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持续动态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持续动态改革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37卷 第6期 吉 林 医 药 学 院 学 报 Vo1.37 No.6 2016年l2月 Journal of Jilin Medical University Dec.2016 —471一 级信管专业主修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问题一:理 程,增强了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和就业竞争 论学时比例略高,实践课程比例偏低,尤其是应用和 力;通过增加专业任意选修课,如:信任沟通技巧、程 开发工具类课程少。问题二: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技 序算法设计、医学史、C++MFC程序设计、科研设 术发展的现状,缺乏实战环节,延长了学生适应工作 计、管理文秘、信息项目管理、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满 的时问,即教学与工作脱节。问题三:医学和信息管 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下的自主学 理学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容易产生知识脱节的感觉。 习,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 开设集中实训课程5门,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医 3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专业课程设置及优势 学三大学科知识充分融合到实训课程中,加强了理论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总结,信管专业在保留原有 与实践的联系,增强了学习与工作的衔接,避免了知 课程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依据 识与应用脱节;进一步整合相关课程,增强课程之间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分析服务面向及就业岗位群,进 联系,如:c语言综合实践课、数据结构与算法实践 行胜任力分解,逐步分析开设课程,力促学生通过四 课,两门合成为一门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实训 年的学习与实践在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 通过执行教务处“三减三增”的原则,减少课内 象程序设计,三门实验课相互融合为一门实训数据库 总学时,增加课外自主学习;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 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强化理论实践结合,提高实效性。 课;减少理论授课,增加实践教学,修订后选修课比例 综上,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的专业课程设置 占19%,实践课程比例占45%,力促提高学生创新精 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培养目标定位在 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进一步加强东北、华东、华南、西 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信管专业来说尤为重要。另 南等地区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培训院所建立合作 外,由于信息化的逐步加深,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加之 关系,实时了解科学技术动态,与先进的技术、理念接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信管专业的培养计划修 轨;通过在医学背景的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 订周期也应随之变短,以匹配信息世界趋势。 础上,注重于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开设了R语言 (收稿日期:2016-08—23) 应用、统计学、Web程序设计、移动互联网开发等课 文章编号:1673-2995(2016)06-0471-02 ・教学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持续动态改革研究 常铭(北华大学外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关键词:就业;导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持续;动态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教育部针对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相 例,以就业为导向,针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调整进行 关文件的陆续出台,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工作重 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率。 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内涵 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但在目前现行的本科人才 1现状分析 培养方案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培养目标与社会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有英语教师教育 需求不十分匹配,最终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故 专业,但目前教学实施中仍存在缺少对社会需求的深 此,笔者以北华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师教育专业为 层次研究,因此导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十分匹配 的情况。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 作者简介:常铭(1978一),女(汉族),讲师,硕士 以北华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师教育专业为例,一 度曾出现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情况,既缺少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年12月 第37卷 能够立即从事基础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教师综合素 质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又缺乏拥有英语实践能力的 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设置进一 步改革与创新探索,已迫在眉睫。 2改革的核心思想 在此背景下,学院在英语教师教育专业设置改革 中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持 续动态改革”的理念,其核心思想为: 1)把握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科学设 置课程教学。以往的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 课程设置以理论性课程为主,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论相 关知识掌握比较全面但与实践运用相隔太远,与社会 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不匹配。 2)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性。实践课 程的效用性是逐步展开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是相 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教师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3)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英语专业相关的拓展课 程。以往的课程设置以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为主,极少 涉猎其他相关的拓展课程,且呈现出课程设置固化 性。但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不同的知识面,如英语专 业技能知识、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3具体改革内容 1)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社会实际调研,改革传统 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近几年来一直承 担对吉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 训工作。在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的同时也针对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形成了相应 的调查报告。报告反映出,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所 急需的且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为:英语语音基础知识 以及现代化教学理念及技能。这些都为以2015版本 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新的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 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以就业为导向,增加实践性课程数目且加强 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相辅相成作用。教育部 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义”【2016】 2号文件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 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 中小学的需要。”“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在实践 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真正能够胜任当今中小学一 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理论方面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 能力是一项更长期、更具象的工作。除了掌握语言交 际技能之外,还应掌握职业基本功,如普通话、三笔 字、简笔画、手工制作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计算机操 作同样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因此我专业在2015 版的新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教师技 能系列培训课程,针对教师技能对学生进行分阶段、 分层次的培训。如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英语教 师技能培训(1)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英语教 师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英语语音训练,英语粉笔字 书写训练以及简笔画训练等。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 期开设英语教师技能培训(2)课程,旨在与原有的英 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相结合,集中训练理论课程中所 讲到的小型的教学活动设计,以此巩固理论课程的教 学效果。通过开设一系列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最终达 到增强学生专业职业基本技能,满足社会对英语教师 的素质的基本要求。 3)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英语专业相关的拓展课 程。由于基础教育规模呈现缩减趋势,全国经过编制 核定,中、小学教师普遍超编,岗位需求下降,直接导 致就业率下降。因此,我专业根据整个教师行业的具 体情况,将专业设置目标逐渐“泛化”和“宏观”,无论 是培养目标还是培养要求,不直接针对职业,而是面 向专业领域提出要求,更多提倡的是“综合素质”理 念,以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 放的深入,我国高等师范英语专业课程应适当地增设 语言、文化类的通识课程。另外,高等师范英语展业 课程开设外语文秘、涉外经济、外贸函电、国际会计等 课程。 综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蓝 图。培养方案所制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否合理是由 社会需求直接检验的。因此,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育 专业课程设置在注重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以就业 为导向增强实践课程的比例,强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 程之间的衔接性,同时打破目前的学科专业设置限 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以 此为模式的可持续动态的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本科人 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规格,适应社会 需求,最终提高人才素质和就业率。 (收稿日期:2016-05-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