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农村矛盾纠纷 建设幸福农村
来源:华拓科技网
南方论刊・2012年第3期 民主法制 妥善处理农村矛盾纠纷建设幸福农村 黎泽波 (茂名市制度研究会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认为,幸福建立在生理和社会双重基础之上,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融合是幸福的重 要保证。当前农村存在着一些突显的矛盾纠纷,而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和纠纷,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全社 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建设幸福农村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妥善处理;农村矛盾;建设;幸福农村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 个服务员非法同居,生下一个女孩,这位男村民因诈 (一)土地、水利、山林等被非法、无理侵占引发 骗罪被判有期徒刑,该女服务员另嫁了他人,并生下 的纠纷 小孩,但没有办理结婚登记,这位男村民刑满释放后, 据报刊载,化州市新安镇分流水垌的200多亩水 该女服务员继续找上门来与之同居,甘心情愿地当起二 田,以往分别由狮子岭村、分流水村、梅仔坑村等村民 奶,从而引发两个男方严重纠纷,各执其词,事情不好 耕种,彼此相安无事,但后来由于为开采这些土地下藏 了结。 的优质高岭土,而“老板”刘某某欲达占有这片资源的 (六)计划生育、殡改等具体事项执行过程中,产 目的,由其父亲出面,策划了指使自己所在村庄狮子岭 生的矛盾纠纷 村村民,强占权属于梅仔坑村的30多亩田地,引发两村 例如,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执行 群众打斗,直至出现了梅仔坑村村民为讨说法而下跪信 落实计划生育规定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具体执行过 访事件,后在、的重视下,通过警方艰苦侦查 程中,有些因人流、引产等出现了相关问题,引发纠 抓获并刑拘了刘某某及其同伙骨干数名,才使这宗恶性 纷,群众与某些基层干部对立情绪比较严重,而这些基 的矛盾纠纷事件得到平息。 层干部也有怨气。解决此纠纷,首先要支持基层干部开 (二)宅基地争夺纠纷 展计划生育工作,对于计生中出现的问题要具体1司题按 在农村有的地方,因为宅基地问题引发邻里之间、 具体规定解决,以消除纠纷。 叔侄之间、甚至兄弟之间,寸土不让,引发争执,甚至 (七)因办小厂矿,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了群众的 大打出手。 生产和生活而引起的矛盾纠纷 (三)规定引发的某些矛盾纠纷 例如,前几年有人在茂南区鳌头镇和步村委会山积 国家宣布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出台了农民种粮补 村与攀佳村之间的垌上建了一座私营炼油厂,污染了环 贴、良种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 境,油厂调油时气体大量扩散,臭不堪闻,造成附近村 (简称新农保)等惠民,为农民群众解决了许多实 民呼吸困难,平时不敢打开门、窗,加上该厂未经处理 际问题。国家对农民的这些直补,使一些进城务工 的污水直接顺垌流入农田,使庄稼受到损失,给当地村 人员重新回乡务农,他们由于原已把土地租赁给其他人 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威胁。最近又有人继续在山积凤凰 耕种,并签定有合同期,现又想把土地回收自己耕种, 岭旧址兴建炼油厂,村民进行阻拦,引发了矛盾纠纷, 处置不当,引发纠纷。 村民要求有关部门要取缔这些私营的非法地下炼油厂, (四)劳资、劳务矛盾纠纷 以保护环境,维护村民群众的切身合法利益。 农村有些种植、养殖或办砖厂等专业大户,雇请外 (八)其他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 地人员帮助搞种植、养殖、或搞烧砖,欠拖或不愿兑现 例如,因某些自然灾害影响,又没加予防范而引发 劳务费用,引发纷争,甚至出现命案。 的纠纷,争吵不休,互相结怨。 (五)婚姻、家庭、邻里不协调、不和谐甚至违法 而产生纠纷 二、农村出现矛盾纠纷的特点及其原因 我市某地农村,有位姓莫的青年村民,起初在某圩 (一)特点 镇经营一间小饭店,是有妇之夫,与长得比较漂亮的一 1、矛盾纠纷的群体化。尤其是牵涉到土地、水 利、山林、劳资、劳务纠纷等,其参与纠纷的人数比较 多,形成规模和影响力往往会相当大。 2、矛盾纠纷类型的多元化。农村的矛盾纠纷主 体,已从个人、家庭之间比较简单的类型,向着公民与 法人、法人与法人、公民与各类经济组织,乃至公民与 部门之间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的发展。 3、矛盾纠纷表现方式的激烈化。初现矛盾时,当 事多数都想通过正当途径和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里是惩恶扬善、匡扶正义之剑,而在品行不端的执法者 手里则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所以一个执法者,尤其是 领导干部,其品行端正是践行公正执法的根本保证。各 级领导和执法人员对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正确理解 和执行,对于加强法治,妥善处理好农村矛盾纠纷十分 重要。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 视。古人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我国古代的清官尚能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我们 益,但由于纠纷得不到解决,当事人正当的权益被损 党的各级干部更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 害,或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成群结队手持器械找矛盾对 脚点,这就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认真倾听群 方讨说法,直至各户出资集结群体上访,个别地方个别 众的意见和要求,坚持善听民声、善纳良言、善思民 人员甚至与矛盾对方一拼了之,造成命案。 想、善解民怨、善体民苦,透过民声,洞察社情,及时 (二)主要原因 发现矛盾纠纷,积极进行化解,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对于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宣传解释不深 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已出现的矛盾纠纷, 入、不到位,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以至群众产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规定办 生一种抵触心理,一旦损害到自身的合法权益,有些群 事,对于那些违反了法律法规和规定,损害了群众 众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以寻求解决,只知道蛮干,问题得 切身利益的事情,要敢于处理,使人民群众的诉求得以 不到解决,就出资聚众上访,甚至对引发矛盾的对方动 解决。同时,又要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 粗,矛盾显得更为激烈,增加了解决的难度。 规定,耐心解惑释疑,增强他们法律意识,增强全 2、有些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凝聚力不强,某些基 局观念,提高思想文化素养,绝不做违法的事情,以积 层干部法律素质不高,法律法规和知识掌握不 极的态度,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致于 多,处理问题主观片面性强,与群众思想交流不彻底, 因办公益事业而有损相关人员某些利益的小事,要引导 工作方式方法比较生硬,缺乏有效性,或者是对处理矛 他们讲风格、顾大局,不应拘泥于那些不关痛痒的小问 盾纠纷的事项不主动,对矛盾疏导不到位,不能及时有 题,支持办好公益事业。这与开展法治建设也是相一致 效调处矛盾纠纷,互相推诿,把矛盾上交,致使矛盾问 的,不矛盾的。 题越积越多,直至酿成恶果。 3、某些公民、法人和企业组织,推卸责任,对受 损的对方不愿承担赔偿,势必引起激烈的纠纷。 (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缓助 农村中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以及那些文化程度 比较低、见识少的农民等,这些弱势群体,在与损害人 4、有些村民缺乏全局意识,个人利益至上,说什 了”,甚至错误认为按照正常程序解决不了1司题,必须 把事情闹大,才能引起、的足够重视,才能解 决问题,以小农思想的传统观念对待纠纷,其行为缺乏 法律和道德的准则。 5、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引发和有关涉事单位 (法人)产生矛盾纠纷时,由于取证难、举证难,甚至 位,尤其是对于一些因不懂而签证的各种买卖合同、转 让合同、担保合同等而上当受骗,权利被侵害致使其倾 家荡产,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的每当向有关领导 么“多哭的婴儿才能多吃奶,不喊不叫,问题就解决不 连书面的材料也无法撰写,起诉时往往处于不利的地 和公务人员反映纠纷睛况时,不知所云,无形中使自己 处于劣势,如果不对其予以法律缓助,他们的合法权益 违法违规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而引起的纠纷。最突出的 就得不到保护。据报道称,信宜钱排紫金矿业溃坝事故 案例,就是信宜钱排镇2010年“9・21”紫金矿业溃坝 出现后,茂名成立的灾区法律援助团,取证状告紫金矿 事件。 业证据资料重达1.5吨,拟就2500多份起诉文书,为有关 灾民和单位打官司提供了法律证据。如果没有这种法律 三、加强法治,处理好农村矛盾纠纷的若干建议 援助,弱势群体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立足是十分 (一)各级领导必须引起思想足够重视,增强群众 困难的。所以说,加强对于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是十分 观念,切实改进作风 必要,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1、抓认识。各级领导,尤其是、、 在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昭示于 之中,民主法治社会已成为我们奋斗的理想。但我们应 和司法的各级领导及机关的同志,应加深认识法律援助 看到,法律法规也好,规定也好,其贯彻执行,都 是民主法治健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法律援助 要依靠人去具体操作,依靠人来践行法律的公正,同样 作为一项旨在调配公共资源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法 部法律,在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素质好的执法者手 律制度,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基本水平,这 一一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尤其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 权的确立和行使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而且还 要手段。法律援助旨在既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众和特殊刑 事案件当事人平等享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保 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又平衡了争议纠纷双方的 诉讼能力,更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法律援助事 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要严格遵循和法律 法规。这就要确立好有告必理的原则,防止行政不作 为。行政不作为,其主要表现是老百姓“告状难”,这 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是十分不 业的推进,是实现弱势群体生存权、平等权、发展权等 利的,那么,行政执法机关和人员,必须做到积极主动 公民基本权利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的重要体现,是 执法,对于弱势群体应强化特别保护意识,坚决克服形 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造福于人民群众的 形色色的歧视性执法,保证弱势群体的权益免遭权力滥 具体行动,这不仅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也为有 用的侵害,这样,才能有效地妥善处理好农村各种矛盾 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良好的社会稳定秩序提供了服务 纠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法治,也必须这样,才能把建 保障,从而增强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援助的主动性和责 设幸福农村得以落实。 任感。 (四)建立健全调处运行机制,各部门紧密协作以 2、抓宣传。要进一步增大宣传力度,为法律援助 化解好农村纠纷 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着力拓展宣传的广度和深 笔者认为,积极做好调解,这对于减少阻力,妥善 度,深挖媒体资源,以案说法,突出宣传法律援助扶贫 处理农村的矛盾纠纷,其作用很大,这与加强法治建设 助弱、伸张正义的社会效果,以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理 是相辅相成的,是加强法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践中 解和支持。要着力宣传典型,推广经验,从而激励法律 就有许多关于纠纷积怨多年,一旦调处得当,就化干戈 援助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为法律援助工 为玉帛的事例。对此,各级既要依法办事,但依法办事 作者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也不是硬绑绑的做法,而要注意发挥政治优势,在实际 3、抓制度。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律援 工作中贯彻好调解优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人民调解、 助科行长效机制。建议要进一步加快法律援助 行政调解、仲裁、司法调解等相衔接的机制,依靠基层 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进程,制定和完善明 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通 确、具体、全面的规范性指导意见,以制度的形式进一 过做比较深入细致的摆利害、讲道理,引导矛盾纠纷的 步明确及其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完善法律援助工作 双方在乎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基础达成调解协议,从而 协调机制。着力健全完善包括法律援助范围标准、操作 化解矛盾纠纷,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比方 规程、办案补贴标准、案件质量监管及责任追究等方面 说,门对于一般性的治安案件,尤其是那些邻里 的法律援助工作管理体系。笔者认为,由于有关方面对 纠纷、交通事故、数额不太大的损害赔偿等案件,就应 紫金矿业溃坝案中被损害的老百姓这一弱势群体大力进 依法加强调解,提倡调解结案,以减少硬性裁决,防止 行了法律援助,致使信宜市人民对该案有关事项进 引发上访。要把调解作为处理民商事案件、刑事附 行一审公开开庭时,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 带民事案件、执行案件的优先选择,贯穿于诉讼活动的 辉等6名管理人员对被控重大责任事故罪当庭认罪。搞 全过程。对于必须进入司法程序的矛盾纠纷,首先要进 好法律援助,使审案比较顺利进行的这一经验是很值得 行立案调解,当立案调解无效时,要及时转入诉讼审理 宣传和借鉴的。 程序,能调解的则调解,应当判决的则要判决,调判结 4、强化对司法的监督,保障弱势群体得以平 合,使之案结事了。同时应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 等的司法保障。及其常委会要在监督开展对弱势群 入各级党、政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并强调化解农村 体法律援助方面有新的作为,从而惩治和防止司法腐 矛盾纠纷,要从每个部门、每个公民做起,建立一种稳 败,以提高司法的公正度,促进解决那些漠视群众诉 定社会人人有责,矛盾纠纷人人都要积极解决的氛围, 求,违背群众立场,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等1司 从而减少对簿公堂,特别是要做到突 『生群 『生和疑难 题,使之更为有效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更好地化解 性的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以防止酿成恶性 农村的矛盾纠纷,搞好社会的稳定。 的事端。 (三)突出抓好行治,确立有告必理的原则, 加强法治建设,处理好农村的矛盾纠纷是一项长期 防止行政不作为 性的工作,需要各级干部和执法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 处理农村矛盾纠纷,尤其是处理关于土地、水利、 习,提高认识,增强能力,认真履职,长抓不懈,注重 山林、宅基地、劳资、劳务等方面的纠纷,大量的是属 平时,抓好源头防控,解决问题到位,才能把法治建设 于行政执法的问题。所以,必须突出抓好行治。行 落到实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增收致 治原则是法冶的基本要求,是法治建设在行政执法 富,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行治原则,不但要求国家行政 编辑,云岫校对,欢欢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