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编者:梁澈 校长 党员 审核:历史科 引言部分: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目的,是为了吞并 、独霸 、称雄 。 2、 、 、 法西斯为摆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 、 、 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南京大 洛川会议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论持久战》 培养能力: 1、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的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全局的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抗战初期中民英勇抗战的史实,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正义感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国共联合抗日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抗战初期的功过。 知识链接:1931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中日矛盾逐渐上升。1935年,日本策划了华北事变以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因而 ,中国国内在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而且的极力主张下,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A级 1、七七事变, 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又称“ ”,中国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过程) ①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党发表 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② 蒋介石发表 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③ “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发表 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④ “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 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 、 为正副总指挥,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 、 为正副军长。 ⑤ 1937年9月,公布了提交的 ,至此,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级
1、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改编武装力量 C、公布了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D、国民发表自卫宣言
C级
概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
A级 1、日军占领平津以后的战略:决定向 和 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
图在 个月内灭亡中国。 2、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 淞沪会战:地点在
② 太原会战:八路军在 伏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在山西 阻击日军。 ③ 徐州会战:国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在 消灭日军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B级 平型关战役属于下列哪次会战(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C级 ④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归纳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结果以及造成此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敌后战场) A级
1、洛川会议: 年秋,中国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
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 路线,即 路线。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看课本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写出几个重要根
据地的名称) B级
小结:正面战场和 敌后战场的两个战场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 四、《论持久战》的发表 A级
1、背景:抗战初期,内的新旧派散布“ ”,亲英美派宣扬 “ ”。
2、意义: 年,发表《 》,驳斥了这两种错误论调,指出
抗日战争是“ ”,只有实行 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五、知识自构体系:
六、当堂检测:课后作业: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