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择 主动实践
综合实践课课程顺应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近几年来,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课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用融合的方式确定活动内容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及班团队活动,校本活动非指定领域。因此在活动中要将四大领域加以融合。学校实践活动的内容在方式上以综合主题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活动。如利用学校的种植场、养殖场开展以“种植”“养殖”为内容的实践活动,本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融合其它三大领域。结合创建农村小城镇建设,开展“把文明带回家”的社区实践活动。本活动以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融合其它三大内容。以学校少先队的“五自”教育为依托,开展家政训练为内容的实践活动,本活动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融合其它三大领域。这些内容的确定,将四大领域进行融合设计,既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又体现了社区的特色。
二、围绕三条线索,倡导学生自主选择来设计活动课题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个线索进行: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2、学生与他人的关系。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同时指出,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在课题的设计和选择上要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商议来设计课题。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民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得到很大的转变。为此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未来,树立社会的责任感,在课题的选择上可以设计“把文明带回家”,“美化我们的居室”,“我心中的街心花园”,“我给小城镇建设提建议”。
2、引导学生认识自然。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引导学生走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可以让学生从情感上建立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起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做还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于是可以设计:“白色垃圾知多少”,“小树和我们的生活”,“农村秸秆如何利用”,“养殖场废物怎样处理”,“青蛙与庄稼”等。
3、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立、自省,可设计“五自”方面的课题。“我与学生怎样相处”,“老师为什么生气”“交通安全你、我、他”,“我与父母等课题”。
三、注重体验和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来开展活动
课题选择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要让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活动中要把指导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开展“我心中的街心花园”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去建设工地参观,感受气氛,到有关部门访问新农村的设计,到城镇去参观,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心目中的花园,通过讨论、交流,最后通过文字、图画、模型的制作等形式来展示自己设计的成果,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去实践,去体会。教师只能是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参与者。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开展的方法和途径也比较多,在开展活动中要坚持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动性,从而使活动的开展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