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华拓科技网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畜牧业是地区重要产业类型,养殖动物涵盖生猪、奶牛、肉牛等诸多类型。近年,孟州市高度重视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经过一系列举措的落实,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0%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0%。为进一步推动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需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完善畜牧养殖业污染防治体系。

关键词: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引言

近年来,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一些重视科技、严格管理的养殖户赚得盆满钵满。受到市场杠杆的影响,畜牧养殖逐渐发展起来。作为农村的重要副业,畜牧养殖在给农民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加剧了当地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影响当地生态平衡。畜牧养殖是把“双刃剑”,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需要持续推进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需要规范畜牧养殖行为,在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和影响。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1土壤污染

科技的发展为规模化畜牧养殖提供了助力,促进规模化畜牧养殖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化与现代化畜牧养殖。然而在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周边的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在畜牧养殖中产生的污染物有部分会被土壤分解吸收,但由于畜牧养殖规模较大,产生的污染物较多,还有一部分有害物质无法被土壤吸收分解,导致土壤中原有的微生物结构改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于生态平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1.2水源污染

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中,生猪粪便中通常会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如果得不到妥善有效处理,直接在户外堆积排放,粪便中的各种污染物质,会随着雨水冲刷或下沉作用进入地上水源和地下水源中。再加上粪便中会携带有大量有机质进入水体中,厌氧发酵产生很多有机物,加速水体中各种藻类繁殖生长,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不仅会影响水生态系统,还会造成致病原在整个水生态系统不断繁殖生长,影响人畜饮水安全。

1.3空气污染

规模化畜牧养殖中,很多饲料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动物以粪便形式排出没有充分消化的蛋白质,经过降解后将会有二氧化碳、氨气、甲烷等有害气体大量产生,威胁人体健康。人类吸入有害气体后,容易有呼吸困难、头晕等各类症状出现。如硫化氢的毒性较强,且有恶臭味发出,人们不慎吸入后,将会混合血液,造成组织细胞缺氧问题。硫化氢气体会在较大程度上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显著增大呼吸道炎症、眼炎等疾病的发生率。氨气也会结合人体的血红蛋白,影响人们的正常呼吸。

2养殖污染的防治手段 2.1要处理好动物粪便

先合理储存,再对动物粪便进行干湿分离。但储存和处理地点要远离养殖地点和居民生活区域,处理完毕后对粪便进行发酵,将其制作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种植的肥料,进而减少因随意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加大科普宣传,提升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提升养殖户环保意识是降低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和年定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科普宣传方式和方法,切实改变养殖户的观念和意识。首先,当地环保宣传部门要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编制科普宣传册,制定相应的科普宣传策略。如通过山林植被覆盖率的视频对比来引导养牛户认识到错误的放牧方式对山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其参与到山林植被修复活动中,鼓励其在山林放牧的同时也加强山林植被的维护和重育。可以通

过抖音视频或集中宣讲的方式向生猪养殖户进行宣传,引发其反思,让其认识到自己自私的养殖行为对村庄生态环境的影响,继而增强其在环保行动中的配合度和参与度。其次,当地环保部门还可以选定村庄环保负责人,由其对村庄内的养殖户进行环保宣传工作,推广生态环保的沼气池及其他废物利用技术,在提升养殖户环保意识的同时,也推进畜牧养殖配套设施的更新,降低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2.3完善制度体系

第一,健全支持体系。县级需结合实际情况,将畜牧养殖粪污处理方面的优惠制定出来,对有机肥大力推广和使用。由于畜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且需求大量的资金,因此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将购买服务等诸多形式综合运用起来,促使运营成本、市场风险等得到降低。第二,完善责任制度体系。县统筹负责地区规模化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与推行相应的工作方案。规模畜牧养殖场发挥主体作用,主动贯彻、执行各项环保要求,大力建设环保设施。第三,落实绩效评价制度。县主管部门将规模化畜牧养殖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制定出来,严格考核各乡镇的实施成效。对考核结果定期通报,配套建设相应的激励与处罚制度。

2.4强化宣传带动

养殖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有着最直接关联,管理机构应结合生猪养殖现状,构建规范化的养殖管理体系,并要求养殖户严格执行。此外,应依据市场需求,对当地生猪养殖结构做出动态化调整,明确最佳的发展规划,引导广大养猪户学习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树立生态养殖理念。对于存在违规排放或严重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在社会上树立典型,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安全。

2.5加强环保监管和惩处力度

面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多人都会迫于生计等主客观因素选择经济效益。打破养殖户的短视问题及自私贪念,需要法治措施来约束其养殖行为。环保监管和惩处力度的加强是有效改善这种情况的关键。首先,加强对养殖户的登记管理,

将辖区内的养殖户都登记入册,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为环保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畜牧养殖需要大片场地,部分养殖户会将养殖场设置在山地林区,较为隐蔽。养殖户依托这一便利,更是随意排放牲畜粪便等废物,导致周边土壤严重污染,空气和水等也受到影响。通过登记管理,环保部门可以定期上门检查,及时制止养殖户污染环境的行为,并对其进行罚款。其次,建设覆盖整个辖区的环保监管网络,在主要河流区域设置感应器,对河流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现有污染水源的问题,则可以对其进行溯源审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最后,加大惩处力度,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养殖户的收入水平制定罚款金额和其他惩处措施,不要让环保惩处变成“隔靴挠痒”,而是要让养殖户感到“切肤之痛”,规范养殖行为,严格尊重相关畜牧养殖规定,合理处理牲畜粪便等废物。

结束语

科技振兴发展背景下,畜牧养殖业逐渐实现规模化养殖,对于改善农村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在规模化畜牧养殖中会产生污染物,对空气、水源以及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养殖企业必须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完善无公害化设施,科学选择养殖区域,采用绿色生态化养殖技术,实现对资源二次利用,加强综合管理,实现规模化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桃花.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11):52.

[2]布海力且木·吐尼牙孜.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兽医导刊,2019,{4}(21):54.

[3]周涵.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与应对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4}(18):74-75.

[4]姬香梅.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4}(09):47.

[5]董树梅.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08):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