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设时期伟人事迹三篇
新中国建设时期伟人事迹1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守军防备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成功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藏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胜利。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坚韧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险关头,他毫不迟疑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开拓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新中国建设时期伟人事迹2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很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高校桥梁专业的讨论生,很快以优异的成果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自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终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当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打算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事回到国内,开头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宏伟壮丽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筑的。
新中国建设时期伟人事迹3
朱自清是清华高校教授,的文学家。抗日战斗结束后,美国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方法在中国猎取了很多,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逼。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许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非常不满,抵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专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污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救济',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峻的胃病,身体特别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常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削减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专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由于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要实行直接的行动,就不应躲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愿领带污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