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学层面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

科学层面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管理与信息化

科学层面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

任斌 

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天津 300074

摘 要 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安全管理受到了信息化的影响,产生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出现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选取了信息化安全管理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对基本内涵问题进行概念与功能的分析,从学科内涵与模式的转变探讨理论动因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焦点转变的问题。关键词 科学层面;安全管理;信息化

引言

根据我国的“十三五”规划可以得知,对于安全生产问题,需要从理论以及实践2个层面进行发展,将信息化技术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结合,以此提升安全管理的科技水平。工作人员还要针对管理信息化中的三个问题进行改革,运用科学的方式将遇到的困难进行解决,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1  基本内涵问题

1.1 概念提出

安全信息的主要功能包括两点,分别为运行状态和表现形式。在企业的生产工作中,所有和安全防护有关的信息,包括:事故防护、安全指令、安全隐患、防范教育等信息都属于安全信息。因此,其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难度也较高,所以企业想要进行科学化、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就应当先管理好安全信息。以此可以看出,安全管理本身就需要运用大量的信息开展管理活动,企业也应当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明确安全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提出正确的管理概念。例如,2019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了实现信息现代化的目标,其树立了“做好安全信息管理,通向安全之路。”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科学理念的影响下,工作人员使用了信息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引进先进的“4E+C”管理对策,将工程管理对策、教育管理对策、经济管理对策、强制管理对策与文化管理对策进行有效融合,使信息技术可以与安全管理相融合,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1.2 功能分析从功能上可以看出,使安全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工具为计算机技术,其功能的核心部分在于企业信息的合理化建设,使安全信息可以进行共享,以此保证企业在遇到意外事故时可以及时做出安全的预测行为、决策行为以及执行行为,使企业安全信息系统更加的完整。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中的问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其主要优势为以下几方面:

帮助企业安全管理更加集中化、统一化、系统化[1]。企业通过进行安全管理,其内部会出现一定的逻辑关系,企业会根据这些逻辑进行内部管理,工作人员会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运用信息网络收集各个方面的安全信息,并对其进行信息处理。

帮助企业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与处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人员更好地进行文件编制,以此形成更全面的电子记录。企业也可以使用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进行安全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加工,保护企业人员的工作安全。2  理论动因问题

2.1 学科内涵的转变

现代科学安全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相比较,其出现了几

个全新的观点,其分别为:

对安全事故的早期预防是最佳的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事故是威胁企业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事故防护工作应当包含在安全伤害的防护工作之中。

根据对“安全”与“伤害”的研究,提升安全保护能力可以降低伤害的影响力。

“提升安全信息化程度”是未来安全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也会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流方向。

从以上几个观点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理论学科内涵正在发生转变,21世纪的主要任务是将“事故防控安全科学”向“安全伤害安全科学”进行转变,由传统的事中以及事后安全控制转化为事前与伤前的预防,实现全方位安全管理的发展目标。随着学科内涵的转变,安全信息的内容会更加丰富,信息技术对于安全管理的作用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对安全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处理。

2.2 学科模式的转变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安全学科应运而生,安全学科出现的时间较短,因此其还没有得到完善,所以工作人员应当清楚安全科学中主体之间的差异性,明确安全学科具备的综合性,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进行发展,从而建立全新的学科模式。其主要方式如下:

经验安全科学。其为学科模式转变的初级阶段,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个人的经验以及团队的经验为主,工作人员会根据自身的安全管理经验进行安全事故的处理,显然,在这一阶段,企业对安全信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

技术安全科学。这一阶段已经为安全学科的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安全学科与信息科学、工程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融合,很多全新的安全信息技术出现在市面当中,包括安全检测、预警、决策、防护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安全管理出现了性的变化。

系统安全科学。这一阶段已经发展到了安全管理的高级阶段,企业开始使用“系统、生命、自然、整体、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安全信息的来源渠道,提升了人们分析、处理、运用安全信息的能力,有效控制了安全科学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2]。

3  焦点转变问题

从安全信息的本身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结论,安全信息化的焦点转变,其本质是对安全信息来源的控制,安全信息分为事故型信息与非事故型信息两种,通常情况下,非事故型安全信息的数量一般高于事故型信息的总量,而事故型信息对于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要优于非事故型安全信息。因此可以得出安全信息中的“长尾”理论。此外,安全管理目的与关注点的不同,其处于的阶段也有所不同,企业工作人员要以此建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2月上  165

管理与信息化

立“二阶段”的时间轴模型,工作人员要将时间轴中的“0”点作为分界点,将安全管理的研究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分别为

以及两点,以此可以看出,T1阶

段为“短头”,其主要作用为“预防安全控制”,而T2为“长尾”,其安全管理的焦点应为“提升人民安全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中的三个问题影响了其信息化的发展。经过上述内容可知,在科学管理的层面中,企业的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使安全管理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导致(上接第160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水环境监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水环境状况的掌握也有着一定的缺陷。为满足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构建需要加强人员的培养,提升监测人员的素质水平,建立完善的监测标准体系,并且逐步的建立并且完善水环境监测指标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了解水环境状况,防止存在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上接第161页)

入安全的信息管理设备、提高内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安全知识培训,来提高公司的信息防护能力。另外,公司还需要投入一定的安全管理资金,引入外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信息人才,来提升公司整体信息安全运营能力。参考文献

[1] 王进朔,赵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实践策略研究[J].农电管理,2019,(5):34-35.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安全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因此,工作人员应当从内涵、理论、焦点三个方面入手,努力转变工作方式,以此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参考文献

[1] 吴乔.高校“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3):83-84.

[2] 何玉譞,姚沪兰.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20,27(2):109-110.

参考文献

[1] 胡冠九,袁力,李国刚,等. 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33(4):59-62.

[2] 胡惠珍,樊孝俊,魏朝康.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3,(7):251-252.

[3] 潘想娣.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2):99.

[2] 孟昉.浅谈企业的电子信息安全防范方式探索[J].信息通信,2018,(11):23-24.

[3] 赵海,陈芳.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安全研究,2019,(6):34-35.

[4] 徐昉.浅析军工企业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9,(14):56-57.

(上接第162页)

生产数据采集质量监测方法可供油气田其他数据和相关行业数据治理工具开发参考,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 辛鹏,荣浩.流程的永恒之道:工作流及BPM技术的理论、规范、模式及最佳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73.

[2] 冯玉敏,张辉,谢文满,等.智慧油田是油田发展的未来[J].信息系统工程,2012,(6):101-103.

[3] 王朝旭,徐兴娜,董万百,等.多数据库集成及可视化技术在油田的应用[C].2005石油数据管理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石油数据管理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大庆:大庆油田,2005:157-161.

(上接第163页)

投入更高、见效更慢,因此,防治土壤污染要避免照搬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的思路和经验,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程度、污染物类别、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土壤污染防治思路,针对土壤污染风险的大小采取不同的风险管控措施。参考文献

[1] 王夏晖,李志涛,陆军,等.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推进路线图设

计[J].环境保护,2017,45(5):9-12.

[2] 崔轩,李志涛,王夏晖,等.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机制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41(1):118-123.

[3] 陈卫平,谢天,李笑诺,等.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设思考[J].土壤学报,2018,55(3):557-568.

(上接第1页)

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基础性改造,使其更加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的执法过程提供更多的执法依据。3  结束语

只有对涉及设施的参数进行尽早规范统一,才能够避免部分厂商规避当前制度的漏洞,开展恶意竞争。规范市场设施参数,应该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同步进行,双方共享信息成果。

166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2月上

有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要求当前行业的一流企业参与相关参数的制定环节尽早规范参数规则,为相应的控制监管提供明确依据。参考文献

[1] 马奕丁.新时期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监管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9,31(11):216-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