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网穿绳——花绳翻翻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19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材中的翻花绳游戏、鸟巢建筑、国外设计师设计的LED灯作品,将绳编、绳结造型设计应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领域。“我来体验”栏目,引导学生关注绳结的造型变化特点和美感。“蛋兜”的制作步骤,呈现绳结编法,给学生以引导。本课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掌握绳结技法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目标进行设计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创作活动。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线条造型的表现,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他们对于运用绳材作为造型元素进行创作经验尚显不足。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绳结有所接触,但动手实践机会少,所以有效的示范对学生的启发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结网穿绳基本技法。
2.能利用结网穿绳的基本方法,制作出有美感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参与、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学习用结网穿编进行设计,为生活服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感受绳材造型乐趣,提高美化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结网穿绳的要领和规律,运用绳材的造型特点进行设计。
教学难点:结网穿绳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彩绳、剪刀、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播放80后童年游戏视频(其中包含翻花绳)。同学们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那些游戏? 2.老师在小的时候经常玩“翻花绳”的游戏。师生一起进行翻花绳游感知绳的变化特点。 3. 总结:在翻绳中,手指相当于结点。出示本课课题《结网穿绳——花绳翻翻翻》 1.绳结的历史及寓意。 在古代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人们就“结绳记事”。就是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在中国结艺术中,“结”与吉谐音,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意愿。例如,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 编绳的核心在于“结”这种首尾相接,始终不断的“结”寄托了古时候人们对于生命连绵不绝的希望,也暗含了中华民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自由回答看到了哪些游戏。 学生和老师一起玩翻花绳游戏,体验绳子变化的规律。 教学意图 通过视频呈现本课主题,同时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引出本课主题。 通过翻花绳游戏,使学生对结网穿绳有一定的感知,引出本课学习任务。 建构新知 掌握基础 了解绳结的历史渊源,观察图片,感知基本系物结的编法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编结艺术的起源,以及欣赏中国结作品,学生感知绳结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编结艺术的热情。
族重团结,盼团圆的习俗。 2.绳结之用 展示绳结所制物品 3.绳结之美 在现代绳结也有了新用途。 (出示国家体育场图片)介绍国际体育场 不光我们中国有绳结艺术,国外的设计师也将绳结应用到生活当中(出示LED灯图片) 总结绳结的作用:实用 美观 学习结网穿绳步1.那么这些漂亮的骤 绳结到底是怎样编制出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制作一个小“蛋兜”。 学生根据课本步骤图,探究编“蛋兜”的方法 2.教师示范编“蛋兜”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几种编的有问题的“蛋兜”,请学生帮忙解决问题 视频:编“蛋兜” 4. 师生共同总结结网穿编的要点:确定大小,距离均匀,注意顺序。 体验探究与设计1、看看不同网兜思考 有什么用途:渔网、吊床、西瓜兜、 小组探究编“蛋兜”的方法 学生帮老师读步骤 发现问题,通过视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编“蛋兜”要点 观察网兜的不同用途和特点,为自己设计作品做准 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加强学生记忆。 视频直观呈现,编制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要点,加深理解。 通过观察与交流,帮助学生确定设计目标
艺术实践 评价与展示 造型鱼 总结作品中编网的设计、构思巧妙之处,让学生感知根据目标物品来确定网兜大小的重要性。 2.根据需要设计自己的作品 怎么样同学们的手早就痒痒了吧?也想把简单的绳子变成漂亮实用的物品吧,那我们就来动手看吧。 1.分组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分工合作,色彩搭配,美观实用 2.教师巡视指导。 自评与互评 备 根据网兜所装物品,设计作品 小组合作,设计、分层学习,培养设制作结网穿绳小计制作能力 作品 艺术拓展 展示各自作品,简培养学生评价能单介绍 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绳结是我国民间欣赏各种绳结制开阔视野继续学艺术,一根绳,通品 习。 过巧手的编制,有更广泛的用途。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 19 结网穿绳——花绳翻翻翻 “结” 实用 美观 确定大小 距离均匀 注意顺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