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总结资料- - -.
当H=D时,顶面高度适宜,给人以亲切感;
当H>D时,顶面大于层高,给人的心理影响力减弱。
以某购物中心为例,一楼层高设计为6米,装修后净高约4米,进入到某品牌店内,商铺开间为8.4米,即D大于H,顶面即给人略感压迫感。当然这也要考虑人的视线角度的问题。德国建筑师麦尔登斯在《城市规划中的尺度》有描述:人在看前方时,建筑物与视点的距离D和高度H之比=2,仰角≈27°,则可以整体的看到建筑。同样是刚才的购物中心,如果某店铺进深过深,即与视点的距离D:H远大于2,同样会产生压迫感。所以合理的店铺开间进深和层高比,
- - 总结资料
- - -.
也是遵循人的心理因素。所以零售店铺的开间、进深、净高比最合理的比值应接近于1:2:1的原因。(对于大卖场如超市百货等,则是通过陈列架或柜台等垂直限定要素把大开间分割成一个个小开间来满足合理比值的)
对于购物中心中的某些特殊业种如电影院,影厅的开间进深层高除应满足功能使用及消防等要求外,视点和视距也应遵循人的心理感受。比如普通2D影厅,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视点(视点取银幕画面下缘中点)的高度应大于1.5米小于2.5米,最小视距应不低于银幕宽度的1.3倍。这样才能保证观众观影的正常生理舒适度。
下沉广场对商业空间的改变:
关于水平面对空间影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下沉广场对商业空间的改变。空间感和限定程度随下沉尺度变化而变化。
下沉基面在0•6米以下时,这个尺度可以轻松到达,并增加凝聚感和私密性。如XX天地的costa coffee、法朵等休闲餐饮,往下两到三级台阶轻松到达店铺门口这种半私密半开放式的下沉广场。对目的性消费者起到正向的心理感
- - 总结资料
- - -.
受。这和LV,Gucci门口巨大的橱窗和美陈对人的心理暗示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妙(对非目的性消费者起到排斥心理)。
当下沉基面在0•6米到1•5米左右时,需要多级台阶步行,可达性减弱,空间视觉仍能联通,空间内向性加强。
当下沉基面大于1•5米以后,下沉广场成为空间领域。
抬高基面对商业空间的影响:
与下沉广场相对,抬高基面也能使得商业空间和限定程度随尺度变化而变化。抬高基面在人视线以下时,可达性相对较好,但形成的台阶对店铺的影响也是直观的。
如对快餐店影响:当店铺位于五级台阶之上时开始影响进店率,五级台阶后每增
- - 总结资料
- - -.
一级台阶进店率相对上级减少6%;台阶对便利店影响:店铺位于三级台阶上时开始影响进店率,每增一级台阶进店率减15%。抬高基面在人视线高度左右时需要多级台阶到达,这时基面呈半开放式,可设计为过渡的休息平台营造公共空间氛围。当基面大于视线高度,形成隐蔽性私密空间,往往一些目的性较强的业态会选择,如会所、私房菜等。 2级台
阶 5级台阶 10级台阶
垂直面对商业空间的影响: 空间内的墙面(橱窗面)、柜台、陈列架、绿化等垂直隔断物,都会对商业空间产生垂直方向上的影响。
墙面(橱窗面)的高度H与相邻墙面的间距D,之间的比值关系,也能反映垂直限定要素对人感知的影响。举某商业中心的例子,如果公共走道宽=4米,走道两端的商铺空高为4米,即D=H,则购物空间感会相对比较舒适。若走道宽2米,D/H=0.5,空间的封闭性增强,带来了想尽快通过过道到另一空间的紧迫感。若走道宽6米甚至8米,D/H>1,空间的封闭性减弱开放性增强,同时带来了购物的愉悦度。目前很多购物中心的主通道都在8米以上。
的垂直面对空间的限定效果与人的视线高度也有关系。
垂直界面的高度在0.6米以下时,只是区别了领域,可以被人轻松
- - 总结资料
- - -.
跨越,空间几乎没有围合感,对人流通行阻碍也不大。如购物中心中的休闲桌椅等设置,对人流和空间影响都不大。
当高度在0.6米-1.2米左右时,一般不会被人轻松跨越,围合感加强,但视觉上仍很通透。如进入百货店一楼,设置大量黄金珠宝柜台,但视野仍很开阔,购物开放性较强。
当高度大于1.5米时,视线被遮挡,产生强烈的围合感。这时的垂直界面将形成小空间。如沃尔玛超市内陈列架通常高于2米,一个个长条形的货架将大空间分隔成一个个小空间。
在商业中心空间设计中,常利用这些垂直的限定要素(墙面、柜台、陈列架、休闲椅、绿化等)的高度变化来限定空间。
百货柜台高1.2米左右 沃尔玛陈列架高大于1.5米
商业空间设计研究启示:
任何商场的空间设计,实际上与消费者的生理特性和消费心理密不可分。违背人的意愿,即使设计出再好看再高科技再炫目的商业中心,也是舍本逐末,终将被消费者抛弃。在百货或者购物中心中,通过水平的地面、天花板、下沉广场、台阶等;垂直的墙面、货架等空间要素互相组合,营造出或开放或私密,或
- - 总结资料
- - -.
明快或亲切的心理感受,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
商场的空间设计也直接影响到了后期的招商和运营。只有同时符合消费者心理舒适度的开间进深和层高,又能满足商家的经营需求的硬件环境,才能为项目招商创造先决条件。同理,品牌商家的开店指标,同样也要符合消费者的生理特性和消费心理。既能做到满足现状,又能预留未来消费升级调整提升的空间。
- - 总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