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策略

试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策略

来源:华拓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策略

作者:卢捷

来源:《经济师》2013年第05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国际地位及与国际知名银行的差距,提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

关键词:银行业 国际竞争力 地位 差距 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69-02 一、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在国际上的地位

总体看,十多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有较大提升,但综合竞争力还不强,同国际知名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998年我国的金融体系竞争力排名为42位,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国际差距,经过10多年来以注资为主的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之后,现在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提升,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家排行榜,我国三家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已经跻身世界前十位,但不能盲目乐观,目前驻京开办业务的34家中外银行排名,前12位均被外资银行占据。外资银行在同业竞争中,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强,与国际知名银行仍有很大差距,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以来,与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上展开正面交锋的激烈竞争;但是全球金融大变革也给我国银行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国的银行业如何迎难而上,迎接挑战,抓住这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在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中搏得一席之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银行,培育与经济发展相符合、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银行业努力奋斗,力争实现的发展目标。

二、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

1.金融服务必须回归实体经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一些金融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轨道。一些金融衍生品变成了追逐高额回报的投机工具。银行背弃了自身的职能定位和责任,为追逐更多的利润,向不合适的客户发放了不合适的贷款,制造出了次贷危机的初级产品,并转手卖出。在利润的驱使下,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包装和多次证券化,把这些带有天然缺陷的劣质债券销售到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不明机构和个人成为最终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者。银行不是通过自身的服务,帮助客户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而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分散自身的分险,将不合格的产品用欺诈的方式广泛地卖与众多投资者。

按照金融服务要回归实体经济的原则,金融机构不应该出售也不应该购买无法了解基础产品的衍生产品。经过多次复杂衍生后,各级投资者已经看不到基础产品了,难以确定其风险点。因此,应该金融衍生产品多次衍生,防止过度投机。

借贷危机的根源是实业和实体经济空心化,我国经济低成本时代基本结束,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大幅度上升,环境成本上升,汇率变化,使实业处在微利和无利状态。许多人不安心做实业,有的企业搞“短贷长用”,有的企业从实业上取得的贷款投向“高利润”行业,如金融(股市、建担保公司)、房地产、矿产行业,困在股市、陷在楼市,死在“短贷长用”,产生资金链断裂势在必然。加上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缺失,企业负责人选择“跑路”,从而产生借贷风波。

从温州经济困局可以看到,传统经济模式不堪一击,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处在价值链低端,生产成本等于或高于企业利润,成本效应大于利润效应,企业处在微利或无利甚至亏损状态,企业困难面高达60%,企业生存发展出现重大问题。所以,温州金改实质在于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避免产业空心化,这是温州金融改革应承担的重要职责。

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已经到了瓶颈期,融资难是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主要问题,融资成为当下解决众多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有制度因素,也有企业家自身因素,应该鼓励放开市场,开放民间金融,使其阳光化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引导金融业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资金,为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扩大再生产服务。金融只有依托实体经济,金融与企业才能互相推动,实现共同发展。金融只有扎根“实业”,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2.全面提升服务质量。2007年底,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占到2.4%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从2.4%的高端客户身上已经轻松拿走了国内银行业将近10%的利润份额。这个数字足以震动银行界。这就是经济学的“二八定律”,即20%的高端客户创造银行业80%的利润,是外资银行实施的“集中高端客户”的战略结果。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收入和利润模式与中资银行没有多大区别,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传统业务,这点与中资银行并无明显差别。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外资银行有比中资银行更优惠的贷款价格的情况下,只能推测出另一个原因,就是外资银行提供的更加快捷、高效和人性化的服务。面对客户的多种选择,中资银行在国内“非我莫属”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需要主动开发客户和维护客户;在国际金融市场,我国银行面对的是享受国际知名银行高品质服务的发达国家的顾客,他们通过客观地感受和评价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和优劣,从而决定自己的选择。所以,我国的银行业需要切实提升创新能力,丰富产品品种,满足顾客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彻底转变服务理念,提供更高质量的全方位的服务。在国际竞争中,质量就是品牌,银行业也不例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改革人才选拔、使用、考核、激励机制。资金、信息与人才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核心要素,人才是金融业竞争取胜的根本,不管是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服务,或是优质高效的柜台服务,人才就是打响品牌最有力的武器。建立明确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准确衡量决策机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个人对于银行所做的贡献,在科学、准确衡量业绩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基数分配、按人员分配以及按级别分配的做法,推进隐性福利货币化,根据业绩和贡献进行激励。

借鉴国外银行公司治理的先进经验,采取多种方式增加银行工作人员的收益。核心人才多为进取型人才,自我实现愿望强烈,偏好宽松自由的工作空间,勇于承担责任,追求卓越。因此,对核心人才的激励不能仅施单一的薪酬激励,要辅以能够体现人才创新精神的绩效激励。 以素质投资为要点,突出培训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导向。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核心人才要特别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良好的教育培训,既是给人才充电,也是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

4.加强金融监管,全面防范金融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放松金融监管。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监管者相信市场参与者的自律能力,监管当局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杠杆比率缺乏有效地控制,导致衍生产品很高标杆比率。美国通常为30倍,欧洲高达50倍,特别是监管当局对大型金融机构缺乏有效风险监控,这是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要建立在严格的金融监管之上,有效杜绝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满,于润.全面开放后中外银行竞争态势的比较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8) 2.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外资银行在中国【j】.新金融,2007(7)

3.高勇进,葛兆强.外资银行进入:效应分析与选择[j].金融论坛,2008(4)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国际业务部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