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一章 中国旅游地理的一般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系统

1) 旅游的空间构成要素: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

收入富余 时间充裕 旅游欲望强烈 旅游客源地旅游者(往) 旅游业 旅游交通连接 旅游业 旅游者(返) 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2)

自然、文化、经济、政治、技术、环境等 3) 国际旅游者: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

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4) 国内旅游者: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多不超过十二个

月的国内游客;

5)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6) 旅游资源依据其吸引强度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7) 广义的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性产业; 8) 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旅游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组合;

9) 旅游交通主要有旅游交通线路、旅游交通工具、旅游交通节点和旅游交通方式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

1)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闲娱乐、康乐消遣等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

学科;

2) 古代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 i. 殷商西周《诗经》:以诗歌形式颂扬当时的民间出游活动; ii. 战国《山海经》:中国最早记载山川风物的典籍; iii. 西汉史学家、旅行家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民风,访古籍、采集传说”撰成《史记》,蕴含丰富的

旅游地理内容;

iv.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成《水经注》:是一部描述记载中国山川的“宇宙未有之奇书”; v. 晋代僧人法显旅行考察南亚和东南亚30余国,所著《佛国记》:记载了所到国家的山川风物; vi. 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等国探求佛法,回国后著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亲践的110个国家和传闻国家

的交通、城邑、关防、气候、物产、风土、习俗等极为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

vii. 宋代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陆游的《入蜀记》和赵汝适的《诸番志》; viii. 元代耶律楚才的《西游录》、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和王大渊的《岛夷志略》; ix. 明代费信的《星槎胜览》、马欢的《瀛涯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和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x. 清代魏源的《海国图志》、刘继庄的《广阳杂记》和顾炎武的《肇域志》。 3) 早在1934年张其昀就著有《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1940年任美鍔著有《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

4) 真正有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其明显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

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

5) 20世纪80年代,以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研究为主线的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兴起,陈传康、郭来喜、等旅游地理

学家;

6) 20世纪90年代后,保继刚、吴必虎等一批青年旅游地理学家活跃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领域; 第三节 旅游地理实践

1) 旅游资源调查方式:概查、详查、普查;

2) 旅游资源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极其相

关因素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3)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质量、规模、成因、位置和开发条件;

4) 旅游业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旅游饭店及其利用调查统计、旅行社经营情况调查、旅游交通情况调查、旅游开发.

经营管理情况调查;

5) 根据考察方式划分,可分为徒步踏查、实地访问和表格征询三种方法;

6) 旅游地图:是旅游要素空间关系的表象或抽象,是以视觉的、数字的或处决的纺织表达旅游地理信息的工具; 7) 旅游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

第二章 旅游开发与规划

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大小:大尺度空间行为,中、小尺度空间行为 2)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8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第三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1) 旅游资源的一般属性:观赏性、地域性、季节性、永续性、组合性; 2)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类型齐全、数量丰富;历史古老、风格独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季节性明显、地域性强烈; 3)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美学特征):以其形、声、光、影、色、味及其动静态等美学特征而成为最具诱人魅力的旅

游资源;

4) 瀑布:从地貌上讲,瀑布是河床纵剖面上水流的不连续现象,落差大的称悬瀑,落差小的叫跌水;

5) 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称为泉,根据水温有冷泉与地热温泉之分(冷泉:20~37℃,温泉37℃以上,汤45℃以

上)。

第四章 中国的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

1) 广义的旅游市场:指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旅游者与经营者之间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第六章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1) 旅游地理分区:是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风景名胜地域综合体,是在自然风景发生的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景观形成的人文地理基础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以旅游城市为中心和旅游接待设施为主要标志,以广泛的内外旅游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地域综合体,属于风景区之上的高层次、主系统的风景名胜地域; 2) 旅游区划一般按其对象和内容有专题区划与综合区划;

3) Butler R.W.(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六个阶段——S形曲线

第七章 东北关东文化林海雪原火山熔岩风光旅游区

一、学习提示 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处山海关以东的祖国东北部,山环水绕,平原内孕,形成相对完整的地域单位,造就其特有自然人文环境。旅游资源以奇绝为特色,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沿交通线成轴带分布,如书本P121 图7.1所示。旅游产品以都市旅游、边境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冰雪旅游、森林湿地生态休闲度假,以及地热温泉健身等最具特色。 二、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1. 冬寒冷、夏温凉,冬夏皆可成为旅游旺季 2. 具有山、海、温泉旅游资源优势 3. 人文景观以清代遗存最为典型、完整 三、旅游省概述 1. 黑龙江省

i. 哈尔滨-伊春旅游区:本区包括哈尔滨市(有“东方莫斯科”之称、“冰城”美誉)和伊春市及其所

辖县(市),旅游资源品质上乘,景观组合好。

ii. 大庆-齐齐哈尔旅游区:本区包括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及其所辖地域,位处松嫩平原北部地区,湿

地、草原、石油文化、民族风情和温泉等特色资源具有一定垄断性。

iii. 黑河-大兴安岭旅游区:本区包括黑河市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所辖地域,为我国最早对俄开放、

最早开展边境口岸贸易和旅游的地区。

iv. 佳木斯-牡丹江旅游区:本区指佳木斯市至牡丹江市一线以东的黑龙江东部地区。 2. 吉林省

i. 长春-吉林旅游区:本区介于长白山地与西部平原之间,为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地表呈低

丘宽谷形态,有利于冬季滑雪活动开展。区内以长春市(有中国“电影城”誉称、中国“汽车城”美誉)、吉林市两大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特色旅游项目丰富多彩。

ii. 长白山旅游区:本区位于吉林东部,长白山脉是其主体。区内包括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通化市、延

吉市

iii. 西部湿地草原旅游区:本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是湿地草原风光游览的蒙古族民俗旅游,白城市、松源

市为两大旅游核心。

3. 辽宁省

i. 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旅游区:本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并包括鞍山、本溪、抚顺等地区,

ii.

iii.

为全省的旅游中心轴带区。

丹东为中心的辽东游览区:本区仅指丹东市及其所辖地区,属长白山余脉及其支脉千山山地,隔鸭绿江与朝鲜相邻,东部濒临黄海,拥有93km海岸线,其间散布着许多岛屿、海水浴场。以鸭绿江、凤凰山、大孤山风光最具盛名。

锦州为中心的辽西游览区:本区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包括锦州、葫芦岛市、朝阳、阜新四市。本区旅游资源以锦州、医巫闾山、兴城、绥中最为集中。

第八章 华北黄土文化名山沃野海景风光旅游区

一、学习提示 本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五省两市,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古老的黄土地养育了炎黄子孙,孕育了伟大的黄河文明。古城、古镇、古村及古墓葬、古典园林、古建筑工程与现代化大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各种建筑工程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以古风、古韵与现代新潮相融为特色,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成网状分布,如书本P137 图8.1所示。旅游产品以都市旅游、世界遗产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以及环城市休闲度假,海滨健身康体等最具盛名。 二、以黄为主色调的自然景观

1. 黄色的大地: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区域,黄土堆积层最大厚度可达180~200m,所形成的塬、

梁、峁、壑等特有黄土地貌形态极富原始美感。黄土土层深厚、质地均一、结构疏松,且多垂直理解,容易被流水冲蚀,发源或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到下游,堆积成了土壤疏松肥沃的华北大平原。黄土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疏松多孔,有利于土层保持水分,加上较好的肥力,培育出了金黄色的“五谷”,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黄土文化。

2. 黄色的河流:黄河全长5465km,为我国的第二大河。上源的水为清色,进入黄土高原地区后便逐渐变

黄,乃至一碗水有半碗泥,在下游平原地区形成900km“悬河”(又称地上河)奇观,致使自秦以来2000多年间曾发生大小决堤改道1593次,在北自天津南迄淮河的黄泛区内留下了许多纵横交错的古河道、古三角洲和湖泊,地面上也形成了岗洼交错的自然景观;在黄河中游从河口镇至孟津,形成了龙门、壶口和三门三大峡谷。峡谷壁立千仞,流急涛大,景色惊险动人。

3. 黄色的海洋:黄河及其海河、淮河、滦河注入东部海洋,使黄海和渤海的水也成黄色,与其岩质和泥质海

岸,又共同构成了壮丽的海景景观及其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青岛等海滨度假胜地和威海苏山岛、千门岩、灵山岛等海滨观光游览胜地。黄色的黄海和渤海还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海底蕴藏了丰富的石油。沿海还有天津、青岛、烟台等新兴的城市和港口。黄色的海洋,美丽富饶。 三、旅游省(市)概述 1. 北京市

i. 都市旅游区:本区指以城八区为主,向外扩展至六环路以内的区域。

ii. 郊区旅游区:包括六环路附近及其以外的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原始天然,大型采摘园、高科技农

业园区、世界遗产及各级各类风景名胜相当密集,且相对集中于昌平-延庆、房山、顺义三个区域。

2. 天津市

i. 市中心都市旅游区:本区指外环线以内的区域。已形成异国风貌旅游区、老城民俗旅游区、中心商贸

旅游区和会展商务休闲旅游区为骨架的都市观光主体区域。

ii. 郊区旅游区:天津市的郊区呈环状分布在都市旅游区的外围,山海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名胜古迹很有

特色。但最具特色和潜力的是蓟县和塘沽区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

3. 河北省

i. 环渤海旅游区:本区包括秦皇岛市和唐山市,在地理位置上外环渤海,内邻京、津,社会经济条件优

越。本区重点培育滨海度假和长城文化、皇陵文化三个品牌项目。

ii. 环京津旅游区:本区包括承德、张家口、保定、沧州四市,拱卫京津,为历代皇朝重点经营区域,风

景名胜密集。

iii. 省会及环省会旅游区:石家庄市、衡水市、邯郸市、邢台市 4. 山东省

i. 鲁西山水圣人旅游区:本区包括济南市、泰安市、曲阜市、邹城市,并延伸至临沂市 (1)济南市:大明湖、千佛山;(2)泰安市:泰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3)曲阜市:孔庙、孔府、孔林; ii. 胶东黄金海岸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旅游城市为主体。海滨风光绮丽,是发展观光、

度假的理想之地,有“黄金海岸”之誉称。

(1)青岛市:崂山、海尔工业园、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2)烟台市:蓬莱;(3)威海市:城头山、刘公岛; iii. 鲁中齐鲁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区:淄博市、潍坊市、青州市

(1)淄博市:蒲松龄故居;(2)潍坊市:潍坊风筝博物馆与潍坊国际风筝会;(3)青州市:驼山石窟。 5. 山西省

i. 晋北名城名山旅游区:本区地处山西北部,由大同市、朔州、忻州三地市构成,旅游资源以名城、名

山及其宗教古建文化为特点。未来旅游开发重点为大同、恒山和五台山。

ii. 晋中名胜古迹和晋商文化旅游区:本区由太原市、晋中和吕梁地区构成。

iii. 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本区包括临汾、运城、长治、晋东南地区。这里曾是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祖

先主要活动的地方,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齐),禹都安县(今夏县)以及丁村旧石器文化遗址(在襄汾县)等都在本区。还有洪洞大槐树,解州关帝庙,永清名刹普救寺,芮城永乐宫等名胜。

6. 河南省(拥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地、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史学家誉为

“中国历史博物馆”;“根”文化旅游资源独具优势) i. 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轴带:郑州、开封、洛阳沿黄河与陇海铁路所形成的轴带,东联齐鲁、西接陕

甘,处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东西摆动大轴带的中心部位。

ii. 豫北太行山旅游区:本区位于黄河北岸、太行山南段,东临华北平原腹地,自然环境复杂、人文历史

古老,旅游开发最富潜力。主要旅游城市有焦作市、安阳市

iii. 豫南伏牛-大别旅游区:本区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和南部,包括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南南阳盆

地。主要旅游城市有平顶山、信阳、安阳。

7. 陕西省

i. 关中古文化旅游区:东起函谷关,西至宝鸡大散关,介于秦岭和黄土高原之间的渭河流域,统称“关

中”地区,自古有“八百里秦川”誉称。主要旅游城市有西安、咸阳、渭南、宝鸡

ii. 陕北黄土高原风情和圣地红色旅游区:本区位于旬邑、铜川、韩城一线以北的陕西北部地区,包

括铜川、延安、榆林三地市,属黄土高原的中部。

iii. 陕南亚热带山盆风光与古汉文化旅游区:本区是指位于关中盆地以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区

在内的陕西南部地区。旅游资源以亚热带山地风光、盆地田园景色和三国遗址等为特色。

第九章 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旅游区

一、学习提示 本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东濒大海,长江东流,运河南北纵贯。旅游资源以神秀为特色,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多沿河、沿湖、沿海岸线分布,如书本P170图9.1所示。旅游产品以都市风光、名山秀水、古老园林,以及湖滨、海滨、环城休闲度假等最为著名。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1、河海相交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3、源远流长的吴越淮河文化 2、以神秀为主要特色的自然景观 4、富甲天下的鱼米之乡5、现代都市主题公园与古老园林交相辉映

三、旅游省(市)概述 1. 上海市 i. 市中心都市风貌旅游区:本区主要指黄浦江外滩两岸及内环线以内的地区,集中体现了上海的都市风

貌、都市商贸、都市文化,是上海最繁华和充满诱惑力的地区。

ii. 环城市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带:为满足城市居民周末度假和短期旅游的需要,在环城地带开发建设了一批

风景游览区和能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度假区,并已形成了以外高桥三岔港和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有休闲、度假、娱乐、体育等特色,兼有田园风光、人造森林景色的东北部岛屿海滨旅游片;由杭州湾北岸南汇、奉贤、金山地区的滩涂资源、上海野生动物园和大型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组成的上海东南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区;围绕佘山、淀山湖及周边地区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和高尔夫球场的山林、湖光、绿区的西南旅游度假片等。尤以东北片和西南片最具特色。

2. 江苏省(南京)

i. 以太湖为中心的苏南旅游区:本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以长江为中轴的苏中旅游区:本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和南通市,跨长江两岸,风景秀丽,人文历史古老。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明孝陵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iii. 以苏北灌溉总渠为中轴的苏北旅游区:本区包括连云港、徐州、淮阴、苏州、盐城诸市,位于淮河下

游河道苏北灌溉总渠南北,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

3. 浙江省(杭州)

i. 浙北杭嘉湖和绍兴旅游区:本区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地区,山河湖海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古城古镇古典园林和历史古迹相得益彰。

ii. 东部沿海宁丹台与温丽旅游区:本区包括宁波、舟山、台州、温州和丽水等地区,处于河海相交的地

理位置上。

iii. 中西部金衢旅游区:本区包括金华和衢州地区,地处浙江西部,开发历史悠久,文化胜迹遍布,丹霞

山水、岩溶洞穴等自然景观景点也很有名,旅游开发潜力大。

4. 安徽省(合肥)

i. 皖南旅游区:本区地江以南,古属徽州、宣州,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名山名水众

多 ,古城、古街、古居民高度密集。

ii. 皖中旅游区:介于淮河与长江之间,地形以大别山地和江淮丘陵为主体,由天柱山、琅琊山、花亭湖

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区境人文历史悠久,有合肥、寿县、凤阳、安庆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iii. 淮北旅游区:本区属于淮北平原,沃野千里,文化积淀深厚,属中原文化圈,多名胜古迹。尤以亳州

和阜阳最为集中。

ii.

第十章 华中荆楚巴蜀文化名山胜水旅游区

一、学习提示 本区包括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和江西四省一市,以秦岭-大别山、南岭-云贵高原及青藏高原为屏障形成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孕育了古老长江文化,区内自然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显著。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多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沿线,如书本P197图10.1所示。旅游产品以名山秀水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三国古迹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农业旅游等最具风采。 二、旅游省(市)概述 1. 重庆市 i. 渝西重庆都市风光与周边特色旅游区:本区以重庆城区为中心,大致包括“明月山-皇帝山-乌江”以西

的渝西地区。

ii. 渝东“高峡平湖”风光旅游区:本区是以万州区为中心的整个渝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区。区境

旅游景点达200多处。

iii. 渝东南岩溶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旅游区:本区是以黔江区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 2. 四川省

i. 大成都旅游区:本区主要包括成都市及其周围一小圈范围内的乐山、眉山、资阳、德阳、绵阳、雅

安、遂宁等八市。

ii. 川西旅游区:本区位于四川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区域自然环境复杂。

iii. 川南旅游区:本区位于四川南部,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古老,为中国独特的自然、历史名胜区。 iv. 川东旅游区:本区概指嘉陵江流域及其以东地区,包括南充、广元、达州、巴中等地区。 3. 湖北省

i. 鄂东南大武汉都市旅游圈:本区包括以武汉市为核心,以200km半径范围内的武汉、黄冈、鄂州、黄

石、咸宁、荆州、随州和孝感等鄂东南城市群。

ii. 鄂西南大三峡旅游区:本区包括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与现代文化建设融

为一体。

iii. 鄂西北大武当旅游区:本区位于湖北西北山区,境内有武当山、神农架两大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北部

有汗水河谷平原,并在河谷中形成了十堰、襄樊两大区域经济中心。

4. 湖南省

i. 湘中东名城名山名水旅游区:本区包括长沙、湘潭、株洲、娄底四个地区,位于湖南省的中东部。 ii. 湘北洞庭湖风光人文胜迹旅游区:本区包括岳阳、益阳、常德三市,洞庭湖区水域湿地广布,同时也

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周围环境为低山丘陵地貌,山水风光与文化胜迹交相辉映。

iii. 大湘西自然山水民族风情旅游:本区包括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三市(州),地处雪

峰山以西的湘西山区。

iv. 大湘南名山秀水旅游区:本区包括衡阳、永州郴州、邵阳四市。 5. 江西省

i. 赣西北旅游区:本区是以南昌市为中心,包括九江、新余、宜春和萍乡等市在内的赣西北地区。 ii. 赣东旅游区:本区包括上饶、鹰潭、景德镇、抚州四个地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iii. 赣南旅游区:本区包括吉安和赣州两市,位于南岭山脉北侧,东有武夷山脉绵延,西有罗霄山山脉高

耸,内部是广阔的赣南盆地,是我国客家民系的主要聚居地。

第十一章 东南沿海闽粤文化难过山海岛风光旅游区

一、学习提示 本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四省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为我国最主要侨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行政上与港澳台都在执行着不同的。但同为炎黄子孙,历史文化联系密切,经济往来不断加强。山、海、岛浑然一体的地面结构、温湿相宜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孕育了闽海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分布相对均衡,见书本

P227图11.1所示。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三大旅游产品兼胜,国际出、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竞相发展。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1. 山、海、岛兼备的地面结构 4. 南北兼容、中西合璧的地域文化 2.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景观 5. 生态旅游资源和人造主题公园独具特色 3. 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 三、旅游省(区)概述 1. 广东省(广州)

2

 我国最南部,古为百越(粤)之地,故简称粤。土地面积18万km,人口82万。境内有瑶、畲等

少数民族,也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分布区域。 i. 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本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主体,以广府文化和外向型经济为特色。这里是全国城镇最密

集、经济最发达、现代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分别以西江边的高要、北江边的清远、东江边的惠州为顶点,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江门、东莞、肇庆等地区。

ii. 粵北旅游区:本区位于省境北部,南岭山脉南侧,统称粤北山区。山岭重叠,但有山间盆地及河谷盆

地,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是湘赣文化、客家文化、瑶文化和广府文化的交融区域。丹霞山水、峡谷奇观、客家文化、瑶族风情是其最大特色。

iii. 粤东旅游区:位于省境东部,东江和韩江流域,东濒大海,北接南岭山区。客家文化为其主要地域文

化,其中心地域为汕头、潮州、梅州、惠州等。

iv. 粤西旅游区:位于省境西南部,濒临南海,旅游资源以山水景观,滨海度假和瓜果农业观光为主要特

色。

2. 福建省(福州)

i. 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东旅游区:本区包括福州和莆田两市,位于福建省的中部偏东位置。濒临东海、

多岛屿和港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以现代都市风貌、海滨休闲度假和妈祖文化为特征。

ii. 以武夷山为依托的闽北旅游区:本区地处福建北部,包括南平、宁德及三明市的九龙溪以北地区。西

部为武夷山脉,绵亘于闽赣边境;东部鹫峰山,海拔一般800m左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闽江上源各大支流汇集于南平市,然后东流。古越族文化、畲文化、闽学文化为本区地域文化特色。

iii. 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旅游区:本区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背山面海,隔海峡与相望。地势

西高东低,沿海有较为宽广的漳州、泉州沿海平原。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泉州湾、围头湾、厦门港、诏安湾等都是重要海湾;厦门、金门、东山等都是著名海岛。经济发达,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历史悠久,“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阿拉伯”文化等是其特色。

iv. 以龙岩为中心闽西旅游区:本区包括龙岩及三明九龙江上游的宁化、清流等地。这一带地大山深,自

古交通闭塞,自然环境险峻,却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及其土楼文化。其中,宁化石壁,被称为客家“驿亭”,“汀州”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永定被称为土楼王国。主要风景名胜有汀州古城、冠豸山、梅花山、永定土楼等。

3. 海南省(海口)

i. 以海口市为中心的琼东北旅游区:本区位于省境东北部,包括海口、文昌和琼海三市。旅游景观以现

ii. iii.

代城市风貌、海洋风光和文物古迹为主要特色。

以三亚为中心的琼东南旅游区:本区位于省境东南部,包括三亚、万宁两市,旅游资源以山、海、岛为特色,是目前海南省最大的海滨度假旅游区,也是全国最南端热带性旅游度假区。

以五指山市为中心的琼西南旅游区:本区位于海南省的西南部,主要包括五指山、东方、琼中、昌江、乐东等县市,地形以山地为主,历来为黎、苗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神奇的民族风情和热带山地森林景观是其旅游特色。

4.

i. 以台北市为中心的北部都市风光旅游区:本区以台北市为中心,包括基隆市及台北、宜兰、桃园、新

竹、苗栗等五县组成的现代都市风貌、自然公园和文物古迹为特色的旅游区,较著名的旅游景区景点有100多处。

ii. 以台中、嘉义为中心的台中旅游区:本区以台中市、嘉义市为中心,包括台中、彰化、云林、南投、

嘉义五县,地处西部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平原、盆地、岗丘等地貌类型齐全;全年高温多雨,河流纵横交错,为最大最重要农业区。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风景绝胜均位于本区。

iii. 以高雄、台南为中心的南部旅游区:本区以高雄市、台南市为中心,并包括台南、高雄、屏东等县。

全境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以热带海滨风光、历史名城及其名胜古迹为其地域特色。

iv. 以台东、花莲为中心的台东旅游区:本区以台东山脉为核心,台东、花莲分立于南北两端。台东山脉

南高北低,海拔1500~500m。东侧临太平洋,海崖可屹立于海面数百至上千米,险峻壮观;西侧为著名的台东纵谷带,平均宽仅5km,最低处海拔仅50m,高山深谷,气象万千。

v. 离岛旅游区:省除本岛及散布在其周围的附岛外,尚有由个岛屿组成的澎湖列岛、由8

个岛屿组成的钓鱼列岛,以及紧靠的金门、马祖等岛。大多为自然人文风光独胜,尤以金门、澎湖最胜。

5. (被誉为“动感之都”、“美食之都”、“购物天堂”、“观光者的乐园”、“世界商品橱窗”、“会议之都”

等) i. 港岛、九龙半岛都市旅游区:港岛北部和九龙半岛的南部一带高楼林立,银行、商行、股票交易所和

大酒店等密集,其商业中心及行政官署、港口、码头、车站也都主要集中于此。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港湾,整体上显示一派大都市气派。

ii. 新界与离岛旅游区:18年英殖民主义者强迫清签订的《展拓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深圳河

2

以南至九龙界限街以北的地区及附近230多个岛屿,即所谓新界,面积达975km。这里是乡村与现代都市的交融区,不少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原始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

6. 澳门

i. 澳门半岛旅游区:澳门半岛与珠海接壤,并以澳凼大桥与凼仔岛相连。该岛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所

在地,是全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风景名胜也很集中。本区又可分为西部老城区和东部海岸新城区。

ii. 路环、凼仔岛屿旅游区:路环、凼仔,为澳门两个最大的离岛,而且以填海造陆的方式筑成一条长约

2225m长的路凼公路将二者连成一体,凼仔岛又通过两座跨海桥与澳门半岛连成一体。人烟相对稀少,却保留着较多的山海岛野趣。

第十二章 西南民族风情岩溶山水风光旅游区

一、学习提示 本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岩溶地貌发育;亚热带为主的气候,但西部山区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种属极为丰富。为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历史文化多元。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多分布于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如书本P270图12.1所示。以古城古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边境旅游、生态旅游、温泉度假等旅游产品最具特色。 二、旅游省(区)概述 1. 云南省

i. 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本区主要包括昆明市城区及其所辖县(市)和昆明周边地域。 ii. 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北旅游区:本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州(市),大部分地区位于横断

山区,有梅里、玉龙、碧罗等海拔4000m以上的雪山,跳虎峡、怒江等大峡谷,“三江并流”更是世界奇观。

滇西南旅游区:本区大致位于哀牢山以西和北纬25°线以南地区,属横断山系纵谷区下段,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三地两州,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2. 贵州省

i. 以贵阳—遵义为中轴的黔中旅游区:本区包括贵阳、遵义二市及其所辖区域。地处全省中部,开发历

史悠久,自然人文风光并胜,并已建立起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全省旅游业的龙头区域。

ii. 以铜仁、凯里为中心的黔东旅游区:本区包括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

州三个地区,以亚热带山原岩溶风光与侗、苗等少数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

iii. 以安顺为中心的黔西旅游区:本区包括安顺、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地(市、州)。 3. 广西壮族自治区

i. 以桂林、柳州为中心的桂北旅游区:本区包括桂林市和柳州市。 ii. 以南宁为中心的桂南旅游区:本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四市及其邻近地区,位于广西南

部,西南与越南接壤,南部濒临北部湾,有1595km的海岸线。

iii. 桂东南旅游区:本区主要包括玉林、贵港、梧州及其周边邻近地区,位于广西东南部,处北海、钦

州、南宁、柳州、贺州、肇庆、茂名和湛江等华南八市的中心位置。

iii.

第十三章 青藏藏传佛教文化高原雪域草原风光旅游区

一、学习提示 本区包括青海和两省区,位于青藏高原之上。素以雪域冰峰、大河源地、草原藏乡、神奇藏传佛教而著称于世。并有大峡谷、大原始森林、大盐湖、民族风情、宗教建筑和珍奇野生动植物等特色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奇而具神秘色彩。旅游城市,旅游景区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如书本P291图13.1所示。以宗教旅游、高原生态旅游、藏乡风情旅游、边境旅游和登山探险旅游等产品最具魅力。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1. 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景观:气候干寒、冰川面积占我国冰川总面积的8%;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等著名大河均发源于此;虫草、雪莲、景天红、雪豹、白唇鹿为高原特有品种,野驴、藏羚羊、梅花鹿为稀有品种,黑颈鹤为我国特有。 2. 神秘的宗教世界 3. 多彩的民族风情

三、旅游省(区)概述 1. 青海省

i. 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本区以西宁为中心,包括西宁、海东与黄南三地(市、区)。 ii. 以青海湖为中心的中部旅游区:以青海湖为中心,包括海北、海南、果洛三大藏族自治州在内的青海

中部广大地区。

iii. 以格尔木为中心的西部旅游区:本地区以格尔木市为中心,以柴达木盆地为基地,包括海西蒙古族藏

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在内的广大青海西部地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

2. 自治区

i. 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藏中旅游区:本区包括拉萨、日喀则和山南三地市及其所辖地域。 ii. 以昌都、林芝为中心的藏东旅游区:本区位于东部,包括昌都、林芝两个地区。

iii. 以阿里地区为主体的藏西旅游区:本区以阿里地区为主体;位于西部,西邻克什米尔地区和印

度。

第十四章 西北丝路文化绿洲草原大漠风光旅游区

一、学习提示 本区包括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三区一省,地处祖国大西北,为我国重要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资源以大漠风光、沙漠绿洲、草原牧歌、丝路文化、民族风情为特色。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山前河谷平原和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如书本P304图14.1所示。旅游产品以丝路文化旅游、草原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瓜果之乡旅游、生态休闲度假等最具特色。 二、旅游省(区)概述 1. 内蒙古自治区

i.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旅游区:本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以及鄂尔多斯等旅游区域,位于内蒙古

腹地和交通枢纽地带。

ii. 呼伦贝尔—兴安旅游区:本区包括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

iii. 赤峰—锡林郭勒旅游区:本区包括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等地,位于内蒙古中部偏东位置。 2. 宁夏回族自治区

i. 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包括银川、石嘴山二市及吴忠市部分地区。 ii. 中卫—青铜峡旅游区:本区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中心,包括中卫、中宁和青铜峡等市(县)。 iii. 固原—同心旅游区:位于自治区南部,以固原市为依托、以六盘水为中心、以宝中铁路为纽带,是一

个集黄土高原和六盘山自然风光、丝路文化、红军长征史迹与回族及其风情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区。

3. 甘肃省

i. 以兰州为依托的陇中旅游区:本区包括兰州、白银、临夏、甘南、定西五个地级市,旅游资源以黄河

文化、丝路文化、回藏民族风情、宗教文化、高原草原风情为特色。

ii. 以酒泉为依托和敦煌为龙头的陇西旅游区:本区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个市辖区和嘉峪关、金昌二

市,位于陇西。

iii. 以天水围依托的陇东旅游区:本区包括天水、平凉、陇南、庆阳四地(市)。 4. 维吾尔自治区

i. 天山旅游区:由东西走向的三列平行褶皱山脉组成,山间有伊犁谷地和吐鲁番—哈密、焉耆等盆地。 ii. 北疆旅游区:是指天山以北介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地区。

iii. 南疆旅游区:本区概指天山以南介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地区,为世界上最大

的内陆盆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