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请提供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例。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能让学生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些“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在。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没有充分预习的的前提下的合作学习都是肤浅的,我们合作学习不能是只为合作而合作,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过程,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甚至是无效。
主动探究 分层合作,让课堂活动化
——小组合作反思
一节成功的好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学习中,就在我们日常实践中,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现问题、创新实践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测量旗杆高度》一节时,我先利用辅导时间让学生预习本节知识,并进行了小组内分工,分别测量学校的旗杆高度和路灯高度,并要求在每次的测量中每个人的角色不能重复,在设置的问题中我又加了一道思考题:若有一部分影子落在了教学楼上,
又应怎样解决?这样通过几次角色的转变,每个人对流程已基本熟悉。熟能生巧,接下来的活动就顺利多了。在这个活动中,每组都有一个主持人,这样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首先有了主动探究的兴趣,在测量活动中有了与他人合作,并就结果和过程进行交流的经验,每个人都有了一份成功的体验。
通过这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思考等调味品呢?我觉得,让课堂或动画是关键,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要以人为本。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面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向他人表达思维过程也有助于反思并完善自己的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寻找知识的答案,体会学习的乐趣。
两则故事的启示:
以上两个故事中,教师都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错误。首先,这样两位老师的做法是非常好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对待错误问题上他们不是简单粗暴,不问青红皂白一通批评或指责,而是因势利导,别出心裁的想出一个方法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从而使学生既能知道错误,又能学到知识,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