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性”的背后——一张贺卡带给我的欣慰与思考
来源:华拓科技网
撷英篇 “个性" 的肯后 ——一张贺卡带给我的欣慰与思考 徐坚辉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案例描述】 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良好 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一个已经毕业的孩子寄来的贺卡,在 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所以教育好孩子永远是家 贺卡中孩子写道:“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您 长最重要的事业。 的恩情我会一直牢记在心,我在中学会努力的,有空我会经常回 来看您的……”看到这,我的眼中盈满泪水,心中产生无限的幸福 3.收获同伴友情 作为数学老师,与孩子接触最多的时间还是在课堂上,通过 与欣慰。作为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心中期许莫过于 在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孩子上课还是挺认真,善于倾听,勤于思 此。回想两年来与这个孩子相处的一幕一幕,他是一个极有“个 考,课堂练习速度快,并且正确率高,美中不足的是不愿意与同学 性”的孩子。两年前,我接手这个孩子所在班的数学,不久,我就第 分享交流,几乎见不到孩子与他人积极交流的画面。针对此情况, 一次“领教”到他的“个性”。在上一节分析试卷的课上,孩子们拿 我有意调整座位,安排一个数学基础偏弱但性格非常开朗、虚心 到试卷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失落。我记得这个孩子考了90分, 好学的同学与他一起坐,并与同桌结为师徒,相互感染,相互帮 成绩还不错,可他的表现让我感到十分意外。我看见他将试卷塞 助,共同进步。渐渐地看到了他与同桌共同交流的画面,我及时对 进书包。我不动声色,暗中观察。在进行试卷分析时,他居然看起 他们的表现给出鼓励的评价和欣赏。师徒结对不仅双方学习了知 了课外书,我停下讲课保持了一会的沉默,这个孩子的同桌见此 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友情,孩子也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在一次与 情形,在一旁轻推了他一下,他仍然无动于衷。课后我把孩子带回 我聊天中他说道:“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自从我当上了师傅后,办公室进行交流沟通,但很不顺利,他不想跟我说更多,只是说对 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我也不再因孤独而感到迷茫。” 9O分的成绩不满意。有位同学悄悄告诉我说:“他经常容易激动 【案例反思】 说实话,遇上一个有“个性”的孩子总是伤脑筋的,要转变孩 子,教师仅有爱心、耐心还是不够的,教育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 的,我们都不敢惹他。”为什么会这样?这孩子一定有故事,我决心 揭开这个谜。 通过转化这个孩子,我有几点体会: 【案例解决】 后来,我通过其他老师、同学了解到,这孩子确实会莫名其妙 1.要有追根溯源的探寻心 地激动,小小的打击面前显得很脆弱,有时有明显的逆反心理,那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呢? 1.走进孩子心灵 孩子出现了反常情况,我们先要摸清孩子的思想动态,分析 孩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才可对症下药。只有在知道了原因后才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庆幸我当初在课堂上没有采取简 为了走进孩子的心灵,打开孩子的心扉,尝试着多跟他接触, 单粗暴的办法和态度来处理。孩子并不是为了发脾气而发脾气, 尝试着与他做朋友,我了解到孩子很擅长玩魔方,课后有意和他 而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采用以暴制暴,效果往往会适得 一起玩魔方,还虚心地请他当我的老师。为了更好地沟通,我借玩 其反,使得孩子的内心更加压抑,更加沉闷,更加叛逆,更加偏激。 2.要有穷尽手段的责任心 通常有“个性”的孩子的心扉比较难打开,我庆幸我成为孩子 用多种方式与孩子接触,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心灵,相处一段 魔方这个平台,趁机与他加了QQ好友,开始在QQ上聊魔方,后 面聊的话题就多了,孩子是淳朴的,慢慢地感受到了我对他的积 出了他藏在心中的秘密,他说:“我从小就调皮。爸妈一直工作很 极关注和尊重,慢慢把我当朋友了。在一次活动后,孩子终于说 的朋友。 忙,没有时间陪我,在班上常常捣乱,很多老师都说我是大捣蛋 时间,感情在交流,心灵在交换,对孩子有始终如一的信任,让孩 鬼。我开始不想上学,每天都是失败的感觉,觉得上学没意思,同 子敞开心扉说出秘密。可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教育的核心绝 学不理我,老师也烦我,我觉得我很孤独。数学是我最喜欢的学 对不是以暴制暴,而是通过更加柔和的方式去达到批评达不到的 科,于是我就想通过考高分来改变老师和同学的看法,可那次我 高度。 没有考到满分,当时我好难受……今天我非常开心,能和老师一 起玩……”我这时才明白,原来他追求高分是想改变他人的偏见, 想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 2.发挥家庭教育 3.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 孩子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的,冰Ll 1消融非一日之 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坚持长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相信没有一一 个孩子是“性本恶”的,从内心出发去体谅、去关怀孩子,往往会有 在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我第一时间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沟通 更高的成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在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放弃 交流。家长承认,对于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确实比较贫乏,对孩子 之后,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再难不要放弃,再累也要坚持。 现在“我行我素”的状况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的父母知道问 从问题源头出发,采取最为恰当的手段,对症下药,从根本 题的严重性,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家长在后来的日子 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不足,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所在。当孩子离开 中平衡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或者说更多地把精力给了孩子,假 我后,回首往事,依然感慨,庆幸自己遇到给予自己温暖、信心、启 期参加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平时常与老师交流,积极参加家长 迪的恩师——那就是我的教育梦。 会,并且在最后一次家长会上还成功分享了教子心得。 —.・编辑鲁翠红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