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中国古典文学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典文学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华拓科技网
文学导・ 裾 擐 试论中国古典文学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孟汇荣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190) 摘要:文学的功用在于建构一种带有审美品质的生存形式, 它是以审美为最高本质的语言艺术,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异常广 阔、超越于物质生存之外的精神空间。中国古典文学在审美的创 造上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其意境是普遍而又永恒的。对于当代大 学生来说,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能够从审美品格、素质修养、知识 结构、情感层面等方面汲取无穷营养。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人文素养;知识层面;情感 中图分类号: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8—0290—02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 精深,自产生以来,随朝代更迭而变化,如王国维所言:“凡一代 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 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古典文 学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它们或如小桥流水,或如大 江东去,慑人心魄,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创作冲动。深入学习中国 古典文学,是当代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 应该充分利用古典文学在培养大学生素养中的优势,为学生营造 个活泼生动的艺术空间。 一2中国古典文学对大学生知识层面的拓展 个人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他的思维能力,拓展当代大学生的 知识层面,对于他们的择业、就业、创业,意义深远。 中国古典文学涵括了浩瀚的优秀古籍,其中所蕴藏的修身、 处世、为学、理财、用兵、治国之事理、谋略和方法,一直为后世所 一学用,以至于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资治通鉴》伴随毛 泽东的一生,他圈点阅读了17遍。日,本从《论语》《老子》 《庄子》《三国演义》等中国古籍中,发掘管理、公关、企划的理念 和灵感。可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教人修身处事方面富有无穷 的智慧。 文学是人学。它所艺术地呈现的是人的生动的个体与群体 的生命体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来不单纯 是语言文字的欣赏,它要求阅读者既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又要有 足够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和作品息息相通。我们说中国古典文学 博大精深,是名副其实的。从先秦时期到清代,名家辈出,佳作涌 1中国古典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素养即素质和修养,其实质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 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中国古典文学不仅以其语言艺 术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蕴含着先进的文化思想、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民族精神,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具有重要意义。 ’ 中华民族历史久远,精神遗产大多记载在文学典籍之中。中 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 现,内容涉及历史、哲学、艺术、道德、思想、政治——几乎囊括了 人文学科的所有内容。深入研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可以极大地 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因其丰富的内容而被 誉为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它用朴素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周 王朝及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民风等不同方面,为我 们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画卷。先秦诸子的散文,如《论语》《孟子》 《老子》《庄子》等,不仅文学成就高,而且思想深邃,构筑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儒家与道家的基石。再往后发展,像杜甫的“诗史”, 句子;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在《礼记》中,孔子提 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观念,充分体现了孔子 对个人、家庭、社群、国家的终极关怀。从仲尼困厄而作《春秋》, 到曹雪芹穷困著《红楼梦》;从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到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霍去病“匈奴未 灭,何以家为”,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古典文学描绘的一幅幅天地正气图、谱写的一首首奋 -.,…,发图强歌,令人景仰。今天,这些优秀的文化思想依然有很强的 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绵亘几千年,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主 曹雪芹的《红楼梦》,各个时代诸多的优秀文学作品都从不同的 角度反映着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而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就 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 化、地理环境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如《窦娥冤》,要全面掌握其 艺术成就,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剧本,还要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知 识,关于元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关系、经济状况、文化、复 杂的矛盾,作者关汉卿的心态、处境、人生经历以及音乐、歌舞等 的发展变化,无不与其创作息息相关。以中国古典文学为原点, 打破学科的界限,就会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大为拓宽。 要载体,积淀了无穷的艺术魅力。不少古代文学佳作表现出意境 美、形象美、心灵美、语言美等特征。如《诗经・蒹葭》中的“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凄美意境;汉乐府《陌上 桑》塑造的集容貌美和心灵美于一身的秦罗敷形象,李白诗中豪 迈飘逸的语言,杜甫诗中处处充盈的忧国忧民情怀,苏轼词的清 旷雄放,李清照词的清丽婉约。这些名篇佳作不但内容美,形式 也美,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陶冶,使大学生从中汲取到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国古典文学可以说是为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开辟了蹊径。如朴素高雅的先秦散文,豪迈飘逸的汉 代大赋,清旷雄放的唐代诗歌,柔情婉转的宋代曲词等,无论在思 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经常研读,既可以丰富学 生的文史知识,陶冶性情,又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 .3中国古典文学对大学生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培养 文学对人的作用,还在于可以培养人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古 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戏剧(文学作品)有 “净化”人的情感的作用,把人引向一种健康的心态。中国古典 文学以言情为主,有“诗缘情”“情者,文学之本也”等说。中国古 典文学中的“情”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沁人心脾。 爱国情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也是至为 感人的一种情感。几千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用行动抒写爱国篇 章,用文学抒发爱国情怀,爱国的绝唱绵延不息,感染力强大无 比。 我们都很熟悉这些名字:战国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 他为楚国而生,为楚国而死,为“哀民生之多艰”而“长太息以掩 290.文学界 文学导・ 裾 擐 涕”,为祖国的前途而“上下求索”,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九死 的时代,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这片天空,应当说是扑面而来的 其犹未悔”;西汉时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贾谊;三国时期有 一股春风,抚慰着现代社会紧张焦虑的心灵。当代大学生也可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唐代有“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 其中发现那种对自然无所欲求的诗意。这对在城市中长大的学 莱”的陈子昂;北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 生来说尤为重要。 仲淹;南宋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 当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绝不仅仅是这两种, 我们也熟悉这些诗篇:《离骚》、《白马篇》、《破阵子・醉里挑 各种人伦情感在作品中均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如朋友之情,像王 灯看剑》、《示儿》等等等等。在《白马篇》中,曹植塑造了一位武 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手足之精,像苏轼的“但愿人长 艺高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他笔下的年少有成的英雄为了 久,千里共婵娟”;夫妻之情,像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而决心“弃身锋刃端”、“捐躯赴国难, 山不是云”。这些美好情感的表现,无疑使阅读者得到了美的熏 视死忽如归”。这个少年英雄即曹植的自况。爱国词人辛弃疾 陶和情感的洗礼。 在他的词作中念念不忘的“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人生理想,以及 他那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老当益壮、急切盼望有朝一日为 参考文献: 国尽忠的精神,感人至深。当代大学生在阅读这些词句时,很容 [1]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易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活跃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 [2]郁龙余编:中西文化异同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连同它们的创作者,一起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书店,1989.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审美空问,它 [3]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的意象可表现为山林、归鸟、斜阳、落花、暮雨、寒蝉……。这可以 [4]崔文良著:审美人生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说是中国古典知识分子一种非常典型的审美取向,即将喜忧托于 2()02. 自然,将自己全身心地融人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精神慰籍。从自 [5]陈旭光著:艺术的意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然中了悟人生,使自己‘‘质性自然”,有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如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吴均饱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后,发 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慨叹;再如 (孟汇荣(1972一)女,河北三河人,现任北京服装学院艺术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在李白、王维、盂浩然、苏轼、辛弃疾等人的 设计学院讲师,世界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文化理论) 诗文中,都随处可见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在当今这个技术至上 (上接第278页)可以成为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补充出口。另外, 势,所以,二者之间除了竞争关系以外,还表现出强烈的相互补充 博客还可以深化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因为博客群体中有各个 和融合互动的一面。博客中的议题要想形成社会影响离不开传 行业的专家学者,如果报道中有了他们的参与,那么就可以提高 统媒体的介入,可以说传统媒体和博客群体共同承担着“议程设 新闻报道的思想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深化报道内容。同时,博客 置”功能。当然,博客与传统媒体间的互动合作,并不仅仅只体现 多样化的内容和多元化视角和观点,不但可以丰富媒体报道的内 在“议程设置”这个方面,博客终将会成为传媒与受众互动的良好 容,而且让报道内容更接近公正和真实。 平台。 此外,博客特殊的生存环境,也决定了它自身的问题无法克 服,例如,博客难以驾驭复杂持久的深度报道,多数博客欠缺信息 参考文献: 采编的专业技能。虽然博客的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形式 [1]刘津:《博客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多样,但缺少传统媒体所必须的把关人,这样,博客虽然具有“出 [2]赵雅文:《博客:生性・生存・生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版自由”,但是却不能保证博客内容的真实性。在道德伦理问题 社.2008. 上,由于博客的零门槛进入,过度自由的网络空间可能会造成因 [3]王少磊:《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新华出版社.2006 为自由而脱离现有、法律法规及破坏传统媒体的道德伦理危 [4]彭兰:《网络传播学(2l世纪传播学系列)》.中国人民大 险。而肩负监督职能的传统媒体,弥补了博客的不足。传统 学出版社.2009 媒体的舆能,扩大了博客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博客得以迅速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传播。 [6l[美]希论・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著,刘海龙 目前在我国,私人日志类的博客占优势地位,而政治、新闻博 等译:《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2004 客发展滞后。在我国点击率最高的博客主页中.新闻博客几乎没 [7]刘畅:((Web2.0时代的“网民议程设置”》.天津师范大学 有,多数博客过滤搜集网上的奇闻逸事,少数是专题博客。因此. 学报(社科版).2008.(5) 新闻博客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传统媒体要很好利用这一传播 [8]庞大力:《传播学角度的博客研究》.当代传播.2005(2) 媒介,例如强化记者博客,一些专业新闻媒体常采用主动策划来 [9]方兴东:《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共生、问题和对策》. 进行议程设置,将议程设置延伸到记者博客中。通过这个“” 现代传播.2004(2)P81 的渠道,可以设置议程,强化媒体的知名度,同时又可以呈现新闻 报道的不同视角。 (张蓓,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研究生) 总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质有很强的互补性,各有优 文学界・2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