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科的缝合换药与拆线总结

外科的缝合换药与拆线总结

来源:华拓科技网
外科的缝合换药与拆线总结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

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步骤

(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2缝合的基本原则

(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至于发生泄漏。

(2)、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3)、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

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缝合、半荷包缝合、U字缝合、8字缝合、T字缝合、Y形缝合等。另外还有用于特别目的所做的缝合,如减张缝合、皮内缝合、缝合止血等。 3常见缝合方法

单纯缝合法

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2)、连续缝合法

连续缝合法 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3)、连续锁边缝合法

连续锁边缝合法 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4)、8字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5)、贯穿缝合法

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内翻缝合法

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1)、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3)、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Cushing)缝合法,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 (4)、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全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全层内翻缝合法 (5)、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荷包缝合 (6)、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半荷包缝合(十二指肠残端下角包埋) 外翻缝合法

使创缘外翻,被缝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内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缝合或吻合。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如松弛皮肤的缝合。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如皮肤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多用于血管壁吻合[1]。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减张缝合法

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缝合线选用较粗的丝线或不锈钢丝,在距离创缘2-2.5cm处进针,经过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均由腹内向皮外出针,以保层次的准确性,亦可避免损伤脏器。缝合间距离3-4cm,所缝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应较皮肤稍宽。使其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结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以防皮肤被割裂,结扎时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运。

减张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可分为皮内间断及皮内连续缝合两种,皮内缝合应用眼科小三角针、小持针钳及0号丝线。缝合要领:从切口的一端进针,然后交替经过两侧切口边缘的皮内穿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两端可作蝴蝶结或纱布小球垫。常用于外露皮肤切口的缝合,如颈部甲状腺手术切口。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层次对合有关。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不应采用此法。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

皮内连续缝合 皮内间断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缝合法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闭合创口的方法,如吻合器,封闭器,医用粘胶,皮肤拉链等。

外科的换药与拆线总结

【目的】换药的目的是通过伤口的处理促使伤口更好的愈合。拆线的目的是在伤口愈合良好时尽早去除保持皮肤张力的线结,保证伤口的良好愈合。

【术前准备】l.物品准备(1)换药包内有治疗碗2只,镊子2把(或血管

钳2把)。拆线包还包括手术剪l把。(2)2%碘酊、碘伏或70%酒精棉球,生理盐水棉球、纱布、胶布、棉签等。2.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患者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及不安。【操作步骤】换药前操作者应洗手,并戴好帽子和口罩。1.闭合伤口(缝合伤口)换药(1)一般在术后第2天或第3天更换第一次敷料。(2)用手移去外层敷料,将污敷料内面向上,放在弯盘内。如伤口内部还有敷料或纱条等引流物,需用一把镊子夹出。(3)两把镊子法:一把镊子直接用于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专用于传递换药碗中清洁物品。(4)观察伤口:观察伤口处有无渗出物或皮肤红肿。若有问题,考虑伤口出现并发症,做相应处理。(5)擦拭伤口:70%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沿切口方向,范围大约距切口3~5cm,擦拭2~3遍。(6)敷料固定:用无菌纱布遮盖伤口,距离切口边缘3cm以上,下层纱布光滑面向下,上层纱布光滑面向上,一般8~12层纱布。贴胶布固定敷料,贴胶布方向应与该处躯体运动方向垂直。(7)告知患者换药结束,予以适当衣物整理,遮挡住暴露躯体部分。(8)丢弃敷料:将敷料按指定医疗废弃物区域丢弃。2.开放伤口换药不同的开放性伤口的肉芽情况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肉芽组织的擦拭需要用生理盐水棉球,禁止用酒精棉球擦拭。(1)新鲜肉芽伤口:肉芽粉红,颗粒状,触之易出血为新鲜肉芽。如果新鲜肉芽比较平坦,用无菌盐水棉球拭去伤口渗液后,盖以凡士林纱布。一般2~3天换药一次。(2)肉芽过度生长伤口:如发现肉芽色泽鲜红,表面星粗大颗粒状,边缘高于创缘,可将其剪除,再将盐水棉球

拭干,压追止血。也可用10%~20%的银液烧灼,再用等渗盐水擦拭。(3)水肿肉芽伤口:如果肉芽水肿、发亮,可用3%~5%的高渗盐水湿敷。(4)感染肉芽伤口:首先可用过氧化氢冲洗。但关键是充分引流及清除异物。处理后此类创面宜用抗菌药物溶液湿敷,以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湿敷药物可用l:5000呋喃西林或新霉素溶液等。每天换药2次,同时可根据创面培养的细菌药敏情况,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于有较深脓腔或窦道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擦洗,伤口内应适当放置引流物(纱条)。(5)慢性老化肉芽:此类创面由于局部循环不良、营养障碍、切面早期处理不当或由于特异性感染等原因,使创面长期不愈合。处理此类创面时,首先找出原因,改善全身状况,局部应适当清创,关键在于清除异物,暴露新鲜组织,可适当应用促进肉芽生长的药物,促进肉芽生长。3.伤口拆线缝合伤口如愈合良好,己到拆线日期就可进行拆线。一般的拆线日期为:头颈部切口为术后4~5天;腋下、下腹部、会阴部切口为术后6~7天;腹部、胸部和臀部切口为术后7~9天;位于背部、四肢近关节处的切口,一般于术后l0~14天拆线,其中跨过关节的,一般在术后14天拆线。减张缝线一般应于术后14天拆线。生长能力差的情况,包括老年人、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腹水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切口一般愈合较慢,故不宜过早拆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