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种业公司髫 ;: 电话・惦6及经蕾尊绋瞒 .-6柏6|l2 杨明 姚俊林!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农机管理局 安徽宣城 242000; 宣州区畅柳镇) 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业内专家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 题。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要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必须协调好农机与农 艺的关系。先进、高效的配套机组的农田作业必须符合当 地的农艺要求,同时,农艺也必须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 作简单,使用季节性强和投资大。 农艺:农业生产的原理和技术。主要内容为大田作物的 栽培、育种、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具应用、农 田灌溉和排水、农产品的初加工和贮藏以及农业生产的经营 管理等。 2农艺与农机的关系 求,二者相互依存。为此,农机和农艺的有效结合可使我 们在主机与配套机具的匹配工作中找到结合点,使工作做 得更有成效。 1 农机与农艺的概念 农机是农艺的载体,农艺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 过一定的手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当然,这种转化既 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机械的。但是,任何一项农艺技术在 没有和相应的农机技术结合之前,始终超不出手工劳动的范 农业机械:用于农业生产的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称。 动力机械包括内燃机、电动机、风力机、水轮机、拖拉机、汽 车和飞机等;作业机械包括:种植业机械、林业机械、农副产 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和渔业机械。农机是机械学原理在农业 生产中的应用,它仅是一个工具而已。它的特点是结构复杂操 畴,它只能为写论文提供资料,或是在实验室里供人观赏,没 有多大实用价值。农艺技术想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 广,离开农机技术是做不到的,先进农机技术的应用,同时也 会促进农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秋延迟茬可种植西红柿、黄瓜、芸豆等蔬菜(西葫芦在这 一容易早衰,如育苗过晚,则蔬菜产品采收期推迟,影Ⅱ向经济效益。 (3)施足底肥。底肥充足是保证越冬蔬菜栽培成功的关 键。每公顷温室底肥施用量要达到:腐熟有机肥90~105m。, 饼肥1500kg,磷酸二铵750kg,尿素450kg,硫酸钾300kg。 1年1大茬栽培模式,一般元月上旬开始采收,春季前后 进入结果盛期,在管理精细的情况下,结果期可延期到9月上 旬,全生育期360d以上,结果期230d以上,每公顷产量可达 1 20000 ̄1 50000kg,经济效益225000元左右。 2.1.2冬春茬~越夏茬1年两茬制。本模式是冬用型太阳能 蔬菜温室广泛采用的传统种植模式,栽培成功率高,风险小, 其蔬菜总产量和效益略低于1年1大茬种植模式。 冬春茬种植蔬菜一般是黄瓜、西葫芦、芸豆等,一般9月 中、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11月上、中旬定植,黄瓜、西葫 12月中旬即开始采收,元月下旬进入结果盛期。芸豆2月上 茬极易感染病毒病,如无遮阳网、防虫网等覆盖条件最好不 种),一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黄瓜9月下旬始收,元 月上旬拉秧;西红柿12月中旬始收,元月下旬拉秧(实行单干 整枝,留两穗果打顶);芸豆10月下旬始收,12月下旬拉秧。 早春茬可种植黄瓜、西葫芦、茄子、青椒、西红柿、豇豆、 芸豆等各类蔬菜。一般11月中旬(茄果类蔬菜)或元月上旬 (瓜类、豆类蔬菜)用酿热物温床或高温育苗棚育苗,2月中 旬定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始收,7月中、下旬拉秧。 2.2.2 越夏茬、越冬茬、早春茬,1年三茬制。这种种植 模式是在1年两茬的基础上,在深冬季节增种一茬耐寒性较 强的蔬菜,从而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蔬菜温室的利用率,提高 经济效益。越夏茬和早春茬的蔬菜种植类和季节与上述夏茬 和早春茬基本相同。越冬蔬菜可种植芹菜、甘兰、花椰菜、油 菜等。一般8月上旬育苗,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定植,元旦 至春节采收。油菜不需育苗,可于10月下旬撒播,元旦至春 节采收。 以上两种适宜在春用型太阳能蔬菜温室种植的茬口模式, 如果肥料、用工等投入到位,管理精细,其蔬菜总产量和效益 可接近冬用型太阳能蔬菜温室的茬口模式。 另外,在计划、选择种植作物类别的时期,还应考虑温室 的肥力状况和家庭投入能力,如果温室肥力差、土质沙或碱、 有机肥和化肥投入不足,最好不要种植黄瓜等对肥力要求较高 的蔬菜,可选择种植芹菜、甘兰、茄子等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 的蔬菜。 旬开始采收。以上几种蔬菜的生长期较茄果类蔬菜短,一般5 月下旬至6月上旬拉秧,拉秧后可种植一茬越夏菜。 越夏茬可种植耐热的丝瓜、豇豆、南瓜、冬瓜等。4月在 上茬蔬菜拉秧前用营养钵育苗,5月下旬灭茬、整地施肥后定 植,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采收,10月中旬拉秧。 2.2 春用型太阳能蔬菜温室适宜的茬口种植模式 2.2.1秋延迟茬、早春茬1年两茬制。秋延迟茬、早春茬种 植模式,把蔬菜的采收结果期分别安排在严冬到来之前和严 冬之后,避开了严冬季节低温、寒流等恶劣天气对蔬菜的侵 袭,因而栽培成功率高,风险小,是春用型太阳能蔬菜温室广 泛采用的种植模式。 10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刊支持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全兴种业有限公司鬈赫 誊器易3篙翳 播,脯 3 目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程度是目前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 问题 收入低、积累少,许多大型农业机械想买而买不起。“用得好” 是解决好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由于 农业机械是在土质、耕作制度、气候和使用环境多样化的自然 状态下作业,加上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操作技能不高,所 以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就比一般 例如玉米的机收,国外都是对行收获,行距固定、作业幅 宽固定,机器开进去前后左右都能收;而我们不同的地区行距 差异非常大,所以对行收获在我们国家不行,研究玉米不对行 收获就变成了一道难题。 的通用设备更为重要。“有效益”是解决一个良性发展的动力 问题。对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技术要集中农机和农艺人员攻关, 互相取长补短,将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4.2 在农机推广人员和推广经费上要有保障 一国外在研究农作物品种的同时就考虑了机械化作业问题, 从耕整地开始,到播种、中耕、化学除草灭虫,到最后收获都是 同样的耕作标准。现在我们的农机既要适应不同地区又要适应不 同的种植方式,农机企业的新型农机具开发难,性能设计更难。 3.2 农机与农艺人员缺乏沟通 农机和农艺人员相互沟通少,各自站在自已的部门立场, 个先进的技术,你要知道它是否适宜当地农业发展,你 就必须要做好试验示范工作,而这是需要人力和物质作为基 础的。任何一项新机具或新农艺技术的推广,你首先要做的就 是试验和示范,你若盲目的推广就是对老百姓极大的不负责 认为自己的技术是成熟的,是先进的,推广自已的技术。而他 们恰恰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自身技术发展中会遇到 任,也为你今后推广成熟的技术设置了障碍,农民吃过一次亏 以后就不会听你的。而试验和示范是需要人去做的,所以各级 要在农机推广的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证,尤其是在农机部门 要配备懂农艺的科技人员。 4.3 打破农机和农艺人员相互沟通少的现状 问题。如:当今的农技(农艺)部门大力推行的水稻免栽抛秧 和水稻直播等无序栽培技术,都是与农机部门当前极力推广 的水稻机插秧和水稻机直播等的有序栽培技术是冲突和矛盾 的,同样是两项成熟的技术,而在推广上却各说一套,在实际 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农民都搞不清该听谁的。 3.3 农机与农艺缺乏协调 改变农机和农艺人员的思维模式,农机和农艺不是谁服 从谁的问题,而是要着眼于谁适应谁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 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 新的技术应用上要互通有无,使新机具和新农艺能最大的发 挥其作用。如: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对土地进行深耕细翻,铧式 犁、旋耕机等曾一度是重要的大田作业农机具,自上世纪三十 在推进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方面,有很多专家和有识之 士已呼吁了多年,但到目前为止真正出来进行有机协调的少。 目前我们国家的机制有很多地方农机和农艺还是归在大农业 的范围,同属一个主管部门,为什么不可以协调好呢? 3.4农机推广的技术力量相对较弱 年代美国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 性耕作技术的优越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也纷纷采 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艺的变化就相应的带动农机进行变革, 逐步取消铧式犁、旋耕机,取而代之的是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农 业机械。 农机推广不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那样,经过很多年的积 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技术力量都明显处于优势。 而我省县级农机部门中真正从事农机推广的技术人员并不 多,在农机部门内部也存在着和农艺人员交流少的现象。再 加上农机推广经费不足,在很多地方推广上几乎没有农机推 广专项经费,其所进行的推广工作的经费都是占用单位其他 资金。 3.5农业生产形式的制约 4.4提高农民素质和调整耕作方式 利用的“阳光工程”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 培训,使他们能尽快的掌握新的农机和农艺技术。同时对原有 的农田结合国家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尽可能的进行改造。做 到土地平整、格田成方、沟渠配套、排灌分开、机耕道路畅通,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形式对农机技术的推广也有制约, 尤其是南方,反映在人多地少又分到户,人均不足一亩地,许 多田块很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 3.6农民认知不足 使其更有利于农艺要求和农机作业。 4.5 选择大型国有农场做为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突破口 我国的大型国有农场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有很多新的农 机具和农艺技术在那里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那里的农田大多 做过平整和田园规划,非常有利于农机作业,加上国有农场的 农民对农机、农艺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同,文化程度不高、 操作水平低,有很多农民仍然沿用传统习惯进行耕作,对新的 农机技术认识较落后,尤其是技术难度比较高的,更加难以推 职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新技术容易进行推广,特别是 现在国有农场的职工大多承包有很多农田,尤其是在农业的大 忙季节,劳动力更显紧张,农业机械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5参考文献 【1】张天佐.<农机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农机化导报 【2】沈瀚秦贵肖颖.<农机农艺谁当家)农民日报 【3】陈忠慧等.<农业机器运用管理学)农业出版社 【4】左淑珍等.<基础理论指导下农机农艺配套研究)农机化研究 【5】卢林瑞等.<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的探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6】《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中国捉机化导报 广。再加上有很多农民的经济能力还比较差,没有经济实力来 购买大型和新型农机具。 4 对搞好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建议 4.1 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 各地应该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集中农艺和农机两 部门的科研、技术推广人员,本着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 有效益”的原则来认真研究和制定适合当地的农机和农艺技 术项目。“买得起”是解决农业机械化的起步问题。我国农民 l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