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内能》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的 B.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

粒 D.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2.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

小 D.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5.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 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 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 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 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6.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 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 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 “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7.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 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 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 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8.“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 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B. 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 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D. 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9.“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煮粽子的过程利用做功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B. 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 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

*

10.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 给试管加热,水温升高 D. 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1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 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 D. 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12.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强 B. 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C. 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D. 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13.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水 酒精 ×103 ×103 水银 沙石 ×103 】 ×103 煤油 冰 ×103 ×103 铝 铜 ×103 * ×103

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 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105J 14.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B.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 C. 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D. 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

二、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共17分)

15.涮火锅是巴中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走近美食街远远地就能闻到火锅的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涮火锅时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食物内能的。

16.银川北塔湖公园景色优美,空气淸新。小红在湖边散步时闻到了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同时小红感觉湖边比周边更凉爽,她想到的原因有:水的比热容________沙石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水要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吸热等。

17.湖南省罗富县有一长达27 km的连续下坡山区公路,有经验的老司机在下坡前往往先在汽车的各个轮胎上浇水,防止在下坡时因连续刹车使轮胎和刹车片过热,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大的特点,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将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18.热熔胶是一种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粘合剂,使用时先用热熔胶加热使其熔化,再凝固来粘合物体。用如图所示的一款热熔胶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________现象。热熔胶被胶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力。

19.如图,是加热烤肠的情景,增加烤肠内能的方法是________;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是因为石头的比热容比铁________.

.

20.部分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较大,为了保护秧苗在夜间不被冻坏,人们常在傍晚往农田中灌水,白天再将水放出,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较大的特性。如果让2000kg的水温度下降1℃,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c水=×l03J/(kg·°C)]

21.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大家饮用烧开后的水.用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将5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热量________ J.[水的比热容c水=×103J/(kg•℃)].

22.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________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________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空2分,共22分)

23.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

24.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加热时间/min * 温度/℃ 水

沙子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______相同.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 (4)沙子在~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________之比相等.

四、计算题(共2题,25题9分,26题10分,共19分)

25.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500kg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由原来的20℃升高到40℃.水的比热容C水=×103J/(kg•℃)求:在这4h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

2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4:1,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它们加热,(设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则乙的被甲和乙吸收)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甲的比热容为×103J/(kg·比热容是多少?

答案

一、选择题 1. C

解: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A符合题意;B、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B符合题意;C、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不符合题意;D、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分析】(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A

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指蔷薇的香味扩散到院子当中,是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现象,A符合题意;B.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的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与分子运动无关,B不符合题意;C.人面桃花相映红是指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与分子运动无关,C不符合题意;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运动的相对性的知识,与分子运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3. D

解: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4. D

解:由图象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减小,则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增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减小,则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增大.

5. D 解: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故ABC错、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及分子动理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进行解答. 6. C

解:A、花气袭人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因为分子运动更剧烈导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A不符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合剂中的甲醛也会有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胶带揭下纸上的错字,是人施加外力的结果不是分子间的斥力导致的;C错误,符合题意。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当分子间的间距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7. C

解:如图,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的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塞子从瓶口冲出,此时气体对塞子做功(即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8. D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A不符合题意;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C.拌凉菜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9. B

解:A、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提高了粽子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符合题意;

C、剥开粽子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子叶上,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C不符合题意;

*

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10. C

A、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B不符合题意;

C、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符合题意;

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1. C 解:

A、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故A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故B错误;

C、水的比热容最大,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故C正确;

D、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种类不同,状态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故D错误.

(

故选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水的比热容大,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12. C

解:A、实验中,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较弱,故A错误.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B错误.

C、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说明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C正确.

D、由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由于比热容不同,并且初温相等,则当末温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可结合Q=cm△t进行判断. 13. D 解:

A、冰的比热容比水银的比热容大,故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故A错误;

B、水和冰是同一物质,水变成冰后比热容变化了,由此可知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变化了,故B错误;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在白天有太阳光照射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情况下,海水升温较慢,而陆地的沙石比热容小,升温就比较快,则岸边沙石的温度比海水的温度高,故C错误; D、水吸收的热量:Q=cm△t=×103J/(kg•℃)×2kg×50℃=×105J;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四种物质比热的大小;根据Q=mc△t分析判断各选项正误. 14. B

解:(1)由题知,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故C错;(2)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故B正确;(3)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长,乙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4)根据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它的比热容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错. 故选B.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在图象中,取相同的加热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确定两种液体末温大小关系,得出两种液体的升高温度的大小关系,再利用吸热公式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大小关系.

此题考查的是利用图象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得到正确结论的前提是读懂图象提供的信息,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二、填空题

15. 无规则运动;热传递

解:我们能闻到火锅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涮火锅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火锅的内能。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热传递。

【分析】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6. 扩散;大于;蒸发(汽化)

闻到了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的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湖水不断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空气温度降低。

(

故答案为:扩散;大于; 蒸发(汽化) .

【分析】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17. 比热容;升高

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水温度上升得比较低,水吸热本领强,即水得比热容大。所以用水来做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即这些内能转移到水中,使得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比热容;升高.

【分析】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8. 扩散;引

由分子动理论知道,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剧,所以,热熔胶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热熔胶被胶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

【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9. 热传递;大

解:加热烤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烤肠的内能的;

由题意可知,利用这种石头来制熟面饼,这主要是利用了石头的比热容比铁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热的情况下,其温度升高比较慢,且散热比较均匀的特点. 故答案为:热传递;大.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比热容小的物质来讲,同样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很快,这也是我们利用的主要特点之一. 20. 比热容;

水的吸热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利用放热和吸热,根据比热容计算放热为𝑄=𝑐𝑚𝛥𝑡=4.2×103𝐽/(𝑘𝑔·℃)×2000𝑘𝑔×1℃=8.4×106𝐽。 故答案为:比热容;×106.

【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利用水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计算放热的多少。 21. 热传递;×106

解:(1)用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中,水从火焰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103J/(kg•℃)×5kg×(100℃﹣20℃)=×106J. 故答案为:热传递;×106 .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22.小于;2

第6min物体吸收的热量比第8min吸收的热量少,所以第6min时的内能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根据AB段吸收的热量和CD段吸收的热量相同、Q吸=cm△t、△t1=2△t2得c1= 2 c2. 故答案为:小于;2。

【分析】加热时间越长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根据吸收热量相同、温度变化量的关系、Q吸=cm△t求解。 三、实验探究题 23. (1)天平 (2)相同;质量 (3)温度变化;甲 (4)控制变量法

(1)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需要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同,还需要记录实验时间,所以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天平。(2)为了保证在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实验中应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两种液体加热;且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应控制液体(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的初温相同且质量相同,然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因为加热时间代表吸热的多少,所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由实验数据知,在吸收相等的热量时,甲温度升高的低,而乙温度升高的高,根据 𝑄=𝑐𝑚𝛥𝑡 可知,甲液体吸热本领强,即比热容大。(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吸热的多少,是转换法的应用;实验中分别控制加热器相同、两种液体的初温和质量相等,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分析】对比热容这一物理量的理解,我们要能够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得出我们需要的知识,涉及到温度计的使用(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平齐,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器壁和底部,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控制变量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及转换法(通过观察液体温度的变化来研究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应用. 24. (1)18 (2)吸收的热量

1

(3)解:

(4)沙子受热不均匀 (5)质量

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18℃.(2)小杰选用了两个火焰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3)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如图:

(4.)由于沙子在~内受热不均匀,会导致沙子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5)根据Q=cm△t可知,Q=k△t中的k=cm,则有k1=cm1 , k2=cm2 ,

∵ 𝑘 = 𝑐𝑚 ,∴ 𝑘 = 𝑚 ,即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质量之比相等.

2

2

2

2

𝑘1𝑐𝑚1𝑘1𝑚1

故答案为:(1)18; (2)吸收的热量;(3)图象如上图;(4)沙子受热不均匀;(5)质量. 【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2)为了使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实验中,要用两个火焰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3)在图象中找出表格中的数据所对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4)沙子受热不均匀,会导致沙子的温度变化不均匀.(5)根据Q=cm△t可知,Q=k△t中的k=cm,据此推导得出结论. 四、计算题

25. 解: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质量m=500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103J/(kg•℃)×500kg×(40℃-20℃)=×107J。 答:在这4h内水吸收了×107J的热量。 【分析】利用 Q吸=cm△t 求得 水吸收的热量 .

26.解:已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为4:1,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

由图形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升高了40℃,乙升高了20℃。 根据Q=cm△t得,

c甲m甲△t甲=c乙m乙△t乙 , c乙=

c甲×m甲×△t甲m乙△t乙 = 0.42×10

3

J/(kg⋅℃)×4×40 20

=×103J/(kg⋅℃).

【分析】结合图像得出有用信息,结合热量计算公式Q=cm△t计算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