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17卷第2期 2017年3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U ̄NALOFHINANMA&gMEDIAVOC?gFIONAL ANDnn{NIcALCOLLFGE V0l_17 No.2 Mar.2O17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及其对策研究 王娥娥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网络平台介入到政治生活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影响决策和相关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为实现公 民规范化网络政治参与,应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网络技术建设,提高公民网络知识水平,推进网络政务 公开。 [关键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454(2017)02—0072—04 [DOI]10.16261/j.enki.en43—1370/z.2017.02.叭8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政治一方面为我 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开辟了广泛的前 景,另一方面又给现实政治生活领域带来了一 也有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实现人民民 主的途径、普通民众的参与权以及无产阶级实 现民主的标志这三个方面来理解政治参与。因 些负面效应。但是网络作为实现公民政治参与 的技术手段,其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判断和导向 功能,所以为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健康、有序地 此,政治参与是普通民众合法有序地参加政治 生活,并影响整个政治体系的行为,它是公民 实现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 发展,我们应从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各方面现 实条件进行改进,使得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我 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通过信息通讯技术 实现民主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或个人 意见等的交流和反映,主要形式有在线竞选、 在线选举、在线调查、被选举人和选举人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和特征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参”、“与”都 的电子交流、在线立法、在线政务公开和公众 参与等等。”n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征, 有“参加”的意思,中国古代的“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就成为政治参 与的重要特征,另外政治参与的目标和形式显 得更加直接化和技术化,使得政治参与更多地 与当今意义上的“参与”具有重大区别,古代 是指君臣一起为政治决策的出台而出谋划策, 现代的政治参与最早是西方学者对选举过程和 是依赖自己、依靠网络行使民主权利,使直接 民主成为可能。 行为的研究。后来与行为主义一起,政治参与 [收稿日期】2017—02—18 [作者简介】王娥娥(1991一),女,甘肃庆阳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一72—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一是参与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于传统政治 参与来讲,网络这一政治参与渠道具有直接性、 及时陛等特征,手机、电脑等上网工具可以让 人们及时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及时了解自己 关注的信息。这种政治参与成本很低,首先, 在家休闲时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脑表达自己的意 见,出门在外手机成了必备用品,不论是通过 流量还是无线网都可以及时便捷地参与其中; 其次,不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人们一般都是 在休闲时刻关注这些;最后,最让公民省事的 就是再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去相关部门了解有关 信息,节省了更多的体力和精力。 二是参与效率相对较高。随着信息化时代 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参与变得更容易, 交际圈变得更宽广。在网络时代,公民可以借 助网络平台,对相关国家机关表达自己的见解 和建议,使得人们能够在网络平台中与国家机 关进行直接的交流。有关民生大计或公共 的消息,会立即传到全国各个地方,有关国家 利益等问题也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例如此次 萨德事件,一天之内举国上下抵制韩货。 三是参与手段与途径的多样化。网络为公 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新途径和新形式,如:各种 网络传媒、丰富多样的网络论坛以及微博等等。 互联网作为崭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普通大众正 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尤其作为青年朋友, 他们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接受能力强,政 治参与热情高涨,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网络政治 参与的中坚力量,网络参与也呈现出广泛性、 主动性特点。因此,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重 要的政治参与手段和途径。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 (一)网络传媒 网络传媒,就是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电脑 手机等移动终端,将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 进行传播。网络传媒实际上就是以网络为载体 进行信息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 其公开性和共享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的 公开性是指在其内容方面可以容纳任何信息, 在其来源方面,社会中的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 以成为它的信息来源。因此网络媒体可以充分 利用这些资源增强他们的吸引力,广大人民群 众可以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来,为国家的制定提 供最切实际的看法和观点,使国家公共出 台后更具有执行力度。 (二)网络论坛 网络论坛或网络政治论坛是公民在网上进 行政治参与的又一重要渠道,人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兴趣点进行直接交流与沟通。我国最早的 政治论坛是“强国论坛”和“统一论坛”,这 些平台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为广大人民 群众提供了网上讨论国家政事的平台。网络论 坛可以以个人观点为中心,针对这一主题不同 参与者进行讨论和沟通,形成一定的压力, 从而影响对的制定,同时可以有效地 监督的实施。 (三)微博 微博英文名为Webolg,是个人通过在网 络上开通个人主页的形式,发布每日更新、日 志等信息的活动。与网络论坛相比较,微博更 像是自己私人活动空间,论坛是征集所有人的 意见和看法,而微博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 交流的互动形式,博客的申请注册简单方便, 与现在人手一个、QQ号一样。因此以 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为特征,被广大网友接纳, 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又一重要形式。 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生活的 正负效应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效应 首先,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网络 参与丰富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传统政 治参与大多都是人与人直接性的交流与沟通, 这种政治生活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比如交通 不便、精力不够、时问不充足导致很多政治意 见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递到相关机构,而网络时 代的到来,不论是从技术层面来讲、还是操作 层面来说都是对以往政治参与渠道的拓宽,网 络作为最新的媒体,为方便、快捷、准 确地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并且随着科 技的发展一个更加成熟的网络平台会展现在人 一73— 们的面前。 其次,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监督。拓宽了政 治监督的渠道,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拓宽了 人民监督的途径,相比较传统监督而言,人们 进行监督更直接、更便捷。以往的监督层层传 递,而这个信息在这过程中有一种损耗效应, 就是说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的或 人为的因素而丧失原有的真实性,这样一来人 们的辨别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情况就 会被蒙蔽。而网络虽然具有虚拟性的特征,但 是信息提供者为了营造好自己的信誉,大多数 情况会提供准确的信息,政治参与者也会直接 接触或面对被监督者,这样就会提高监督质量。 (二)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负 面影响 首先,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现象突出。网 络信息的虚假性,也称为网络谣言,指的是“个 人或集团为了实现特定政治需要,以国际互联 网络为传播媒介,在没有事实根据或虽事出有 因但在传播过程中却严重失真的情况下,对政 治人物或政治集团进行有意诬陷、攻击和诽谤 的政治传言。”伫 上面提到网络信息相对于传 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正确性要高很多,但也不 是完全可信,有部分不法分子赚取暴利,会传 递虚假信息以搏人眼球,这样就会导致网络政 治参与者被欺骗的现象产生。汶川地震的时候, 人民群众正在众志成城抢险救灾时,一个网名 叫“来生还比你快”的人在网上散布谣言,说 汶川地震是美国一手制造的,当地警方已经锁 定嫌疑人,并于14日在山西运城抓获。像这 种网络谣言,对人们政治参与具有很大的负面 影响,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追逐利益,制造谣言、 蛊惑人心,对网络环境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 其次,“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数字鸿沟” 是指由于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不同 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 程度上会造成网络政治参与的两极分化,对于 熟练掌握电脑知识的人来说,的确给他们提供 了良好的参与政治的渠道,但好多人由于不懂 得使用电脑或者说缺乏相关知识,他们只能作 为一个旁观者,更甚者连是否有网络政治参与 一74一 这一说都还不清楚,所以这一巨大差异就摆在 我们面前。归根结底,这是由政治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而引起的。 四、实现公民规范化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性思考 (一)完善相关法律 作为政治参与的主要提供者,在强化 网络安全和规范网络秩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就要求 要尽快创建适合网络运行的法律法规,规 范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 要实现网络 政治参与的公平公正首先就要制定相关法律法 规,互联网的正常有效运转需要有关法律的保 障,人民在网上的言论自由以及网络环境的净 化也需要相关法律作支撑,我国在1996年发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 联网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又通过了《互联 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这些相关法律法 规的出台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秩序,但还要注意 到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还少之又少,应该根据现 有条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为人民自由安全的 表达意见保驾护航。 (二)加强网络技术建设 由于网络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任何信 息都会传到网上供人们浏览阅读,不乏有部分 有害信息也会流入网站。为此,必须建立一套 相关的信息过滤或净化系统,在信息流入之前 由这个系统进行删选过滤,目前常用的有路由 器过滤,关键词过滤等方法,利用这些进行过 滤是对电脑的配置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因此要 针对网络信息复杂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升 级和改造,包括加强防火墙的隔离筛选能力, 将不良信息隔离屏蔽;引进先进的过滤筛选系 统,提高系统对关键词的甄别能力,及时排除 诈骗信息。 (三)提高公民网络知识水平 “数字鸿沟”根本原因是因为国家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不均匀导致的,那么 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广大网民,提高自身 的文化水平尤其是熟练运用网络的水平就显得 (下转第113页) 且家长对学习软件的购买也很有市场。调查数 【参考文献】 据显示,每一年美国在购买教育软件上的费用 【11 郭力平.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MI.上海:华东师 不少于4100万美元。而我国的情况与之相反, 范大学出版社,2007:40. 多年来,我们在硬件上的投入远远高于软件。 [2] 庞丽娟,夏靖,孙关红.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弱 近些年,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幼儿 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研究D].教育学报,2010 教育软件,例如“小水滴课堂”就是其中一类 (5):50—55. 幼儿园教学软件。另外,还有许多网络上的幼 [3】 Fred Rogers,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教公众平台、APP等,例如常见的中国幼儿 ofYonngChildren.TechnologyinEar ChildhoodPrograms 教育网、幼儿教育装备信息公众号等。可是,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8【EB/O ̄. 这些教育教学软件及网络公众平台所能承载的 【2016—12—20].http://Ⅵ『、vW.Whitehouse.gov. [4] 莫里森.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王全志,译. 教育资源有限,且购买费用较高。面对这样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5. 情况,我们对国外优质教育软件的引进不失为 【5]Howad P.Parette,JackJ.Hourcade,Jenny M.Dindli, 一种好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结合幼儿教 et a1.Using clicker 5 tO Enhance Emergent Literacy 育的实际情况,增加教育软件开发这方面的投 niYoungLeanrers o].Ea ChildhoodEducj,2009(36): 入,研制出自己原创且性价比高的教育软件, 355-363.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育软件的数量和 [6] 万超.美国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启 质量。 (责任编辑远扬) 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上接第74贝) 尤为重要了,为此也加快了基础信息建设 比较早,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信 的步伐,加大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助,最明 息公开制度。美国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 显的就是各乡镇都设有信息服务站,让民众能 就要求联邦将政务公开。因此我国在建设 够在家门口随时了解随时参与网络活动;另外 文明民主的国家时,政务公开制度应该也是必 要加强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意识,让广大参与 然要提上日程,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政务公开提 者真正了解政治参与的便捷和优势,增强自身 供了方便的途径,应该抓住机会让公共信息和 的责任感;部分地区接受信息能力差,对这些 公共权力放在阳光下,同时也拓展了人民的监 地区的人要进行相关的倾斜,加大投入力 督范围,符合我国性质,更有利于国家实现伟 度,加强网络知识普及,使网络知识大众化、 大复兴。 (责任编辑远扬) 普遍化。 (四)推进网络政务公开 [参考文献】 “信息公开制度是指主动或被动将 [1】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 其掌握的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信息予以 学出版社,2006:40. 公开的相关法律规定。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实 [2】 张雷.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U】.政治学 施,是民众化的重要标志,不仅有利于公众对 研究,2007(2):22—24. 信息的了解和把握,增加的透明度, [3】 刘雅静.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发展研究U】.理 更有利于民众进行监督,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 论研究,2010(12):50—53. 。” 民众参与政治活动,必须要了解真 【4】 李尚旗.从民间到: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U】. 实的信息,西方国家政务公开制度完成的 中国青年研究,2010(3):36—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