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了解的中国未来教育十大发展趋势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研判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今日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发展的总体安排、社会的变化、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自身演变的规律,可以预判未来中国教育将有十大重要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更加广泛
在教育领域,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2.教育培养目标转向能力培养为主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将加以调整。现在我们都在谈素质教育,但其实教育的现状是:仍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交界处,占有两种教育的色彩。孩子们被要求多才多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着应试教育的考卷。
而在未来,随着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测我们的教育目标会转向能力培养,培养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3.混合式学习更加普遍
混合式学习是指面对面式的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
混合式学习汲取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比单纯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更有效,在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方法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记录跟踪等有突出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的突出优势,在许多发达国家,混合式学习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形态和发展趋势。
我国学校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比例,推动混合式学习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物质条件,实践中,有些学校也已经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这对于提高我国学校的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预测在未来,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之一。
4.学生的培养将更加个性化
因材施教是自古以来的教育理想之一,也是最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在未来的我国,对学生的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培养将越来越普遍,这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5.学习更以学生为中心
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已成为大的发展趋势。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需要学生在学校教育时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这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
同时,互联网的大发展也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已经极大丰富,未来还将更丰富,这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外,混合式学习也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总之,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教学模式的转变都要求学习更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6.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千百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是主导者和知识传授者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教师角色的分工更加明显,二是教师将主要承担起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直接的知识传授。
随着信息技术的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混合式学习日渐普及,学习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大部分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要承担起为学生订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角色,将起到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领者的作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这和传统上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7.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发生改变
孩子学英语,要从小开始抓起。明白了这几大“”,相当于寻找到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努力方向。相信基于对英语学习形势的明确清晰的认识,加之孩子们的认真努力,老师们的严谨负责,我们的孩子定会在英语学习之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丰厚果实!
一是从千校一面到个性发展。我国初等教育已经基本上普及,高等教育也开始进入普及化时代,人们未来的教育需求将从教育需要的满足向追求更好教育的方向演进,所谓的更好教育就是适应每个学生特点的教育,在教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期望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学校,这必然要求学校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求。
二是学校的组织模式将更加弹性灵活。随着学生的培养更加个性化,学校的组织模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学校将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安排和活动安排,组织层级也将相应减少,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体系将日趋扁平化。
因此,在未来可以预见我国学校的组织模式也将发生变化。
8.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人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日新月异,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社会需要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以满足职业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将带来终身学习的普及,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信息技术与终身学习深度融合呈现出双向互动新趋势,也在推动继续教育转型升级。
终身学习不但要求人们从学校毕业后继续学习,也要求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要求学校更加培养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9.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发展
当今世界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许多领域都在日趋国际化,教育也不例外,各国认识到了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及对其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举措促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趋势,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日趋频繁,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办学模式日益呈现国际色彩,这种趋势在我国也已经日趋明显。
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也日趋扩大,全国经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500余个,其中本科1200余个,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约45万人,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150万人。
根据全球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既定的对外开放,可以预判,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发展。
10.民办教育将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预见民办教育将迎来大发展,主要的理由有三点:
一是私立教育的大发展是世界性趋势。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的私立教育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教育民营化的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由社会力量举办、运营和提供经费。
二是我国对民办教育的发展采取了鼓励的态度。《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方针。《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放宽办学准入条件、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同等资助、落实税费优惠等激励民办教育发展的种种措施,已经形成了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利好的环境。
三是我国社会需要民办教育的大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这个主要矛盾体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教育领域的矛盾,不但需要公办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也需要民办教育的大发展。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可以预计,在未来,我国民办教育将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