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魏迁洛阳》

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魏迁洛阳》

来源:华拓科技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永明十一年五月,孝文帝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阁,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拓跋澄曰:“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联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被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六月丙戍,命作河桥,欲以济师。秋九月戊辰,魏主济河,庚午,至洛阳。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店算已定,大将军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

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注]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有删改)

[注]旧人,指鲜卑族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B.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C.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D.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堂:中国古代最隆重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在此举行朝会、祭祀、选士等大典。

B.筮:中国古代用著草占卦,或者灼烧龟甲或牛骨,辨视其裂纹以推断事情吉凶。《诗经·氓》里有“尔卜尔筮”。

C.武:周武王姬发,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他亲率大军于牧野之战灭商,建都镐京,国号大周,谥号武王。

D.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出自《仪礼·士丧礼》:“主人哭拜,稽颡成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文帝想迁都到洛阳,担心大臣们不愿意听从,于是商议大举讨伐齐,想借此胁迫大臣们南迁。

B.对孝文帝商议大举讨伐齐之事,包括尚书、任城王拓跋澄在内,大臣们开始的时候并不支持。

C.大臣们都知道孝文帝率兵伐齐的真正目的是想要迁都洛阳后,态度便全都由阻止而改为支持了。

D.鲜卑族人虽然不愿意迁都,但又害怕继续南伐,所以,没人再敢说话,迁都计划最终得以确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5分) (2)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5分)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11.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笨,用普草占卦。卜,灼烧龟甲或牛骨,辨视其裂纹以推断事情吉凶。

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并非所有的大臣都知道孝文帝率兵伐齐的真正目的是想要迁都洛阳,也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迁都洛阳,安定王拓跋休等人都站到右边,表示反对。

13.(1)陛下想迁都(迁宅)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是周朝、汉朝国家兴隆的原因。(得分点:“宅”“经略”“所以”各1分,句意2分)

(2)不平凡的事,本来是不平凡的人才能做到。陛下您的决断是出自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做什么)。(得分点:“非常”“断”“何所”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子确定其含义,再整体翻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