP通信异常中断 高等级热点(高吞吐量、VIP客户) 单AP异常通信中断 低等级热点的AP通信异常中断 通信未中断,但使用质量明显下降 12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故障处理 时限 6小时 注:热点等级高低可由各地网络运行维护部门与市场部门共同决定。
第十章 网络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管理
第一节
第5
通 则
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通信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通过贯彻维护规程和维护指标体系,使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全程全网的通信优质安全畅通。各级运行维护部门应指定专人专岗负责接入网质量管理工作,并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第59条
质量管理的内容:通过对通信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检
查接入网设备的日常维护质量、设备运行质量和网络综合服务质量,发现质量隐患,采取预防措施,不断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
第60条
接入网设备的维护管理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
则,建立集团公司、省级分公司、地市分公司、接入网维护部门、区域维护站五级质量监督检查组织,形成接入网的质量监督检查体系。
第61条
各级质量组织和成员必须秉公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执行检查、记录
和报告制度如因玩忽职守导致问题失查,造成后果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节
第62条
质量统计与分析
服务质量观察、质量统计分析及业务量管理是接入网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
19
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服务质量、可接入率情况和业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疏通业务量和提高可接入率的具体措施。
第63条 1.
服务质量观察。
接入网系统的服务质量观察的主要功能是观察系统的服务质量、收集业务量数
据等,服务质量观察还可帮助维护人员分析、查找故障。
2. 3.
服务质量观察计划和周期由各级主管部门安排进行。
服务质量观察有指定的和随机的两种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
质量统计分析,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包括接通率、中继可用
第条
率、硬件故障率等。达不到指标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并制定措施。维护指标统计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接入网维护部门接通率中继可用率硬件障碍率等是考核评定是否达到指标要求?否质量分析对策比较规定的质量指标值批准计划实施是否达标?是否 第65条
接通率是反映接入网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接通率应通过
接入网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对从接入网设备中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计算、汇总得到。接通率调查周期和时间可采取随机抽取或固定忙时。(本节接通率指网络接通率)
1) *100%。
2) 3)
IDLC系统网络接通率=(V5.2接口承载通路分配成功次数/试呼次数)*100%。 ADSL系统MODEM接通率=(训练成功次数/训练次数)*100%。
PON系统语音业务网络接通率=(V5.2接口承载通路分配成功次数/试呼次数)
20
4) 以太接入网系统接通率=(成功接收的包数/接收到的总包数)*100%。
业务节点与接入网的中继可用率:
第66条 1)
PON系统中继可用率=(可用的至各业务节点出中继数/实开的至各业务节点
出中继数)*100%
2)
IDLC系统中继可用率=(可用的至各业务节点出中继数/实开的至各业务节点
出中继数)*100%。
3) *100%。
第67条
质量统计具有时效性,每月末统计当月的质量情况,各级应保证统计工作ADSL系统中继可用率=(可用的至业务节点出中继正常时间/统计时间(年))
的及时性,要严格按规定时限报送上级单位。
第6
质量统计具有准确性,各级统计的数据应真实、准确、不允许弄虚作假,
报表须经各级主管负责人审核。
第69条 失。
第70条
各级的质量分析采取定期的质量分析报告或质量分析会的方法。当发生通质量统计表格应按年度装订成册、归档管理、不得抽取、拆散、涂改或丢
信阻断和严重故障等重大质量异常时应立即调查,及时分析。
第71条
对通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按责任段落,限期处理;对本单位无法解决的问
题,应以书面形式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72条
质量分析会要做好记录,质量分析记录表要装订成册,保存一年。
第73条 质量分析周期:接入网维护部门(区域维护站)每月一次,地市分公司每月一次,省级分公司每季一次,集团公司每季(半年)一次。
第74条 量分析会。
第75条 1. (1) 加以解决;
(2)
对区域维护站自查结果与发生的通信阻断进行分析,提出防止故障和缩短故障
质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了解下属单位的质量情况,不定期参加下属单位的质
区域维护站:
及时分析上级单位对本维护站质量检查结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措施
历时的具体措施;
(3)
通信质量指标如有下降或未达标,应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1
(4) (5) 2.
检查上次质量分析会指定措施的实施效果;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提高质量的措施和计划。 接入网维护部门:
(1) 分析总结上级单位质量检查或本单位自查的结果,对查出问题制定、落实解决措施;
(2) 对严重故障、通信阻断进行分析,吸取教训,采取必要措施;
(3) 对上级下达的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逾限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和计划;
(4) 对下级提出的关于通信质量、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应讨论分析,制定出解决办法,并及时给与答复;
(5) 检查上次质量分析会制定措施的实施效果; (6)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下一周期的工作重点。 3.
地市分公司、省级分公司:
(1) 分析总结上级单位对本公司检查或本公司自查的结果,对被查出的问题制定措施落实解决;
(2) 对严重故障或通信阻断组织分析,吸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 (3) 对接入网主要通信和维护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工作重点; (4) 对下级提出的关于设备维护、通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讨论分析,制定出解决办法,并及时给与答复。
4.
集团公司:
(1) 分析全国接入网设备的质量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下阶段工作重点,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
(2) 分析全国各省每季上报的统计情况,找出主要经验和问题,提出改进方向; (3) 对各省公司报送的文函中有关影响通信质量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和回复。 第76条
业务量统计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接入网用户使用业务的繁忙
情况及其使用规律,用于调查及综合分析,用于调整接入网设备或与业务网的中继,达到疏通、平衡业务量的目的。
第77条
接入网业务量统计的范围是:语音用户的话务量,数据用户的数据流量。
第三节 质量监督检查
22
第7 第79条 1.
各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所属单位进行质量检查。 接入网区域维护部门(站)检查内容与周期:
检查内容:
(1) 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2) 维护作业计划及上级交办的工作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 故障处理工作是否及时、准确、彻底,故障历时是否超过维护技术指标的规定,对遗留、疑难问题是否能及时反馈;
(4) 各种原始记录、报表登记是否齐全、准确,有否缺项、漏项,故障派修记录和测量室用户申告记录是否相符;
(5) 是否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6) 机房防火及机房管理的各项制度是否认真贯彻执行; (7) 有否因违反操作规定,造成或尚未造成通信阻断或严重故障。 2.
检查周期:每月一次。
接入网维护部门检查内容和周期:
第80条 1.
检查内容:
(1) 区域维护站作业计划是否经上级领导审批,并认真执行按时完成;
(2) 通信设备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接入网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各种测试设备、终端设备、仪表设备是否完整;
(3) 各级下达的各项质量考核指标(可接入率、中继可用率、用户线的申告故障修复及时率等)是否达标;
(4) 维护站主任、专职或兼职的质量监督检查、质量统计分析、话务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定期进行质检工作和质量分析,并将存在的问题、分析意见、改进措施及时上报;
(5) 维护站中是否发生人身安全、通信阻断和严重故障。 2.
检查周期:每月一次。
地市分公司检查内容和周期:
第81条 1.
检查内容:
(1) 接入网维护部门对上级下达的质量考核指标是否达标;
(2) 部门主任、技术主管、质量检查、质量统计人员中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质检工作执行情况(检查工作按计划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有分析,有措施,有专人负责);质量分析会是否及时召开,是否及时上报,要求上报的项目是否齐全,内容正确;
23
对存在的问题是否有分析、有解决措施;
(3) 对维护站上报的问题是否及时解决,接入网维护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否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 对接入网维护部门所属的各区域维护站的抽查内容可以抽查全部项目或抽查其中的部分项目。
2. 次。
第82条 1.
省级分公司检查内容和周期:
检查周期:每月对接入网维护部门检查一次,每季度对每个区域维护站检查一
检查内容:
(1) 各项质量指标是否达标;
(2) 接入网是否畅通,故障处理是否及时,有无通信阻断和严重故障; (3) 各项维护管理制度及上级文件执行情况;
(4) 质量监督检查和质量统计分析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是否做到及时处理维护部门上报的问题,对省公司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否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5) 维护人员素质及培训情况。 2.
检查周期:对省会分公司的检查:每半年一次;对地市分公司的检查:每年一
次;对区县分公司的检查:每年作不定期抽查。
第83条 1.
集团公司检查内容和周期:
检查内容:
(1) 是否认真贯彻执行信息产业部有关维护管理工作、质量监督检查、质量统计分析的有关文件;
(2) 是否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完成了维护质量指标。
2. 公司)。
第84条 1.
对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
检查周期:每年至少抽查五个省(包括省会分公司、地市典型分公司、区县分
各级质检人员应详细记录检查内容的发现的问题,对检查情况作出总结分析,
提出处理意见,需被查单位改进的应有书面通知,需上级主管部门处理的问题及时上报。
2. 3.
质量检查项目应纳入质量考核。
被查单位要认真配合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并及时将
24
改进情况反馈给检查部门。
4.
各质检部门对检查中重复出现的问题,要求被查单位限期解决,对限期内仍未
解决又无正当理由的要追究当事人和直接领导的责任。
25
附录一:接入网设备系统中断的紧急故障处理流程框图
值班人员发现系统中断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及时排除,并将原因报告本公司通信值班室及主管生产的领导是是否外部原因(如电源空调)?否系统是否正在自动恢复?是系统自动恢复成功?否否通知本部门技术负责人和本机型维护专家并报告本公司值班室暂不做任何操作,观察系统自动恢复的结果是协助技术负责人或维护专家处理障碍并作记录是本单位技术负责人或维护专家是否赶到现场?否系统恢复否?是否准备好必要的手册,备件和工具,尽可能保存中断前两小时的各种信息,准备好二套最新的系统备份软件继续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将结果反馈到公司通信值班室处理遗留障碍,显示设备和外围设备的运行状态校正系统时间,尽快恢复丢失的配置数据按手册上(上机主管部门认可的)的步骤人工装入备份软件是装入成功否?否备份软件与厂家联系(或向支援中心联系),在厂家(和省技术支援中心)指挥下,排除障碍分析原因,上报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是将中断前二小时系统运行的各种信息和处理障碍的全过程报告给厂家系统恢复否?否结束
26
附录二:接入网维护原始记录表格
附表1:作业记录表
作 业 记 录 表
单位: 记录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日 时 分 至 日 时 分 班次、工号 工作内容 项目
备注
27
附表2:接入网系统再启动或加载记录表
接入网系统再启动或加载记录表
单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再启动 原因 自动 人工 时间 历时 加载 类别 自动 人工 处理 结果 处理者 备注 填表者 单位负责人 级别 28
附表3:接入网设备、中继故障处理记录表
接入网设备、中继故障处理纪录表
单位: 记录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故障来源 申告 告警 检测 硬件故障或电路故障 故障电路板名称及序号 所属机架号 所属子系统或模块 更换电路板序号 中继电路名称 故障现象 受理者 处理者 对方 我方
29
发生时间 修复时间 历时 软件故障 其它故障 处理经过及原因 备注 发现者 附表4: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________________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被检查单位 制表时间: 年 月 日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检查日期 检查结果 解决措施 上级质检部门意见 注:分公司运维部和接入网维护部门根据质量监督检查内容、周期汇总表要求分别填写相关内容
30
附表5:故障派修单
故障派修单
单位: 时间: 年 月 日 流水号 用户地址 故障号码 联系电话 用户名称 故障类别 模块号/基站号 配线线序 网元名称及编号 终端类型 分线箱(盒)线序 派修时间 故障原因 复测员 派修员号 故障点 受理时间 修复时间 故障历时(分) 备注 查修员 注明:对于无线用户,故障类别为故障现象描述。
31
附表6:故障派修管理表
故障派修管理表
单位: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派修单数量 消障回单数量 未消障回单数量 错派数量 漏派数量 未消障回单原因 签字: 完成修复时限的派单数量 未完成修复时限的派单数量 重要用户修复数量 重要用户未修复数量 转派数量 超修复时限原因 重要用户未修复原因 遗留派单的处理情况 用户对故障修复的查询情况及意见 领导意见并签字
附录三:用户线信号技术指标
用户线条件
在下列用户线条件下应能满意工作: 1、 用户环路电阻
允许用户环路电阻达1800Ω(包括话机电阻),特殊情况允许达到3000Ω,馈电电流应不小于18mA.
32
2、 用户线线间绝缘电阻
用户线线间绝缘电阻>=20000Ω。 3、 用户线线间电容
用户线线间电容<=0.7uF。
附录四:缩略语
ADSL AsymmetryDigitalSubscriberLine
AN AccessNetwork ATU ADSLTransceiverUnit AU AdministrativeUnit COT CenterOfficeTerminal CPN CustomerPremisesNetwork DDF 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s FWA FixedWirelessAccess HPNA HomePhonelineNetworkAlliance IDLC IntegratedDigitalLoopCarrier MDF Main Distribution Frames OD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s OLT OpticalLineTerminal ONU OpticalNetworkUnit PON PassiveOpticalNetwork SNI ServiceNodeInterface UNI
UserNetworkInterface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接入网
ADSL收发单元 管理单元 局端设备 用户驻地网 数字配线架 固定无线接入 家庭电话网络联盟 综合数字环路载波 总配线架 光配线架 光线路终端 光网络单元 无源光网络 业务节点接口 用户网络接口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