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与明洞工程标准化指南3

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与明洞工程标准化指南3

来源:华拓科技网
隧道洞口与明洞工程

3.1施工准备

3.1.1隧道洞口开挖前,承包人应对洞口段地形地貌进行复测,认真调查地质情况,并提出隧道“零开挖”进洞专项施工方案,严禁大开大挖,项目业主应组织设计、监理专项审查。

3.1.2隧道进出口联测已完成,且贯通误差符合规范要求;测放出进洞控制桩,并保护良好;边、仰坡开挖边线、明暗洞交界里程等测量放样已按规范完成。 3.1.3洞顶截水沟已砌筑完成,洞口初步形成畅通的洞口排水系统。

3.1.4对洞口情况已进行了详细调查,如洞口的地形情况,有无不良地质或偏压;植被分布情况;征地拆迁情况,对地表沉降要求严的构筑物分布及结构特点;洞口及附近的地表水系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洞口地表有无泉眼出露,地下水分布情况,对围岩的影响程度,洞口土体含水量、塑性指数等原始参数等等。 3.1.5洞顶沉降观测点、基点已布设完成,并取得第一组数据。 3.1.6机械设备及人员均已到位,材料已完成报验。

3.2一般要求

3.2.1积极推广“零开挖”进洞理念。隧道洞顶截水沟以内植被禁止砍伐破坏,分离式隧道中间山体和联拱隧道中导洞开挖时两侧山体应尽可能保护。如图3.2.1-1和图3.2.1-2所示。

图3.2.1-1 分离式隧道中间山体植被保护现场照片

3.2.2隧道进洞前,二次衬砌台车必须进场。见图3.2.2。

3.2.3洞口设有明洞、且洞口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隧道,可按先进暗洞,由内向

外施作洞口明洞模筑衬砌,再进行洞身段开挖、初支、二衬施工。

3.2.4当洞口围岩条件很差时,要严格控制进洞施工顺序。应在完成套拱和超前大管棚后,立即进行明洞主体模筑衬砌施工,然后再进行暗洞浅埋段施工。

图3.2.1-2 隧道洞顶截水沟以内植被保护现场照片

图3.2.2 二衬台车应提早进场

3.2.5应在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完成50m(含明洞)后立即进行洞门及边仰坡绿化工程的施工,如图3.2.5。

3.2.6隧道洞口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处理,要求使用20cm厚石渣垫层,汽车运输

通道还必须采用20cm厚的C15砼作为面层。可考虑洞口段路基基层变更为混凝土基层,提前施作。

3.2.7洞口前的桥梁、涵洞及路基等相关工程应及时安排施工。如图3.2.5所示,及时完成洞口前的路基施工,为隧道提供施工场地。

图3.2.5 及时完成洞门施工可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3.3施工程序

洞口与明洞工程的施工程序为:洞顶截水沟开挖、砌筑→洞口其他排水工程→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及成洞面临时防护→洞口套拱、管棚棚架式体系等辅助进洞措施施工→明洞基础及洞身施工→明洞防排水施工→明洞回填→洞门施工。

洞口套拱+超前小导管(超前管棚)的棚架式体系是洞口山体坡脚切方后保证坡脚稳定的重要措施。当洞口地质很差且覆盖层很薄时,采用超前管棚支护,洞口设混凝土套拱,稳定坡脚并兼做管棚导向墙;当洞口围岩情况好时,洞口套拱等辅助措施可予取消。

3.4施工要点

3.4.1洞口土石方开挖

(1)洞口土石方施工宜避开降雨期,如确需在雨季施工时,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洞门端墙处的

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

(2)洞口边坡、仰坡土石方的开挖应减少对岩、土体的扰动,严禁采用大爆破;边坡和仰坡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以及边坡和仰坡上的浮石、危石要清除或加固,坡面凹凸不平应予整修平顺。

(3)应在进洞前按设计要求对地表及仰坡进行加固防护;松软地层开挖边、仰坡时,宜随挖随支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应及时采取预防和稳定措施稳定坡体、确保施工安全。可采取地表砂浆锚杆、地表注浆等辅助工程措施或路基施工中稳定边坡的措施。

(4)偏压洞口施工应做好支挡、反压回填等工作后再开挖;开挖方法应结合偏压地形情况选定,不得因人为因素加剧偏压。

(5)洞口边坡及仰坡采用明挖法施工,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进行开挖。第一阶段挖至设计临时成洞面,并视围岩情况,结合暗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第二阶段开挖其余部分,形成永久边仰坡。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口有邻近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微震控制爆破。

(6)洞口边仰坡排水系统应在雨季之前完成。隧道排水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合理连接,不得侵蚀软化隧道和明洞基础,不得冲刷洞口前路基边坡及桥涵锥坡等设施。

(7)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早完成。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8)洞口仰坡上方洞身范围内禁止修建施工用水池。

(9)进洞前必须完成应开挖的土石方,废弃的土石方,应堆放在指定的地点,边坡、仰坡上方不得堆置弃土、石方。 3.4.2排水工程

(1)洞外排水工程包括边坡和仰坡外的截水沟、排水沟和洞口排水沟、涵管组成的排水系统,所有开挖与铺砌除按图纸施工外,还应符合《路基施工标准化指南》中砌石工程的规定。

(2)边坡、仰坡外的截水沟或排水沟应于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完成,防止地面水冲刷而导致边坡、仰坡落石、塌方。截水沟及排水沟的上游进水口应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口应妥善地引入排水系统。

(3)边坡、仰坡以外的山体表面,如有坑洼积水时,应按设计要求予以处理;但不得用土石方填筑,以免流失堵塞排水沟渠,影响洞口安全。

(4)路堑两侧边沟应与排水设施妥善连接,使排水畅通。土路肩及碎落台,应按设计要求予以加固。

(5)反坡施工洞口,施工期间洞口应设渗水盲沟,并将两侧排水沟于洞口部位设浆砌片石隔墙和洞外隔离。 3.4.3坡面临时防护

(1)由于洞口边仰坡开挖成型距洞门完成、永久防护到位间隔时间较长,结合我省多雨的气候特点,为防止地表水渗入开挖面,保证此间洞口坡体的稳定性,一般采取锚喷网防护的形式。洞口土石方开挖完成,应随之及时进行防护。

(2)坡面临时防护施工前,应将岩面浮渣及危岩清除干净并用高压风将坡面清理干净。

(3)锚杆施工时,应先在坡面上确定锚杆位置,并控制钻孔方向进行钻孔,孔深和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完毕应将孔内岩粉吹干净。

(4)如坡体含水量较大或有地下水,坡面渗漏水较多,应增设泄水孔或平孔排水。

3.4.4进洞辅助措施

(1)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等辅助工程措施的施工方法按本指南第5章的相应项目执行。超前管棚推荐采用履带式潜孔钻机,见图3.4.4所示。

(2)辅助工程措施所用钢筋、钢管等材质、环向间距、纵向搭接长度、方向等布设参数,以及锚固所用材料均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对有采用注浆施工的,承包人注浆前应认真分析围岩性质,选择合理的注浆设备和施工工艺,考虑采用单液注浆还是双液注浆,并确定合理的注浆初始压力、终压力。监理人应认真进行旁站,记录单孔注浆压力和单孔实际注浆量,记录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施作里程范围、小导管(管棚)根数、长度、最大单根注浆量、最小单根注浆量、总注浆量(注浆量以使用水泥袋数或公斤为单位)、注浆控制压力。对小导管、管棚的安装和注浆必须要有影像资料。

(4)套拱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合计要求,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5)以套拱内预埋的孔口管定向、定位,严格控制其上抬量和角度,确保钻孔定位准确。

图3.4.4 履带式潜孔钻机

3.4.5明洞与洞门施工

3.4.5.1边墙施工

(1)明洞边墙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合计要求,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2)偏压隧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偏压墙。

(3)偏压和单压明洞的外边墙基底,在垂直路线方向应按设计要求挖成一定坡度的向内的斜坡,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如基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

(4)深基础开挖,应注意核查地质条件;如挖至设计标高,不符合图纸要求时,应提出变更设计。

(5)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避免雨水等侵蚀地基。 3.4.5.2明洞衬砌及防水

(1)明洞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点与洞内二次衬砌基本相同,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应连接良好。

(2)明洞拱圈外模拆除、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应及时按设计规范要求施作防水层及拱脚纵向排水管、环向盲沟,防水板应向隧道内延伸不小于0.5m,并与暗洞防水板连接良好。

3.4.5.3明洞回填

(1)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

(2)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粘土以利于隔水。明洞粘土隔水层应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密。

石质地层中墙背与岩壁空隙不大时,可采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大时,可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土质地层,应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3)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

(4)在人工回填筑时,拱顶中心回填高度达到0.7m以上方可拆除拱架;若使用机械施工回填时,则应在回填土石全部完成后方可拆除拱架。

3.4.5.4洞门施工

(1)洞门基础开挖应注意基坑的支护,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应做好防水、排水工作,防止基底被水浸泡。基坑废渣、

杂物等必须清除干净。

(2)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成整体。洞门端墙应与隧道衬砌紧密相连接。

(3)洞门端墙的砌筑(或浇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产生偏压。

(4)洞门建筑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坡脚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并应检查与确保坡顶以上的截水沟和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的完好与连通。

(5)隧道明洞回填、洞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洞口边坡及仰坡的地表恢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做好水土保持。

(6)洞门砌筑

1面层料石一丁一顺分层砌筑。石料宜选用颜色清一,不含锈迹,石料精雕细凿,方正,表面修凿的纹路整齐统一,色泽一致,条石和丁石的尺寸要一致,边线要直顺,棱角要分明,缺边掉角的料石不得使用。墙背浆砌片石部分与面层咬合砌筑避免“两层皮”,砌缝砂浆插捣密实。

2砌筑砂浆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机械拌制。

3勾凹缝后,可按要求在缝内喷涂,以增强视觉效果。

4砌体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按设计布置泻水孔,对个别出水点及时将水引出,并做好墙背后反滤层、排水盲沟等。

5砌体的大面要平整,缝宽要一致。条石外露面的尺寸为60cm×30cm,丁石外露面的尺寸为30cm×30cm,缝宽为2cm,见图3.4.5-1。

图3.4.5-1 洞门采用料石砌筑

(7)隧道洞门不允许粘贴石板材,尤其是抛光的石板材,见图3.4.5-2。

反光 洞门石板材脱落

图3.4.5-2 洞门粘贴石板材后造成的质量及安全隐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