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音乐-日本音乐
前言-关于日本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侧。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岛4个大岛和约3900多个小岛组成。
日本在公元4世纪中叶成为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国达到鼎盛时期,其势力扩及朝鲜半岛南部。公元5年通过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封建的集权国家。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直至19世纪德川幕府崩溃,日本长期处于封建社会。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割据的幕藩,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1947年5月实施新,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资本主义议会内阁制国家。
日本的人口有1.2617亿(1997年)。主要为大和族,北海地道区约有2.5万阿伊努族人。日本的宗教以神道和佛教较盛行。
19世纪日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根本的变革,这些变化和变革有1868年日本政体的更替所引起。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他是个励精图治的和皇帝,他要求及政治权利于一身,逼迫最后1位幕府辞职,他通过恢复统一的皇权,从而对国家进行改革,对外开放是明治维新1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对日本音乐的发展也10分重要,19世纪末西方音乐大量涌入日本也是这样的改革另1种结果。
日本在近代,主要是以封建制度贵族与武士阶级为社会的主要阶层,但到了19世纪,这样的制度阶层逐渐瓦解,倚靠商业和手工业生存的资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阶层,而资产阶级在音乐生活中也逐渐嬴得了较强的地位,除了封建贵族社会的音乐文化以外,资产阶级的音乐文化业已日益重要起来,到了明治维新,他终于决定性的形成了今天日本音乐的面貌。这1发展与使用有了新功能的古老传统乐器相联系,特别是3味线成了德川晚期的代表性乐器,3味线传于中国的3弦,在日本,3味线大多用于民间的通俗音乐,作为独唱的伴奏乐器,江户时期,3味线和戏剧联系在一起成为木偶剧、歌舞伎及艺妓歌唱代表性的乐器。
延续至19世纪的江户时代的音乐生活带着封建领主和武士社会的印记,严格的家元制度,不仅统治着音乐和音乐家,同时也统治着其它所有的艺术,在此制度内,世袭师承的封建原则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上,也贯彻在艺术家的社会等级中。家元就是,代表1个绝对的权威,1种流派,某种音乐,在江户时代,所有日本国民的都分成各种阶层和阶级,所以不仅音乐家各有其家元,每一个阶层和阶级各有自己的音乐。例如:贵族喜欢古典的宫廷音乐-雅乐 Gagaku,武士阶级喜好能剧,一般市民喜爱3位线乐曲,而农民渔民船夫有个有自己特有的音乐类别。当然现在固有的家元制度和阶级逐渐瓦解,当我们仍然会就原来的阶级分类来研究日本的传统音乐。
日本音乐的一般特征
1. 音高与音阶
基于中国音乐的3分损益理论系统,日本音乐将1个8度分成12个半音,而西洋的平均律系统,也对现在的演奏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各种类型的音乐和乐器,并不是使用统一的音高与音阶型式,在koto与3位线音乐中,主要是用阴与阳两种5声音阶,前者
为D, Eb, G, A, Bb,后者为D, E, G, A, B,
2. 音色
日本人对于音乐的品味,喜好较广泛的音色变化,尤其在音乐中,对于许多没有特定音高的音色非常重视,例如在吹奏尺八的时候,开始的气音,代表着风吹树叶摇曳的声音,非常的考究,
3. 旋律和声
日本的旋律种类繁多,10分难以归纳,一般而言,常常会对短小的动机反复,乐曲结束的乐段,常常是重复开始的乐段,某些特定的动机,在其戏剧音乐中,会代表特定的角色、意义或气氛,这一点与19世纪西方华格纳的乐剧所使用的主导动机雷同。在大多数的声乐当中,有10分浓厚的装饰音,如以下的例子:此外日本音乐旋律喜欢使用4度,也是常见的特色,不同乐器合奏合唱是以异音齐奏的方式。
4. 形式
最常见的日本音乐形式有类似于中国的序-破-急3个步骤,叙指的是乐曲开始的乐段,接下来的破,速度逐渐增加,急乐曲的速度达到最高点,只有在终了前才将速度慢下来。
日本音乐的各种形式
皇室宫廷音乐-雅乐 Gagaku
日本的雅乐主要源自于中国唐代的宫廷音乐,在公元7世纪的大化革新,基本上就是1个唐化运动,日本与中国的积极交流,中国的音乐家被编入日本的宫廷音乐机构之中,从此唐代的音乐成为日本宫廷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9世纪末期,开始有了左方乐和右方乐的区分,左方乐是唐乐使用笙、琵琶、koto和圆柱状的羯鼓,右方乐是高丽乐,不使用弦乐。
12世纪时,大名(贵族)和其中间所选出来的将军,把日本变成了1个封建国家,这时雅乐就逐渐失去了他的重要性,由于雅乐过分要求与天皇的宫廷典礼相一致,自然没有办法得到武士和将军的认同,到了19世纪初,许多雅乐的音乐家和舞蹈家,宁可改行从事市民阶级的的音乐舞蹈职业,雅乐在宫廷音乐极盛的奈良时期拥有数百名的音乐家和舞蹈家,但到了这个时候以缩减成规模很小的乐队了。
当明治天皇与1868年重新恢复王权,他也努力恢复具有庄严形式的古老宫廷典礼音乐,并为雅乐设立了皇室宫廷专属,14年甚至在巴黎博览会中,展出1套完整的雅乐资料、乐器、表演服装及其它有关记载。
武士的乐剧-能剧
能剧是日本独有的音乐戏剧,它是1种由吟诵, 歌唱, 舞蹈和乐器演奏组成的戏剧。在六百多年前镰仓时期(宋朝)由具有民间特点的传统因素所构成,能剧的构成开始与两种基本的戏剧:散乐、田乐,前者是1种杂技和滑稽表演的组合,由印度传到中国再传到日本的,后者乃是1种出于本土的滑稽舞剧。
能剧的内容包含了3个部分:utai-具有节奏吟诵般的演唱;mai-具有艺术风格的舞蹈;hayashi-音乐,指的是由乐队演奏的器乐。与西方戏剧相比较,能剧是非常短小的,1个晚上的表演通常包含了5个作品,能剧的乐队很小,笛子是唯一的旋律乐器,更重要的是有3种鼓:太鼓、大鼓、小鼓。
中产阶级的歌舞表演-歌舞伎
歌舞伎的兴起与能剧的衰落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虽然各武器在时期世纪就从木偶剧演变而来,但是一直到19世纪前夕才逐渐成形,早期曾经有女子演出的歌舞伎,但因为流于城市寻欢作乐的场所,而遭到禁止,直到今天见仍然以男演员扮演所有的角色。歌舞伎吸收了能剧和木偶剧一些特质,而成为一种歌唱、对白、器乐和舞蹈融为一体的戏剧形式。歌舞伎的音乐由一些单独的作品组合而成,并不完全出于同1个作家,独唱者是以长歌或者是吟诵的方式来演唱,独唱由乐队伴奏而主要的乐器是3味线。
尺八 Shakuhachi
尺八是竹子所做成竖吹的管乐器,也就是中国的洞萧,尺八曾经是拖钵和尚使用的乐器,此外无主的武士-浪人,也曾经使用他,在日本西化以后,尺八音乐叶吸收了一些西方的风格,其中道雄宫城所写的春之海,是为筝和尺八所写的杰作
筝 koto
koto同样是源自于中国的乐器,长1点8公尺13条琴弦,早期用在雅乐之中,但从17世纪开始,koto也用在独奏的音乐中,18世纪起,对于3味线接合成为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筝曲:即是为筝所写的音乐,成为19世纪各种不同的编制的室内音乐最重要的
题材,通常分为许多段dan,大致上是1种轮6曲式。(30-20, 3’33, Rokudan6段,3味线:筝:尺八的合奏音乐)
3味线 Shamisen
3味线是日本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16世纪从琉球岛传入,他的祖先是中国的3弦,顾名思义是有3条弦,不同的是共鸣箱使用猫皮或狗皮而不是蛇皮,演奏的时候使用拨子,由于3味线具有强而有力的表达能力,1是戏剧音乐主要的乐器,不论是木偶剧、歌舞伎都有使用,3味线在18和19世纪成为艺妓的典型乐器,艺妓用3味线伴奏其短小的艺术歌曲-称为短歌kouta
日本的宗教音乐
神道教音乐
日本最古老且最重要的宗教-神道教是对鬼神和祖先的崇拜,任何1个村庄和城市都设有神社,他没有固定的礼拜,通常也没有专职的神职人员,在各种祝福消灾而举行的仪式上,仪式的音乐丰富多采,当然在神道教与佛教紧密结合的日本,很难区分两者的差别。神道教节日matsuri都要以礼神乐为点缀,这些日子都是民间的节日,包括庆祝新年,立春、仲夏和秋冬两季的庆典,这些庆典音乐通常为3名鼓手和1名笛手担任
日本的民俗音乐
日本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非常丰富,在各岛之间都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比较古老的民间歌谣主要在某些固定的职业团体被视为了劳动歌曲和职业性的歌曲,大多以齐唱的方式,到了19世纪,3味线被用于民间歌曲,一些以爱情和社会为题材的新民歌才由短歌体裁中发展出来,传统民歌每一段有4行,其中前3行每行7个音节,最后一行为5个音节,用3味线伴奏
此外民间木偶剧在19世纪起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由业余流动的木偶表演者演出的木偶剧通常在露天场地表演,主要是在节日中演出,有时候也在平时演出,和的木偶戏(布袋戏)十分雷同
流行音乐
日本由于西化的很早,受西方影响的流行音乐历史较早,有些甚至影响早期光复前后的音乐
结论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帝国主义的侵略与2次世界大战的仇恨挡不住两国同出1脉的文化根源,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日本一方面全盘西化,另一方面却在文化的保存上下了极深的功夫,唯有珍惜自己既有的文化,才能对外来的文化有融会吸收更新创造的能力,日本在文化上,先受到中国的影响,后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始终是1个文化的输入国,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得他们成为世界上最进步的国家,一般人都知道,日本人在极为贫乏的物质条件下,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事实上,他们对于文化出版方面的功夫,深度和广度都令人不得不佩服,这也许就是日本文化最值得世人学习的地方
日本音乐起源于一种古代的传统,这种传统的源头有民间音乐以及来自亚洲的影响,它们包裹在历史的演变当中。日本音乐还包括冲绳的音乐传统以及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和虾夷人的传统。
宫廷音乐(“雅乐”)
宫廷音乐受到先前亚洲音乐的影响。在这种音乐诞生之前,那些亚洲的音乐在日本的宫廷里演奏了已经1000年。宫廷音乐由三种音乐作品构成:一种是唐乐,据说属于中国唐朝音乐的风格。第二种是独乐,据说是从朝鲜半岛传入。第三种是本土创作的与神道教的仪式有关的音乐。宫廷音乐还包括一小部分日本本土的民歌催马乐,但是已经被改编成优雅的宫廷风格。
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在奈良时期(710–794)从亚洲传到日本。平安时期(794–1185)这些音乐风格被整理为两个分支,唐乐和独乐,并且由贵族以及那些属于世袭行会的专业乐师演奏。镰仓时代(1185–1333),军人统治兴起,宫廷音乐在宫廷的表演衰落下去。但是这种传统在贵族的官邸里得到保存,并且由于京都、奈良和大阪地区的三个乐师行会的努力而得到保存。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行会的乐师聚集到新的首都东京。今天供职于皇宫音乐部门的音乐家们大多数是8世纪形成的行会乐师的后裔。
宗教音乐
日本宗教音乐中最为著名的例子是神道教仪式上的那些音乐。现存最早的关于神道教音乐的叙述保存在太阳女神尼寺姬(Amaterasu)的神话中。这个太阳女神被他的弟弟激怒,她就将自己的光隐藏在岩洞天宫的岩洞。最后是女神尼野乃尊演的舞蹈以及伴奏音乐把她吸引出来。这个神话模仿了召唤神灵来观看表演进而重新复活社区的习俗。
宫廷神乐“御神乐”与乡村神乐“里神乐”(sato kagura)不同,后者包括范围广泛的特定地区和神社的音乐。乡村神乐在节庆时候能够听到,乐师们用横笛和各种各样的鼓为他们的歌曲伴奏。
琵琶(琵琶)、筝琴(琴)、长笛(“尺八”)和三味线
短颈的琵琶、筝琴和尺八都是7世纪时候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用来演奏宫廷音乐的几种乐器。三味线是一种三根线的弹拨琵琶,是6世纪中从冲绳引入的乐器的基础上改进的。
这些乐器加上横笛(“SINO笛”)和大大小小的鼓,构成了日本传统音乐的合奏。
短颈的琵琶
四弦琵琶
宫廷音乐中,毕瓦演奏出简单的音型,为宫廷音乐中的旋律乐器伴奏。虽然毕瓦从来没有用来进行过独奏,但是有记录表明,四处活动的演艺者用它来为故事的讲述伴奏。从13世纪开始,这种故事讲述的保留节目是《平家物语》(The Tale of the Heike),这是一个关于平氏军人家族被源氏家族的长篇故事。琵琶是一种用很大的拨子弹拨的四根线的琵琶。
筝琴
早先的筝琴只有5根弦后来是6根弦,大约一米长。 奈良时期(710–794),有2米长有13根弦的筝琴从中国传入并且在宫廷合奏中使用。 齐特拉琴用泡桐木制成,每根线都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弦柱,弹奏的时候使用带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的拨子。 左手调整音高标准和音色。
三味线
三味线原来是与江户时代的歌舞伎和木偶戏一道使用的。她是冲绳三弦(“三线”)的一个变种,由多种大小不等的样子,长度从1.1到1.4米不等。三味线为歌唱者作伴奏,
基本音调由歌唱者决定。结果,三味线乐谱表示的是音程而非音调。
长笛(“尺八”)
尺八是带有吹口的直吹的乐器。公元7世纪的时候他像中国原型一样,具有六个口,但是现在只有5个,四个等距离地排在前面,一个在背面。17世纪后期,尺八被佛教禅宗的云脂派使用, 作为精神的科目。
民歌
日本民歌分为四个基本类别:宗教歌曲,例如神道教音乐和佛教的“盆”Bon 歌舞;劳动歌曲,例如插秧歌曲或船工歌曲;聚会时候的应时歌曲,例如婚礼和葬礼;儿童歌曲,包括代代相传的传统歌曲(“童歌”warabe uta)和20世纪时著名诗人和作家创作的歌曲。
每逢中秋时候盂兰盆节,许多日本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日本人,伴随长笛和鼓的节奏,载歌载舞,欢迎祖先的神灵来到人世。民歌习惯上使用三味线、鼓和横笛进行伴奏。声音的处理倾向于强烈而激昂,多用滑音和长长的经过句停留在一个音节上,以及其它效果例如高声尖叫。本州岛北部的轻快而且基调明亮的歌曲是这方面的代表。 在冲绳岛的民歌里,音阶结构上特点为大三度和第七和音,加上强烈而抑扬顿挫的节奏。伴奏音乐的是琉球的三弦。
阿姨努音乐,如同阿姨努的其它方面一样,与日本其它部分迥然不同。阿姨努歌曲的最古老的形式,“由咔”(Yukar), 是一种关于图腾神灵和祖先英雄的长篇叙事诗。 乐器包括萧、皮鼓以及一种琵琶。
。
西方音乐来到日本
明治本着把日本音乐现代化的目的,在学校里引进了西方音乐。1879年,一位曾经在美国学习过的井泽修二Izawa Shuji命令用排除第四和第七大调的五声音阶的旋律创作歌曲。他把音乐家创造出来的这些歌曲加以编集,加上西方类似音调结构的曲调,作为教科书指定全国的学校使用。随着五声音阶的普及,它成为商业音乐的一个类型的基础。
另外一个在日本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西方音乐乃是进行曲。 明治将进行曲引进,是作为现代化的一个措施。早期的例子是\"《美也、美也》 (Lord Miya, Lord Miya),这是用进行曲改编过来的传统曲调。 这首曲调后来在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当中以及萨利文的轻歌剧《天皇》当中得到反响。另外一个直接影响的例子是《拔刀队》 (bared sword brigade旅),这是歌颂军团丰功伟绩的歌曲,借鉴了比才的《卡门》的曲调。
本土歌谣(“演歌”)
1874年日本的第一个政党成立,呼吁全国议会直接选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向来被禁止公开演讲的政治家们,用写作诗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见解,歌唱者走街串巷,出售这些歌曲。这是本土歌谣的起源。
表演者自己逐渐地从街头政治鼓动家演变为领取报酬的专业歌唱家。 在无线电和照相机普及之前,“演歌”歌唱家乃是音乐出版的主要媒介。现代“演歌”中绝大部分关于失恋
的,并且逐渐成为20世纪日本流行音乐的一个主要传统。曲调中的忧伤和震颤是“演歌”的显着风格,被认为是歌谣曲的一个分支。
日本流行音乐的诞生(“歌谣曲”)
第一个真正的歌谣曲是《喀秋莎之歌》。由中山振平用五声音阶创作,松澄子演唱的这首歌曲将托尔斯泰的《复活》改编成戏剧并且在1914年上演。歌谣的演唱者们在街头巷尾演唱这首歌,这首歌还是第一个大量出售的唱片。1921年,中山创作了《船夫小曲》,后来这首歌曲就成为流行音乐创作的模范。20世纪20年代唱片工业成为一个成型的产业,流行音乐被当作一种商品来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音乐被积极地传入日本,但是那种忧郁的音调仍然是主流。从40年代开始的40年里面,这种风格的首要歌唱家是三空云雀。
新音乐以及其后
在二战后全盘引进美国音乐之后。 面对摇滚和拉丁音乐等流行的音乐类型影响的扩大,传统的日本流行音乐守住了自己的阵地。70年代,在Bob Dylan等民间歌唱家的影响之下,年轻一代音乐家出现了,他们演唱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自己用吉他伴奏。这种所谓的新音乐的发展突飞猛进,到九十年代-也就是大约乙烯唱片被音乐光盘取代的时候-日本流行音乐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0%以上,虽然人们仍然十分关注欧美音乐,并且欧美音乐的乐迷们仍然非常忠诚。 另外,卡拉ok现象有助于日本流行音乐向亚洲其它地方传播。一些日本音乐家例如坂本龙一在海外拥有大量的追随者。
西方古典音乐在日本
20世纪早期已经有许多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日本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数之多足以吸引欧洲表演者的注意,他们有的访问日本举行独奏或者举办音乐会。1926年新音乐交响乐团成立,并于1927年开始定期表演。1951年这个交响乐团改名为NHK交响乐团。今天这个乐团有NHK广播公司主持,是日本领先的交响乐团。1950年以来,日本现代音乐协会每年举办一次音乐节,刻意推动音乐创作。
战后著名的作曲家有团井熊, 他根据日本民间故事写出话剧《夜晚的鹤》(1952; Evening Cranes);弓隅十郎受到禅宗神秘主义的影响,写了一些交响音乐片段;武满取是先锋派音乐的创作者,他为电影写作,世界知名。许多日本音乐家曾经有过国外学习的经历,例如指挥家小泽清二、钢琴家高藤绿和小提琴家内田满子, 都在国际上建立了很高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