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物理综合测试 单选题
1. 一名运动员进行百米训练,跑完全程的时间为11s,前30m用时4s,后70m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 7.5m/s B. 9.1m/s C. 10m/s D. 17.5m/s
2.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中沿半径为的圆周运动,转了1圈回到原位置,则其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 ;
B.
;
C.
;
D.
;
3. 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 B. 甲的平均速度始终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 乙比甲始终运动得快 D. 2s末乙追上甲
4. 一个人站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下蹲的过程中,指针示数的变化应该是( )。
A. 先减小,后还原 C. 始终不变
B. 先增加,后还原 D. 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
5. 如图所示, A. B. C. D.
、 、 、、
,分别作用于A、B两个重叠物体上,且A、B均保持静止,则A和B,
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
6. 如图所示,质量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的作用,取为
,与此
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
A. B. C. D.
,水平向右 ,水平向左 ,水平向右
7. 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A、B两个物体分别受几个力作用( )。 A. 5;2
B. 4;2
C. 3;2
D. 2;2
1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一定不为零
B.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D. 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
C.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9. 质点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
A. 在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 在末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C. 在前内的位移为零
D. 在前内的平均速度为
10. 汽车以车刹车后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面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内及刹车后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C.
D.
,则汽
A. B.
11.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上固定有一竖直挡板,重为的光滑小球静止时,挡板对球的弹力大小为
, 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为
,则( )。
A. B. C. D.
其他
12. (4分)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则下落时间为____ ,楼的高度为_____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13. (14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
(1)在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 平衡摩擦力,当小车 运动时,摩擦力恰好被平衡。
(2)为了减小误差,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
组数据。若小车质量为
,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 组会比较合理。(填选项前的字
母) A. B.
C.
2
(3)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是 (交流、直流)电源频率为,图7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纸带
的一部分:1、2、3、4、5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_____m/s2。(此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得到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如图8所示,分析线段OA,可得出实验的结论是 。
14. (6分)“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有 (填选项字母)。 A.两个分力B.两个分力
、、
大小必须保持一致 间夹角必须保持
C.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细绳BO对O点的拉力大小为______ 。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选项字母)。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建立物理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15. (6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 (1)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2)C点的瞬时速度
_____
(3)小车的加速度
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计算题
16. (8分)如图所示,一物体重为平方向成
,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系数
,
。现用与水)
的恒力拉动物体,物体恰好可匀速前进,求:(
(1)拉力的大小;
(2)地面对物体支持力的大小。
17. (1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面,木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
)则:
足够长的的斜面,今有一木块以初速度
,
冲上斜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1)木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为多少?(2)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多少?
(3)如果斜面是光滑的,求木块运动到离斜面底端
处的速度?
18. (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视为质点)以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
的小滑块(可
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上,重力加速度取
,木板足够长。求:
(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地面加速度的大小;(3)滑块与木板A达到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