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农业基本概况

四川农业基本概况

来源:华拓科技网


四川农业基本概况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较好,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一、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五位。境内东部为四川盆地,川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其中平坝(平原)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高山)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

二、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四川现有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5008个乡(镇),居全国第一位。2003年末全省总人口8700万人(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6%,列第三位;占西部总人口的23.1%,居第一位。其中农业人口6734.2万人。乡村劳动力3935.3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2414万人。常年向省外劳务输出400多万人

三、耕地少,中低产田土比重大。四川现有耕地5855.5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2%,列第二位,占西部耕地的14.4%,列第一位,其中水田3132.4万亩,旱地2723.1万亩。全省人均耕地0.69亩。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3754.7万亩,占.1%;旱涝保收面积2594.2万亩,占44.3%;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的40%左右。

四、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较好。东部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温16℃以上,无霜期240-300天;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年日照1000-1600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温12-20℃,无霜期220-330天;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

年日照2200-2700小时。特别是攀枝花一带,被称为长江上游的“金三角”、“聚宝盆”,年均气温14—20℃,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河谷地带长夏无冬,盛产粮、蔗和亚热带水果,是全国的芒果、石榴、葡萄生产最适宜地区。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温4-12℃,无霜期100-200天;年降雨量500-900毫米;年日照高达1600-2600小时,超出盆地约一倍以上。

五、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种类繁多。2003年全省农作物总播面积13627.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131.7万亩,占67.0%;经济作物面积2061.1万亩,占15.1%;其它作物面积2434.1万亩,占17.9%。盆地内复种指数高,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已基本形成了小春(夏收作物)、大春(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种植的耕作制度,2003年全省耕地复种指数已达232.7%。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四大作物占有突出地位。2003年水稻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31.7%,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7.1%;小麦面积占21.1%,产量占15.3%;玉米面积占18.1%,产量占18.0%;红苕面积占12.8%,产量占10.7%。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甘蔗、水果、茶叶、烟叶、麻类、药材等,种类繁多。

六、主要农副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4.5亿元(当年价),占全国的6.0%,占西部12省、市、区的25.1%,居全国第六位。四川是我国西部最可靠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种植业中粮、油、棉、麻、蔗、桑、茶、果、药、烟等具有相当的优势。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4%,占西部的25.4%,列全国第三;油料产量占全国的7.7%,占西部的31.1%,列全国第五;蔬菜面积占全国的5.6%,居第八位。四川还是我国的一个畜牧业大省,肉猪出栏头数居全国第一,猪牛羊肉类总产量占全国的9.2%,居全国第二。长期以来,四川农业为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以占全国4.2%的耕地,养活占全国6.6%的人口,常年调出稻谷130万吨,同时,我省杂交稻育种科研优势列全国前茅,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占全国第一位,每年调出杂交水稻种子5万吨,

占全国省际调剂量的60%,调出食用植物油10-15万吨、蔬菜120万吨、水果30万吨、猪肉180万吨,酒类30-40万吨,以及蚕丝、中药材等农产品及加工品,支援其他省市的经济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