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全国卷高考题
考察探索遗传物质:年全国卷1、2。(二轮复习资料32页) 考察DNA分子结构和复制:全国卷1。(33页)
考察孟德尔定律及应用:年全国卷2、3,年全国卷2、3。(37-38页) 考察伴性遗传:年全国卷1、2,年全国卷1、2,年全国卷1、2。(41-42页) 考察可遗传变异:年全国卷3。(46页)
考察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年全国卷1。(48页) 考察生物进化及基因频率:年全国卷1。(49页) 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1.(·江苏卷)(9分)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 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 。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________ 。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于时启用的起始点 ________(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 。 2.(·福建卷)(16分)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
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考察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二轮资料39页视角1、2、3)
3.(2010山东) (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________ 和_______ 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_______________。
(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和___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______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
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4.(2007年全国卷二)填空回答:(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5.(大纲卷)(11 分)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和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方法技巧】遗传基本规律的验证
1.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 :直接验证——花粉鉴定法、间接验证——测交法、自交法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直接验证——花粉鉴定法、间接验证——测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验证)、自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重复)
6.(·四川卷) 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 表示):
实验一 亲本 F1 雌 雄 F2 雌 雄 红眼(♀)×朱砂眼(♂ ) 全红眼 全红眼 红眼:朱砂眼=1:1
①B、b 基因位于___________ 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__性。 ②让F2 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 代中,雌蝇有 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 7.(·安徽卷)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
_______ ,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
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①
________ ;②_________ 。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_______ 。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 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二)考察基因位置的探究分析(二轮资料41页视角8,44页视角3) 8.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欲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说明: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活)。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研究果蝇灰体、黑檀体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作出判断。问题二,研究控制灰体、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
同源染色体上,并作出判断。
(1)杂交方案: (2)对问题一的推断及结论:
(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
9. 如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Ⅲ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已知控制大麻抗病的显性基因D与不抗病的隐性基因d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不知该对基因在Ⅰ、Ⅱ片段,还是在Ⅲ片段。若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株雌性不抗病和一株雄性抗病(不知其是否为纯合子)的大麻杂交,请推测子代可能的性状表现。 ①如果
D、d
位于Ⅱ片段,则子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D、d位于Ⅰ片段,则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对基因在Ⅱ片段,请写出上述第①题杂交组合所产生的F1中雌、雄个体交配产生F2的遗传图解(从F1开始写)。
(三)考察9:3:3:1的变式(二轮资料40页视角6)
10.(·海南卷)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
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
⑴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
是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⑵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
11.(·重庆卷)(20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小鼠;杂交方法: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这种突变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12. (2010全国卷)(12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
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 :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 1 :1 ,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考察遗传系谱图
13.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1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发病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Ⅲ-2与Ⅲ-3结婚后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五)考察配子致死或合子致死现象的分析(二轮资料40页视角7) 14 玉米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1)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
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 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
黄色子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未分离.
③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植株B能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 .
15.(安徽卷)(15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 中不同的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是 。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 ,在控制之死效应上,CL是 。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研究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会出现 或 ,导致无法形
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
是 。
(六)考察复等位基因和从性遗传(二轮资料39页视角4)
16.喷瓜性别不是由异型的性染色体决定的,而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每一株植物中只存在其中的两个。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表所示:
性别类型 雄性植株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雌性植株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_____________。
(2)aD、a+、ad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雄性植株中能否存在纯合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一雄株与一雌株杂交,后代中有雄株也有雌株,且比例为1∶1,则该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5)为了确定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以上述表格中的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最简单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某种绵羊中,雄羊只有基因型为hh时才表现为无角,而雌羊只有基因型为HH才表现为有角。某科研机构利用纯种绵羊进行杂交实验一、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亲本 实验一 父本 母本 实验二 父本 母本 基因型 aDa+、aDad a+a+、a+ad adad 有角 F1 雄羊 雌羊 无角 无角 有角 全为有角 全为无角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F2 雄羊 雌羊 有角:无角=3:1 有角:无角=1:3 (1)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绵羊有角和无角的等位基因(H、h)位于 染色体上。
(2)请写出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F2无角雌羊的基因型及比例 。
(3)若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有角雄羊与多只纯种无角雌羊杂交,也可让 ,预期测交子代雌羊,雄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18.(11全国卷)34.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项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或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或__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遗传与变异
19(海南卷.29)(10分)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_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这两种情况
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__ 。
20.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 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时X染色体不分离(XO雄性不育,YO死亡)。请设计简便的杂交试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 。 结果预测:
I.若 ,则是环境改变; II.若 ,则是基因突变; III.若 ,则是减数时X染色体不分离.
21.石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①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植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②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答案
1.【答案】(1)细胞核 (2)26% (3)T//A 替换为 C//G(A//T 替换为 G//C) (4)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5)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2.
[答案] 3
(2)X 常 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雌雄均有(或:交叉遗传) EeXDXd Ee XdY 1/8
4.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9:3:3:3:1 5. 亲本 (纯合白非糯)aaBB×AAbb(纯合黄糯)
亲本或为: (纯合黄非糯)AABB×aabb(纯合白糯) ↓
AaBb(杂合黄非糯) ↓⊕
F2
F2 子粒中: ①若黄粒(A_)︰白粒(aa)=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若非糯粒(B_)︰糯粒(bb)=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若黄非糯粒︰黄糯粒︰白非糯粒︰白糯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6.
7.
8. 7. (1)杂交方案 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F1 (雌雄相互交配)→ F2 (2)问题一 如果F2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因此控制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反之,则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问题二 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灰体、黑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第二号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可能是位于第二号同源染色体上。
9.(1) XDYD、XDYd、XdYD、XDY (2)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 全为抗病;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
10.
11.【答案】(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③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12.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来源:学.科.网]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 (3)4/9 4/9 扁盘:圆:长 = 1 :2 :1 13.
14.是 15.黄色:白色=1:1 同源染色体 tt:T:t:Tt=1:1:2:2 15. 【答案】I.(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 (2)显性 隐性 (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16. (1)aD、a+、ad (2)aD对a+、ad都为显性,a+对ad为显性 (3)不能,因为它的两个亲本不可能同时提供aD基因,否则这两个亲本都是雄性 (4)aDad (5)让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别分化情况:如果都是雌雄同株,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如果雌雄同株∶雌株=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
+ad
17. (1)①常 ②Hh (2) Hh:hh=2:1 (3)多只F1无角雌羊与无角雄羊杂交 雄羊既有有角又有无角,比例为1:1,雌羊全为无角. 18. (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 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19. 【答案】(1)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2)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3)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0. 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子代表现型全是白眼 没有子代
21. 【答案】(1)①灰色 性状分离 2/3 ②18% 下降 自然选择 (2)①X BBXrY 4 ②8或6 1/32
取石柏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观察有丝中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增倍,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柏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22.(四川卷.11)(14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 ,这是 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 ,F2中灰身雄蝇共有 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
用文字和相应的遗传图解描述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
23.(2008江苏生物)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该昆虫细胞有丝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
(4)该昆虫细胞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 。 (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23.
(08年广东高考生物卷,33)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
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F1自交,F2的性别为 ,分离比为 。
(2)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1)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和雌株 9:3:4 (2)bbTT bbtt (3)bbTt bbtt
19.(•江苏卷.)(8 分)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_______________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渐_______________,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_______________
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育种。
(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_______________,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______________,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③,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_______________,成本较高。
(4)新品种1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19. 【答案】(1)遗传(2)纯合
组培苗(4)重组
花药
单倍体(3)染色体分离
配
子
选取多对芦花羽毛雌、雄鸡杂交,若后代出现非芦花小鸡,则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若后代均为芦花羽毛小鸡,则芦花羽毛为隐性,非芦花羽毛为显性。(或者:选取多对非芦花羽毛雌、雄鸡杂交,若后代出现芦花小鸡,则非芦花羽毛为显性,芦花羽毛为隐性;若后代均为非芦花小鸡,则非芦花羽毛为隐性,芦花羽毛为显性。)
选取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F1,观察F1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从F1中选取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到F2 观察F2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F1中雄鸡均为芦花羽毛,雌鸡均为非芦花羽毛
F1中雌、雄鸡均为芦花羽毛,F2中雌、雄鸡均有芦花与非芦花羽毛 F1中雌、雄鸡均为芦花羽毛,F2中雄鸡均为非芦花羽毛,雌鸡均为芦花羽毛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 ; ③ ________ 。 结果预测:
Ⅰ若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若_____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 若__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1. 6.(1)(•海南卷)(10分)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表现型 黑檀体 黑体 残翅
表现型特征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体 III II II
体呈乌木色、黑亮 ee 体呈深黑色
bb
翅退化,部分残留 vgvg
2.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3.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
不符合
9∶3∶3∶1
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
__________ 。
4.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
离。
5.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
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
6. 11.(·重庆卷)(20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种雌雄异株的植株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为半,则其亲本 基因型为 。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则其 亲本基因型为 。
(4)若后代性别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 基因型为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